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12月24日 星期二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投资视角 >> 产业研究

黑色产业趋势解密,全景式价格判断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21-02-26 09:13:14 来源:中信证券

主持人:唐川林 中信证券钢铁首席分析师   张柯 中信证券商品策略分析师


主讲嘉宾:姜荣贞  睿谷投资黑色研究总监


核心结论:


1、2021年有两点比较重要,第一是钢铁行业自身的供需情况,第二是工信部提出的粗钢产量不增规划。


2、预计2021年需求增长5%-7%,这就形成了较大的供需缺口。


3、工信部限产政策落实的话,铁水要降低2%-3%,尤其是焦炭的压力会比较大,原料端的成本会比较低,有利于生产商的利润的扩大。钢厂利润就会回到2018年水平。


4、预计库存二季度大概是2019年的水平;三季度和四季度可能会低于2019年的水平。


一、当前黑色产业运行的核心逻辑


年后钢材价格上涨了300-500元/吨,现货价格上涨了300元左右,市场预期好,价格涨幅较高。2020年全球粗钢表观消费量增长1%左右,海外市场下滑约10%, 2020年全球钢铁消费由中国支撑。2020年四季度起,海外需求恢复,钢厂四季度利润表现较好。


2021年有两点比较重要,第一是钢铁行业自身的供需情况,第二是工信部提出的粗钢产量不增规划。


1、供需情况。从供给角度看,增量主要来源于废钢和铁水。预计铁水同比增长4%-5%,废钢增量约2000万吨,在保持较高开工率的情况下,预计2021年粗钢产量同比增长约4%。从需求角度看,2020年中国钢铁表观消费量同比增长约8%,市场预期2021年需求增长较好。2019年净出口约6600万吨,2020年净出口仅约5000万吨。如果2021年净出口恢复到2019年的水平,则会增加2000万吨的净出口。2021年中国的粗钢产量减去新增的2000万吨的净出口,那么总体增量约2%,2020需求同比增长约8%,预计今年也很好,预计需求增长5%-7%,这就形成了较大的供需缺口。是非常有利于黑色系价格上涨的。


2、工信部的粗钢产量不增规划。这是第一次提到,大概率是会执行的。如果2021年中国粗钢表观供应量不增长,那么相较于2020年,供给端会因为净出口的增加而减少2000万吨。有人提出取消13%的出口退税,使出口价格大幅提升来降低国内的出口。如果规划落实,且降低或取消出口退税,会导致海外价格暴涨;不降低出口退税,国内价格暴涨。


钢厂在利润上可能会受到出口退税的影响,但工信部的规划一旦落实,意味着原材料价格的下降,铁水要降低2%-3%,尤其是焦炭的压力会比较大,原料端的成本会比较低,有利于生产商的利润的扩大。以上两点都非常利多钢铁价格的长期走势,这是一个中长期的逻辑。


短期来看,螺纹钢的供应非常高且超过往年,但市场对需求的预期是看好的,只是需求还没有启动。预计到元宵节时,库存比2019年同期高出约450万吨,这是一个巨大的库存,卷板的库存稍微也高了一些。总特征是“高供给、高库存、高价格、需求预期高但尚未兑现”。库存上看,3月份开始降库至5月份,也很难低于往年同期,预计到5月份库存依然较高。


现在的价格已经把预期打满,只允许好需求和更好的需求出现,或是供给的减少。价格的继续攀升,是要需求超出市场预期,这也有可能。如果需求不及预期,价格会下行,但受原材料低库存的支撑,下行空间不大。当前的情况就是预期已被充分反映,但现实还没有来,价格要继续上涨,需要更好的需求,以及工信部粗钢产量不增规划的执行。整体来看,中长期没有问题,短期价格可能偏高。


二、提问环节


Q:这一轮焦炭降价的持续性?


A:从现场数据来看,由于去年投产的产能在逐步释放,供应稳步提升,但需求端并没有回到前期高点,导致2月份整体库存微增,焦炭供需平衡。供需格局偏紧时,吨焦利润在1000元左右,但随着供需紧张局面的缓解,贸易商持续去库存到焦化厂和钢厂,形成了供需平衡情况下的价格下跌,实际上是高利润和高价格下引发的心理成本价格的估值重估。目前并未形成供需非常宽松的格局。当前焦炭整体库销比是非常低的,有利于后面保持比较好的利润结构。


未来表现上,首先要看钢材的需求能否延续下去。目前来看,在没有国家干预的情况下,需求端是没有问题的。供应端来看,三月底还要去产能约1000万吨,焦炭缺口比较明显。焦炭在3月底会重新进入缺口状态,对未来价格是比较好的,并且现在贸易商没库存,缺少缓冲。目前焦炭价格最大的风险来自工信部粗钢不增的规划,粗钢不增是为了碳排放目标,不会停电炉,废钢供应是正增长,铁水就要减量,焦炭的基本面就要重估了,大概率是要跌的。


Q:2021年焦炭新产能的投放节奏?


