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球市场启动复苏交易 本周美债收益率趋稳,全球风险资产强势反弹,A股在经历前两个交易日的情绪宣泄后逐步回归正轨,受到超预期金融数据提振,周四周五两天市场普涨,全周万得全A,上证综指,创业板指分别下跌2.43%,1.40%和4.01%。我们在上周报告《担忧通胀到交易复苏,“春季行情”将重回正轨》中明确指出:在全球超预期经济数据推动下,海外风险资产逐步对利率“脱敏”,国内市场将重回正轨。在周二报告《情绪释放接近尾声,市场有望重回正轨》中旗帜鲜明指出市场情绪宣泄已经接近尾声,A股有望重回正轨,受到超预期金融数据利好推动,周四周五市场大幅反弹,也再次验证了我们的观点。 全球主要央行扩大债券购买力度。随着长端收益率的快速上行,主要经济体央行为稳定市场流动性,纷纷扩大资产购买规模,3月1日,澳洲央行宣布将债券购买规模加倍,计划购买超过30亿美元长期债券,3月12日,欧央行在3月议息会议上也承诺加快资产购买步伐以遏制债券收益率上升,虽然美联储没有宣布新的资产购买计划,但是从美联储央行负债表变动来看,2月联储扩表规模1851亿元,远超过1月的415亿元,显示联储仍然实质上投放流动性以支持市场。 二、A股当前行情仍未走完 在经历了本周的市场剧烈震荡后,较多投资者对于市场的中期趋势较为迷茫,有投资者认为随着白马龙头股的高位回落,本轮牛市已经宣告结束。在这里我们复盘了2002年以来市场的三轮牛市的特征,与当前市场进行对比,供投资者参考。 从历轮牛市涨幅来看,当前市场仍然处于相对温和水平。从过去3轮牛市来看,2005年6月-2007年10月牛市市场经历了28个月上涨,涨幅达到568%,2008年10月-2009年8月牛市,市场经历了10个月上涨,涨幅达到136% ,2012年12月-2015年6月牛市,市场经历了30个月上涨,涨幅274%。本轮牛市自2018年10月以来,时间经历了26个月上涨,涨幅仅为62%。 从大类资产配置的价值看,当前A股较债券仍然具有吸引力。如果将A股整体作为一只永续债券,其估值倒数可以视为隐含年化收益率,从历史上看,每轮牛市A股见顶时,其相对于债券的吸引力都处在较高水平,2007年10月,A股隐含收益率为1.59%,较10年期国债的4.39%低2.8个百分点;2009年8月,A股隐含收益率为2.49%,较10年期国债的3.50%低1.01个百分点;2015年5月,A股隐含收益率为1.21%,较10年期国债的3.60%低2.38个百分点。当前来看,A股隐含收益为3.60%,而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3.29%,相较于债券,A股当前仍然是更优的资产配置选择。 从A股自身价值指标看,当前A股仍然处于安全区域。从估值指标来看,2007年A股见顶期间全部A股PE和PB中位数分别为62倍和6.8倍;2009年A股见顶期间全部A股PE和PB中位数分别为41倍和4.6倍;2015年A股见顶期间全部A股PE和PB中位数分别为82倍和6.7倍;当前全部A股PE和PB中位数分别为27.8倍和2.5倍,远低于市场泡沫时期。 另外一方面,从破净率来看,当前市场仍然处于高位。历史上几轮市场牛市,破净率均会降至0左右,而当前仍有10%左右的上市公司的市值水平低于其账面价值,这也反映了当前市场仍然具有投资价值。 从结构上看,前期部分行业经过调整后,估值水平也逐步回落至相对合理水平,结构性泡沫风险也得以化解。 从市场交易情绪来看,当前尚未处于过热水平。从历史上看,历轮牛市后期都会出现一轮低价股行情,在场外边际投资者涌入的背景下,低价股往往能取得超额收益,在2007年牛市时低价股占比降至2%以下,而在2009年牛市时,低价股占比降至2.3%,2015年牛市,低价股占比降至0%。当前来看仍有20%以上个股的股价处于5元以下水平,这也反映了当前的场外资金情绪仍然处于相对理性水平。 两融成交占比反映场内杠杆资金情绪处于低位。从场内资金情绪来看,2016年以来两融成交占比总成交额维持在较为稳定区间范围内,从近期两融成交额来看,占比为8%左右,也是处在19年以来较低水平。 从技术指标来看,当前A股和创业板均处于较低水平。历史上看,全面牛市的终结,往往多数个股均已位于其长期趋势线以上,2007年牛市高点,有91%的个股位于其MA60均线以上,2009年,这一数字为89%,2015年这一数字为90%,而2018年以来,这一指标在2020年8月到达74%以后便直线回落至年前的25.5%,直到节后才从新回升至当前的35.5%。 风险提示 海外刺激不及预期,全球疫情超预期,金融去杠杆加速。 责任编辑:李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