随着业绩逐渐披露,不符合业绩的个股被资金抛弃,抱团迹象有了一定松动。在流动性收紧的背景下,后续股指将很大程度上依赖业绩表现。 A股近期展开了调整,海外风险加剧,春节前资金面有趋紧迹象,交易所回购利率近2个交易日有明显上升,对股市造成了一定压力。截至1月28日,上证50、沪深300和中证500指数分别下跌2.90%、3.46%、3.37%。资金方面,北向资金和杠杆资金也开始转为净流出。 市场担忧流动性收缩 我国经济当前仍处于稳健复苏当中。初步核算,2020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01598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3%。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下降6.8%,二季度增长3.2%,三季度增长4.9%,四季度增长6.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77754亿元,比上年增长3.0%;第二产业增加值384255亿元,增长2.6%;第三产业增加值553977亿元,增长2.1%。2020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64516.1亿元,比上年增长4.1%。2020年12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7071.1亿元,同比增长20.1%,增速比11月加快4.6个百分点。 但是当前我国疫情局部开始零星散发,截至1月26日,全国高风险地区有7个,分布在河北、黑龙江、吉林、北京各地区;全国中风险地区有72个,分布在河北、黑龙江、吉林、北京、上海各地区。为更好地防控疫情,多地倡导就地过年,减少非必要聚集,降低疫情传播感染的概率。我们认为,在疫情仍有可能局部暴发的情况下,居民消费仍然会受到限制,加大了实现我国内循环方针的难度。当前市场普遍预计我国一季度经济同比数据会大幅好转,但仍要警惕存在预期差的可能。 整体上,国家在防控疫情方面的措施是及时的、有效的,因此股指大幅下跌概率较低,最大的风险可能来自于流动性收缩。未来的关注点主要来自于流动性收紧带来的股指估值方面的压力。 公募基金发行火热 2021年以来,公募基金发行火热,特别是头部基金、明星基金和各类热门主题基金。以基金成立日为准,截至1月18日,开年已有50只基金先后成立,累计发行规模高达2535.42亿元。2020年12月在成立了148只产品的基础上,累计发行规模才达到2958亿元。这意味着2021年首月有望迎来公募基金募集规模大增,且平均单只基金的成立规模已达50亿元以上。若以1日售罄、成立规模超过50亿元来定义“爆款”,那么,在开年至今的11个交易日内,已诞生了15只爆款基金,据此计算,平均每一个交易日就有1只以上的爆款基金成立。 今年基金的火爆主要和以下几个方面有关:1.2020年基金业绩优异,大幅好于个人投资者,这一现象加速了股市的机构化,以前偏好自已交易的投资者可能更有意愿将资金交付给专业的机构投资者;2.权益市场向好加速资金流入,这也加速了资金在年初增配权益;3.政策支持资金增配权益市场,包括养老资金提升权益投资比例等措施的出台,均是希望各类机构资金和个人资金能成为A股的长期资金。 从公募基金选择的板块来看,在经济前景不明朗的情况下,依然选择抱团白马股为主,这使得近期指数的上涨很大一部分是由大市值股票贡献的,由此产生了指数涨而个股跌的情形。随着业绩逐渐披露,不符合业绩的个股被资金抛弃,抱团迹象有了一定松动。在流动性收紧的背景下,后续股指将很大程度上依赖业绩表现。 套期保值成本有所下降 随着行情好转,股指期货贴水幅度明显减小。从2021年2月份合约上市以来的基差可以看到,对于IF品种,当月合约的年化对冲成本不到0.2%,下月合约的年化对冲成本不到6%,对于季月和下季月合约的年化对冲成本不到5%;对于IH品种,当月合约的年化对冲成本不到0.1%,下月合约的年化对冲成本不到3%,季月合约的年化对冲成本不到3%,下季月的年化对冲成本不到4%;对于IC品种,当月合约的年化对冲成本不到0.5%,下月合约的年化对冲成本较高在14%以内,季月合约和下季月合约的年化对冲成本在13%以内。 和以往数据相比,当前的贴水幅度已经有了较为明显改善,从卖出套期保值的角度来说,贴水幅度的收敛是有利的。 资金大幅南下加仓港股 今年南向资金更为积极,截至1月28日,已经累计流入了2879.44多亿元,主要是因为当前港股估值非常低,长期来看是价值投资的建仓机会。 截至1月28日,恒生指数和恒生国企指数的市盈率分别为17.1倍和 14.9倍,市净率分别为1.4倍和1.5倍,而道琼斯指数、纳斯达克指数、标普500指数、日经225指数的市盈率分别为31.6倍、56.7倍、38.5倍和39.9倍,市净率分别为6.4倍 、6.2倍、4.3倍和2.2倍。相比较而言,估值有较大优势。 自1月以来,各指数短期大幅拉升后持续振荡调整,短期不确定性较大,在流动性不会大幅收紧的前提下,预计调整空间仍较为有限,长期以偏多为主。 当前全球疫情有所反复,警惕疫情加重对经济的拖累。整体上,预计股市仍以慢牛走势为主,且个股间分化会进一步加剧。在保持流动性灵活适度的前提下,股指估值水平不会有系统性提升,仍然以结构性行情为主。 责任编辑:唐正璐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