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第一个使用金币的民族 根据古希腊史学家希罗多德的记载,吕底亚人是人们所知的第一个铸造、使用金币和银币的民族。吕底亚是公元前700年位于小亚细亚西部一个富庶的古王国,距离希腊爱琴海大约200英里远。吕底亚处于各文明地区的东西交通要道上,繁荣的贸易和商业活动对兑换流通的金币产生了自然要求,而且吕底亚位于盛产冲积砂金的佩克托勒斯河岸,黄金的供应基本面良好。 吕底亚的末代皇帝克罗伊斯制定的新币史塔特对后世影响久远。史塔特由24K纯金构成,还可以细分成1/3、1/6和1/12等更小的单位,因此促成了金衡盎司的发展。而且,克罗伊斯采用了金银复本位制度,银币用于交易数额较小的场合。 黄金作为货币的转变在社会学上有重要的意义,它促成了黄金的大众化。从此,黄金的使用和拥有不再是君王的特权。 到了罗马帝国,虽然它国力强大、疆土广袤,每年黄金产量至少5吨以上,但奢侈爱炫耀的罗马人仍面临着黄金的严重短缺,他们不得不面临今后许多国家都会遭遇的三种解决方案:第一,忍受货币供应不足,承受萧条通缩的痛苦;第二,从其他地区输入黄金,不管是掠夺还是交易;第三,用同量的金属铸成更多的钱币,也就是货币贬值。 小贴士 今天我们常说的“试金石”就是吕底亚人发明的。它是种黑色的石头,金匠把金器在黑石上划出条痕,然后把条痕与一组24支含有不同金、银、铜等组合的试金针划痕加以比较。若是符合第24支试金针所划出的条痕,就表示这个金器是纯金的。 02 黄金和英镑的媒人——牛顿 贸易离不开货币,当金属货币不能满足现代贸易之后,纸币便应运而生。英镑也同样如此。英镑作为英国的本位货币单位,最早由成立于1694年的英格兰银行(Bank of England)发行。 1816年,对于整个世界的货币史来说是重要而值得纪念的一年。因为就在这一年,英国通过了《金本位制度法案》,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承认了黄金作为货币的本位来发行纸币。1821年,英国正式启用金本位制,英镑成为英国的标准货币单位,每1英镑含0.2583盎司纯金。 金本位制让各国货币间的汇率变得简单、稳定,为国际贸易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全球经济与贸易因此经历了一百年的繁荣。 如果细细研究英国的金本位制的话,可以将历史再追溯100年。1696年,牛顿(是的,就是我们熟知的那个发明了微积分、解开了光的组成之谜、探索出万有引力定律,并被认为是现代科学的奠基人的牛顿)出任英国皇家铸币局的主管。1717年,时任铸币局主管的牛顿作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按照当时金币的含金量,将黄金价格定位每盎司为3英镑17先令10.5便士。从此英镑与黄金挂钩,纸币作为钱的替代品进入流通领域,而黄金则作为价值的衡量标准。这就是此后持续了两个世纪之久的古典金本位制。 由于英镑有黄金作为其强有力的后盾,因此英镑迅速成为各国投资者、贸易商及政府竞相抢购的货币。 金本位制保证了英国国内货币与物价的稳定,1750—1914年长达165年的岁月中,英国的物价总体只上涨了48%,这为英国的工业化创造了条件,让英国平稳地从农业国转变成为工业国。 到20世纪初叶,英镑一直是资本主义世界最为重要的国际支付手段和储备货币。但是,世间万物都逃不过“物极必反”的规律。1914年,世界第一次大战爆发,为了筹集更多的军费,英国政府大量印刷英镑,使得英镑兑换黄金的压力大增。英国政府不得不废除金本位制,金币停止流通,停止兑换黄金。 尽管在1925年5月13日,时任英国财政大臣的丘吉尔恢复了金块本位制,但由于随后的世界经济大萧条而于1931年9月21日被迫放弃。英镑至此一蹶不振,其国际储备货币地位趋于衰落,并逐渐被美元取代。 小贴士 金本位制发展过程见下表。 表 金本位制发展大事表 资料来源:金德尔伯格《西欧金融史》 03 劣币驱逐良币 生活中经常可见这样的现象:比如,在一个公交站内有两种人,一种是守规矩排队的,另一种是胡乱插队不守规矩的。公交车来了,胡乱插队的人冲在前面挤上了公交车,而守规矩的人没挤上车,只能继续等待。过了一会儿,又来一辆公交车,情况依然如此,还是不守规矩的人挤上了车,守规矩的还在等待。等到第三辆公交车进站时,谁还会去排队呢?几乎没有人! 上述现象就是经济学中一个非常著名的定律:劣币驱逐良币定律。 劣币驱逐良币定律也被称为格雷欣法则,是400多年前英国经济学家格雷欣发现的一个有趣现象: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名义价值相同的货币同时流通时,实际价值较高的货币,即良币,必然退出流通——它们被收藏、熔化或被输出国外;实际价值较低的货币,即劣币,则充斥市场。 