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金融危机时代的政策取向主要是对金融危机期间的政策进行修正,经济差异导致“修正”步伐有所不同。由于中国步入中等国家收入水平,改变经济对房地产的依赖势在必行,宏观环境仍将压制胶价。天胶产业链条上的供给端、需求端、中间贸易环节预期恶化仍将进一步推动胶价下跌。 一、后金融危机时代政策偏向“纠错” 后金融危机时代的政策主要通过逐步回收流动性、加强金融监管、改变经济增长路径等纠正过度刺激经济而产生的负面效应。首先在经济恢复具有差异的情况下,各国经济显示出不同的特征。中国面临高物价、高房价以及人民币升值压力,美国面临高失业率,欧洲受成员国债务危机蔓延困扰,日本仍处通缩之中。 据国家信息中心研究员的统计,中国从2009年进入中等国家收入水平。中等国家收入水平面临一定的瓶颈,经济容易陷入停滞甚至衰退。而跳跃这一阶段的关键是改变经济增长方式。目前中国经济增长对房地产具有一定的依赖性,中国城市建筑面积迅速增长,但是入住率增速并没跟上,定居成本过高是很重要的原因。房地产商、投机商、银行等主体之间存在博弈。资本逐利驱动房地产商通过各种方式维持高房价,投机商对高房价推波助澜,银行信贷资金大量流入房地产,此外不少实体企业也在向房地产转移,刚性需求成为高房价的承担者。在希腊危机蔓延、贸易壁垒恶化的环境下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城镇化是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方式之一,国家调控房地产的力度超过各个主体的预期。房地产调控的方式以及心理层面的影响将压制股市和商品的价格。美国面临高失业率与欧洲受成员国债务危机困扰等使得在政策抉择上首先更注重于加强金融监管,限制金融机构的业务与投资规模,从监管的层面打击资金的投机热情。无论是东京胶4月30日16.55%的振幅,还是道指5月6日10.23%的振幅都反映出资金做多热情的褪去。无论是哪种“纠错”方式,都会直接影响着包括天胶在内的商品价格。 二、产业链预期恶化推动胶价下跌 春节后到4月中旬天胶现货与期货价格居高不下导致天胶主力期价与现货价格价差范围狭窄,背后的原因是库存持有者看好后市,实体需求每当天胶期价下跌直接买期货。而中国连续抛胶以及政策调控打破了这种捂盘僵局。主产国泰国、印尼、马来西亚、越南四国3月份出口橡胶(资讯,行情)57.92万吨,同比增加15.26%。马来西亚产量2010年预计增加6%,虽然目前胶价处于下跌,但对胶农仍然具有吸引力,这也会影响胶农延长割胶时间,从而进一步增加供应。由于天胶期价与现价处于下跌趋势,贸易商对于进货也比较谨慎,继续采取慢进快出策略。4月份中国天然橡胶进口同比下降22.22%,环比下降26.32%;下游消费方面以消耗库存为主,在市场上采购也比较零散,对胶价上涨的忧虑压力减小。供给端急于将产量在近期集中释放,贸易商与下游的谨慎终将推动胶价进一步下跌。 终端消费领域,汽车方面,国内包括房地产在内的奢侈品价格下降更加激发消费者持币观望的心理。根据中国汽车业协会的数据,汽车经销商与制造商库存压力加大,4月份汽车制造商的库存是54.75万辆,加上经销商手中的库存将更庞大,而五一黄金周的汽车促销远不及预期,消费者以观望为主。4月份汽车产量和销量同比增速连续回落,环比出现负增长。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汽车行业已经偏向“过热”。汽车行业的趋缓将影响其对轮胎的消费。而轮胎方面,由于中国轮胎严重依赖国外市场,美国高关税已经阻碍中国轮胎出口的重要销路,欧洲成员国债务危机也将会给中国的轮胎出口带来负面影响。此外,人民币升值预期强烈,美元对人民币处于贬值趋势,轮胎出口优势在于价格低廉,人民币升值将削弱国内轮胎的价格优势。而国内轮胎厂前期在汽车产销两旺以及乐观预期中高负荷生产将导致轮胎行业供应过剩。 供给端在胶价下跌趋势中急于出货而增加供应,贸易商与轮胎厂等对价格的谨慎,终端消费市场趋缓等都将加大产业链条恶化的预期,胶价将进一步下跌。 三、胶市结构决定价格还有下跌空间 从持仓结构来看,投机资金大幅减持风险类资产,增持避险类资产。沪胶近期呈现净多头市场,日内来回拉锯,而东京胶市场上投机仓位一直在减少,商业类持仓少量增持后开始减仓,胶价的反弹源于超跌和市场避险情绪的休整。 从比价结构来看,截至5月19日,日胶指数与原油比值为3.74,较均值3.25高出15%,泰国生胶片与东京比值为30.94%,较均值高出14.44%。比价结构仍需回归,将导致胶价进一步下跌。 操作上,市场避险情绪的集中释放导致胶价短期超跌,而国内调控政策的延续与产业链预期恶化将导致胶价还有下跌空间。对于短期的反弹幅度不宜过高期待,围绕21500做多,目标22300、22700,23000以上可择机抛空与卖出套保。 责任编辑:刘健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