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多重因素影响,节后以来A股出现了核心资产回调与其余个股普涨的局面,投资于国内权益市场的主动投资基金净值出现短期回调,而投资于海外市场的QDII产品涨幅反而抢眼。 截至目前,公募基金市场上,共有298只QDII基金(A/C基金分开计算),海外投资标的集中在美国科技股和石油指数成分股,17只QDII基金在今年以来的回报率在20%以上,QDII基金整体平均收益为4.44%,67%的QDII基金收益为正。 油气QDII成绩抢眼 年内回报率最高超40% 国内投资者要参与境外市场投资,公募QDII基金是很好的方式。截至3月5日,公募基金市场上共有298只QDII基金,最新基金规模为1354.36亿元。从基金合同的规定中可以发现,这些QDII基金的主要投资标的是美国市场、日本市场、英国市场、德国市场及中国香港市场等。 就今年以来各类QDII基金的业绩回报来看,油气和资源类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产品表现抢眼,多数油气和资源类QDII在今年以来均有20%以上的回报率。如华宝标普油气上游QDII基金,该基金在今年以来已经有40.54%的回报率,是目前回报率最高的QDII基金;另外,广发道琼斯美国石油QDII基金以35.1%的回报率紧随其后。 公募基金市场上的原油主题QDII基金一直备受关注,这类基金曾短期霸屏公募基金的收益榜单。今年以来,这类基金也有不错的业绩表现:截至3月5日,易方达原油QDII、嘉实原油QDII、南方原油QDII等基金均有超过20%的回报率。 从整体来看,市场上298只QDII基金中,17只QDII基金在今年以来的回报率在20%以上,QDII基金整体平均收益在4.44%。 32只QDII基金密集排队待审 存量QDII基金收益可观,但受大额申购上限或限制申购规定的限制,未满足广大投资者旺盛的需求,新的QDII基金则开始“踩点”发行。 根据中国基金业协会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月底,我国共有131家公募基金管理公司,其中具备QDII资格的基金公司达46家,公募基金QDII累计批准额度合计522.4亿美元,其中有35家基金公司旗下已有QDII基金,投资市场涵盖几乎所有发达国家和绝大部分新兴市场。 截至3月5日记者发稿,今年以来已有3只QDII基金顺利完成募集并成立;同时,还有1只QDII基金正在发行中,1只QDII基金等待发行中。 值得一提的是,正在发行中的QDII基金中首次出现了深交所中日互通ETF基金——工银瑞信大和日经225ETF(QDII),该产品设置了4亿元人民币的发行上限,超过募集上限后将启动配售。该QDII基金不仅是中日两国证券交易所和资管机构深化务实合作的又一新成果,而且也为投资者参与日本资本市场投资、分享日本资本市场发展成果提供良好的工具。 仍有不少已获QDII额度的基金公司准备推出QDII基金新产品。数据显示,申请材料接收日期自2020年初至2021年3月5日,还有建信恒生科技指数基金(QDII)、银华中证香港科技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QDII)等32只QDII基金在排队审核。排队待批的基金中,出现了富国全球消费精选QDII基金、南方中国新兴经济9个月持有期QDII基金、华夏全球消费灵活配置QDII基金等权益型基金的身影。 富国基金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公司一直布局发行沪港深产品及QDII股票和债券产品,同时还借助香港子公司搭建了面向全球的UCITS公募基金平台和开曼私募基金平台,个别面向全球客户的基金吸引了众多境外保险、养老金等机构客户,为公司在欧洲及中东的品牌宣传奠定良好基础。” 还有很多瞄准境外市场的基金公司在积极申请QDII资格。证监会官网显示,目前共有12家公募基金管理公司瞄准境外市场,正排队申请QDII业务资格。 公募大力拥抱QDII 境外业务发展提速 近几年,境内投资者对境外优质资产的配置需求与日俱增,为了有力支持境内居民境外投资的诉求,外汇管理局在近一年内多次启动QDII额度发放。与此同时,公募基金已经走在了扩建QDII业务板块的道路上,逐渐拥抱境外市场。 国投瑞银首席国际业务官刘艳梅近日表示:“作为合资基金公司,公司一直将跨境资产管理业务视为公司重要的发展战略之一。目前已获得QDII、RQDII、QDIE等资格,对于不同的境外标的,在产品设计、投资、运营、风控等环节有所不同,截至2020年底,公司获批QDII额度合计20亿美元。” 对于公募基金在港股市场的投资机会,国投瑞银港股通价值发现基金经理刘扬分析称:“今年以来南下资金已加大对港股的配置。长期来看,我们认为港股是投资中国股票资产不可或缺的一个市场,中资股具有低估值和低盈利预期优势。此外,港股市场结构的变化提升了港股对全球投资者的吸引力。” 博时基金董事总经理曾鹏表示:“目前来看,公募基金有望成为港股市场的重要参与主体。未来港股投资的一个最显著变化就是由一个典型的离岸市场逐渐演变为一个在岸市场,这与优质中国新经济公司的上市和境内机构投资者的增量资金供给有关。” 责任编辑:李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