在16世纪的英国,贵金属的开采量逐渐不足以满足造币使用,必须在新铸造的货币之中加入其他金属成分。故当时市场上就有两种货币:一种是原先不含杂质的货币,另一种是被加入其他金属的货币。这两种货币在法律上的价值相等,但人们愿意储存不含杂质的货币,将含杂质的货币拿去交易流通。故市面上的良币(不含杂质的那些货币)就渐渐被储存而减少流通,市场上就只剩下劣币在交易。 另外一种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形发生在金银复本位制下。金银复本位曾经被18世纪至19世纪的英国、美国、法国长期采用。由于金币和银币之间的兑换比率是政府经由法律定下的,所以会长期稳定不变,但市场上金银之间的相对价格却会因为供需法则而波动。若当黄金的实际价值超过法定兑换率时,人们就会将手中价值较大的金币(良币)熔成金块,再将这些黄金卖掉换成银币(劣币)使用。经过这种程序之后,就可以比直接用金币换银币取得更多的银币。有时人们甚至会重复这样的过程许多次,这就导致市面上的良币被熔化而减少,劣币则会充斥市场并严重扰乱市场秩序。(此处的“良币”并非指单价高的货币,而是指相对于兑换率而言较有优势的货币。假设金币兑银币的法定兑换率是1∶10,若1个金币熔化之后能换取超过10个银币,则金币为良币;若10个银币熔化之后能换取超过1个金币,则银币为良币。) 小贴士 在中国,早在公元前2世纪,西汉的贾谊就曾指出“奸钱日繁,正钱日亡”的事实,这句话的含义和“劣币驱逐良币”是一样的。这里的“奸钱”指的就是劣币,“正钱”指的就是良币。 04 清朝的银本位制 白银,在历史上曾经与黄金一样作为世界很多国家的法定货币或货币原料,具有金融储备职能,也曾作为国际支付的重要手段。 中国古人对白银的认识和利用有着悠久的历史,白银很早就被制作成工艺品和货币。中国古代把白银用作货币大量使用,是在唐宋以后的事情。到了元代,银本位制得到进一步强化,政府把白银作为一种主要货币,银锭“元宝”出现。到明清,银本位制不断巩固加强。明代实行的是银两制,以金属的重量计值,属于称量货币制度。 清代货币制度基本沿袭明代,使用铜钱和银两,短时期局部使用过户部官票和大清宝钞。一般大额交易使用银,小额及零星交易使用铜钱。因社会经济的发展,使用白银更为普遍,白银的地位显得更加重要。直到清朝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清廷还是决定“暂就银为本位”,颁行《币制条例》,正式采用银本位制,以“元”为货币单位,发行重七钱二分的一元银质硬币为国家主币,名为大清银币。 清末讨论了近10年的币制问题,以朝廷确定银本位制而告终,但清朝也就差不多同时倒台了。从清末到民初,国内外金融家提出无数方案,最后还是继续采纳银本位制,和之前不同的是,开始铸造“国币”——也就是后世所称的“袁大头”银圆,以彰显主权信用。 1933年3月8日,国民政府公布《银本位币铸造条例》;同年4月,实行“废两改圆”,发行全国统一的银币——“孙中山头像”银圆。1935年国民政府又实行币制改革,宣布废止银本位制。至此,中国的银本位制画上了句号。 05 布雷顿森林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Bretton Woods System)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1944年7月,西方主要国家的代表在联合国国际货币金融会议上确立了该体系,因为此次会议是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举行的,所以被称为布雷顿森林体系。关税总协定作为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的补充,连同布雷顿森林会议通过的各项协定,统称为布雷顿森林体系,即以外汇自由化、资本自由化和贸易自由化为主要内容的多边经济制度,构成资本主义集团的核心内容。 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一种国际金汇兑本位制,它确立了美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中心地位,美元成了黄金的“等价物”,美国承担以官价兑换黄金的义务,美元处于中心地位,起到世界货币的作用。该体系一直维持到1971年,最后由总统尼克松宣告废除。布雷顿森林会议也促成了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建立。 想一想 布雷顿森林体系最后走向崩溃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责任编辑:李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