A:不考虑工信部粗钢不增的规划的情况下,焦炭二季度、三季度降库,四季度增库。考虑工信部粗钢不增的规划的情况下,焦炭在每一个季度都是增库。


Q:未来的基差结构?是否会从back变成contango?


A:今年基差确实比较低一些,往年都是比较高的。我们可以看到北京螺纹的价格在4400,盘面大约在4500,大概是贴水100元左右,现货价格是偏低的,期货价格是偏高的,反映出市场对远期的预期好,但是现实又没有那么好。未来会怎么走,我也不好判断,我更倾向于05合约最终的价格会比10合约稍微高一些,因为预期太好了,5月份又是旺季合约。


Q:市场没有太多反映当前的高库存情况?如何判断库存高点?去化节奏怎么判断?


A:今年螺纹钢的库存高点在1700-1800万吨之间,比2019年高约450万吨,是历史次高位。今年的施工预计正常,预计5月份同比2019年有10%的需求增量,上半年整体高于 2020年17%。预计5月份能去化掉400万吨左右,去库存速度比较快。整体库存水平会高于2019年,但库销比基本持平。


Q:海外进出口情况?今年4个季度供需结构的变化?终端的需求的展望?


A:(1)2020年中国进口钢材2000多万吨,净出口5000万吨。2019年净出口钢材6600~7000万吨。国内目前出口状态较好,年内可能会超过2019年的水平,可能使得国内进口的2000万吨会回流。


(2)一季度受疫情的影响,工人提早返工,工地提早放假,导致需求比较低;二季度以螺纹钢为例,预计同比19年增长10%以上,整体库存大概是2019年的水平;三季度和四季度可能会低于2019年的水平。


(3)国内建材的利润偏低,核心问题是建材的产能不断增加。预计今年螺纹钢供需两端增量都在6%-7%左右,表现比较平稳。板材主要是受两点影响,一是国内制造业的复苏,包括汽车行业复苏,使板材的消费上涨。去年中国板材的消费增加13%左右,建材增加4%,平均增速在7%到8%。从数据上看,比较看好国内板材的消费;二是海外需求的复苏主要是针对板材的。


Q:钢铁行业吨毛利的展望?


A:如果工信部不执行粗钢产量不增,吨毛利水平会偏低。核心逻辑是需求好但是原料端紧张。后续可能会出现螺转卷的情况,整体吨毛利难以上行。如果工信部执行粗钢产量不增,那么供应端受到限制,钢厂利润会大幅扩大。原料端受工信部的影响,焦炭和铁矿石宽松,钢厂利润就会回到2018年水平。


Q:粗钢不增会有什么样的政策?今年新增产能的投产,怎么做到的同比负增长?


A:铁水增量大概在4%到5%,对应1500万吨,废钢大概能贡献1500~2000万吨的增量。如果粗钢不增,则铁水需要下降。目前我们不清楚具体政策。现在我们了解的情况是工信部和钢协都在讨论政策怎么执行的问题。我们也会跟工信部包括发改委针对政策进行密切的沟通和跟踪。


Q:海外的PMI创新高,海外的钢铁生产的恢复情况如何?产量是否还有提升的空间?


A:海外钢铁生产从2020年四季度开始逐渐恢复。铁矿石价格从去年10月的700元/吨多上涨到今年1月的1200元/吨。2020年12月份海外粗钢产量已经恢复到7000万吨左右,同比2019年的7500万吨还有一定差距,有望回到7300万吨左右。受疫情影响,废钢的生产端受到影响,海外废钢价格较高,但现在的利润已经可以支持全球钢厂的复产。海外粗钢产量的高点应该是在7500万吨,低点大概在6500万吨左右,现在处于一个7000的中等水平,后续还有供应增量的空间。


Q:需求低于预期是否有提前指标?


A:中期看宏观数据,短期看日度建材成交量、建材每周库存变化、热卷库存变化、挖机小时数、水泥数据。


Q:在今年需求增长的条件下,吨毛利能否维持正常状态?


A:吨毛利肯定会大幅扩张的。钢铁的净出口量一个月就在600万吨左右,一年是6000到7000万吨之间。如果国内把出口退税降为0,价格会形成500到600的差额,中国的出口价格会成为全球最高价,出口受限。虽然价格可能不会涨,但钢厂利润依然会上涨,因为原料价格会下调。


Q:通过出口退税免税的方式,吨毛利上升的幅度?


A:幅度会增加。如果国家通过降低出口退税减少出口,原料价格下跌,利润会比现在好。


Q:如果国家降低出口退税,形成 6000万吨的缓冲,利润会到什么水平?


A:不太好评估。中国减少出口,海外价格暴涨,会带动国内价格在偏高的位置。但国内的原料,特别是焦炭会有巨大压力,所以利润肯定是要比现在要好的。


Q:电炉产量是否会大增,对抗工信部提出的全部粗钢产量下降的趋势?


A: 电炉的复工的速度由利润决定,复工比较快。电炉的开工率主要要考虑废钢的增量。在粗钢不增的情况下,就要通过铁水减量完成,不用担心电炉的增量。

责任编辑:李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