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房地产调控是近期钢价一路下泻的主要推动力,并且房地产调控可能暗含了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政策意图。国际上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不断发酵,与国内房地产市场调控遥相呼应,加大了世界经济二次探底的风险。我们判断钢价后市仍有200—300元的下跌空间,钢价企稳尚需时日。 螺纹钢期货自四月中旬见顶之后,连续五周下挫,且跌势愈来愈猛。究其原因,一是钢市基本面脆弱,二是受国内房地产调控政策与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共振可能引发全球经济二次探底风险的影响。并且未来这两方面的压力仍难言乐观,国内钢市运行面临系统性风险。笔者认为近期钢价仍有200—300元左右的下跌空间,甚至有下穿钢厂成本线的可能。 国内楼市调控力度空前,恢复需较长时间 我们认为本次政府房地产调控政策并非简单打压房价那么简单,而是有着更为深刻的政策意图。政府有借房地产市场调控为当前火热的投资浪潮降温,进而实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与优化,以降低经济运行系统性风险的考虑。如果此判断成立,那么房地产市场在受重挫之后恢复元气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也意味着作为钢材需求最大的行业,房地产对钢价的带动作用将明显弱化。2009年国内钢厂之所以大幅扩张产能,对未来需求强劲的预期是一个重要原因,如今在政府宏观经济调控之下,这种预期正在弱化,甚至消失。这必将对钢厂造成极大的减产压力。在钢价上涨期,虽然国家一再呼吁钢厂减产、限产,但得不到钢厂的有力回应,钢厂不愿选择主动性减产。如今在钢价加速下跌的市场压力之下,钢厂只能选择被动性减产,承受盲目扩张产能带来的后果。 需求弱化,供需矛盾压力增大 在需求弱化的情况下,供需矛盾日益凸显。从国内钢铁产能来看,最新数据显示,2010年1—4月份我国粗钢、生铁和钢材产量分别为21386.5万吨、20222.5万吨和25442.6万吨,同比分别增长25.4%、22.2%和29.3%。其中,4月份我国粗钢、钢材日均产量分别为184.7万吨和230.4万吨,环比分别增长4.2%和4.6%,均创下历史新高。这显示,日益过剩的产能逐步转化成超额的市场资源供给,但供给并未被需求部门有效吸纳,部分过剩资源转化成日益高企的国内社会库存。 据钢之家网站统计,截至5月14日,国内14个主要城市线材库存总量为117.69万吨,较上周末增加2.71万吨;螺纹钢库存总量为444.37万吨,较上周末明显增加7.85万吨。建筑钢材社会库存连续三周上扬,在前期需求带动下出现的库存下降周期出现逆转,去库存化进程受阻。且在钢价下跌过程中,终端需求方有买涨不买跌的心理,故库存仍面临进一步走高的风险。 欧元区主权债务蕴藏危机,中国经济面临内外双重风险 希腊主权债务危机月初曾造成全球投资者出现恐慌情绪,道琼斯工业指数更是出现盘中急挫1000余点的不可解释性异动。在希腊之后,西班牙和葡萄牙被看作欧元链条上新的薄弱环节。这也使欧盟难以采取单一救助策略,欧盟最终不得不与IMF携手达成一项总值达7500亿欧元综合性解决方案。救助计划出炉后一周,在短暂的缓和后,金融市场担忧又起,全球股市普跌,美元指数与金价齐涨,全球投资者避险情绪再度升温。上周五,欧元跌至雷曼兄弟倒闭以来的最低点。这显示,虽然欧盟采取的这些措施在短期内缓解了欧元区主权国家的债务违约风险,但该计划同时也增加了整个欧元区的负债,进而会损害欧洲刚刚出现的复苏苗头。 希腊、西班牙等国家未来不得不面临痛苦抉择,减少政府赤字,削减劳工工资与社会福利,这将导致欧元区国家本来并不强劲的复苏势头有进一步减弱的可能性,并且失业率可能因此增加,政治风险相应增大。未来欧盟经济发展之路仍充满坎坷。 对中国来说,形势也不乐观,人民币相对欧元的升值使得中国对欧出口竞争力下降,加上目前贸易保护主义愈演愈烈,传统经济增长中的“三驾马车”之一的出口可能遭到极大的削弱,这将迫使中国进行国际贸易政策的调整,由之前的出口替代战略转向内需拉动为主的新的发展模式。在此过程中,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势不可免。 综上所述,国内房地产调控是近期钢价走低的导火索及钢价一路下泻的主要推动力,并且房地产调控可能暗含了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政策意图。国际上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不断发酵,与国内房地产市场调控遥相呼应,加大了世界经济二次探底的风险。这将对世界经济未来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并且也构成2010年国内钢市运行的系统性风险。在此背景下,国内钢价面临着极大的下行压力,我们判断钢价后市仍有200—300元的下跌空间,钢价企稳尚需时日。 责任编辑:刘健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