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科年报出来后,年利润415亿,增长率6.8%,很多人表示没达预期,我不知道他们的预期是多少,是10%,20%? 在大众眼里,万科是一个处于夕阳行业的公司,地产行业以后要走下坡路,公司没有前景,随便去雪球看一看,都是各种悲观论点。但是谈到业绩,大家对其增长预期却又这么高?一边觉得公司没有前景,一边又要求公司高速增长,你说矛盾不? 有这种矛盾的心理很符合人性。因为万科估值很低,为什么估值很低呢?肯定要找原因来解释这种现象,但是也找不出什么有力的证明,那最好的解释就是没有前景,因为前景这东西是以后的事情,以后的事情你怎么说都可以。而过去和现在的事情就不能随便说,因为事实摆在那里,比如你说业绩不行了,那过去和现在的业绩一直很好,显然无法说服自己。你看2012年那几年茅台估值很低,大家的解释理由也是年轻人不喝白酒了,反腐高压,公司以后没有增长前景了这些理由。 在举一个反例,一个公司如果估值很高,哪怕业绩管理等等都不行,大家肯定会找一个理由来解释其为什么估值高,最好的理由是什么?就是未来很有前景,符合未来的发展趋势,或者新技术,新模式等等,总之就是未来增长潜力特别大,哪怕今年业绩是负增长甚至亏损。 那为什么觉得万科没有前景的同时,又对其业绩预期那么高呢?因为万科过去业绩一直很优秀,一直在增长,绝大部分年份增长还很高,只有偶尔年份增长不高。既然你以前一直都这么优秀,一直都增长很好,按照思维惯性,如果业绩一旦增速低了,那就不符合预期了。 所以大众心理看似矛盾,实际上符合人性。因为人最擅长的是说服自己,找到逻辑自洽。哪怕是错的,也总能找出自己是对的的理由。 很多人叫我点评万科年报,而我现在还没去看年报,茅台的年报出来了,我也没去看。在我心里,这两个公司的年报我没什么兴趣。茅台多放点量,业绩就高速增长了,万科多结算一些已售未结算资源,业绩也可以高速增长,都没什么意义。万科管理层说今年利润要做到500亿,这不是什么业绩冲刺的豪言壮语,只要他们想做,做到600亿都可以。关键是你短期业绩放量高速增长之后,以后还有没有后劲,就是支持公司长期发展的逻辑,这个是我关注的东西,我们投资不是短期,而是长期。 我一开始进入股市,喜欢研究短线,技术指标,分析各种消息面,每天很辛勤的研究,还亏损累累。后来我开始研究财务,看了很多年的年报,每年看几百份,做的笔记都有一米多高,也很辛苦,但对企业的理解开始有了一些思路。这几年我财务也看的少了,每年可能会看20-30份年报,偶尔有兴趣的公司上市了,看看招股书。我看年报不一定是看自己投资的公司,我投资的公司我都理解的比较深,只是随便看看,有时没看。我长期跟踪的公司,我反而会仔细的看,加深对公司的了解。 越到后来,我发现年报的作用没那么大,年报只是理解企业的一个小方面,我即使看财务数据,也不是关注数据本身,而是分析其竞争力。从应收款,毛利率,现金流,负债和净资产回报率等,可以分析出公司的盈利能力,公司管理能力,甚至能感受到企业文化,比如万科的会计处理一向很保守,这可以看出公司的做事风格。以前我经常从福耀玻璃的年报来分析福耀是如何把成本控制做到极致的,而这种风格具有稳定性,万科的会计保守风格持续了很多年,因为企业的管理风格和文化一直很稳定。 如果你常年看一个公司的年报,比如福耀,假设你发现费用成本的控制开始松散了,就能感受到其公司效率和治理开始下滑了,某一年也说明不了问题,而是多年有这个趋势。年报能看出一些东西,但也只是提供一个证明,我们还要从其他方面去搜集证明,来多方论证你对其管理下滑的判断。当你真正理解了一个公司的商业模式和管理及文化,你对年报兴趣就不会很大,即使去看数据,也是去找到证据来加深你对公司的理解度。当你对公司有自己的理解,相信自己的判断,你看好公司未来的前景,你就不会在乎短期的数据。关键是你对公司长期能保持竞争力,未来能赚更多的钱,这个背后的逻辑理解有多深。 这些逻辑,靠的是你对商业本质的理解,企业文化的理解,对人性的理解,有时候是对消费者心理的琢磨,比如消费品牌。现在,我更多的是去思考这些东西,这些东西需要常年累月的琢磨,但并不需要你每天花很多时间。投资本来就是一个持续一生的事情,我们并不需要用力过猛,你的思维就和财富一样,慢慢变富就行。我现在花在投资上的时间很少,股市波动和市场消息基本没怎么看。越是本质的东西,越是简单,越简单你越轻松。财务数据也是理解本质的一个方面,数据本身所代表的意义并不大。 实际上地产行业按当年业绩来估值,相对于其他行业有些不公平,因为地产业绩结算是2-3年前的业绩。比如万科去年利润415亿,实际上公司3年前就赚415亿了,今年真正赚的钱(已经到公司手里了)远不止这个数,只是今年赚的钱又要几年之后才结算。如果按当年利润来估值(其他行业都是按当年利润估值),万科的估值会更低。这就好像有人问你今年赚多少钱,你说今年赚100万,实际上100万只是你3年前的收入水平,今年你实际赚了150万。 而市场上有些公司为了把业绩做的好看点,其目的可能是提高估值,拉高出货,市值管理等等,会用各种财务手法虚增利润,或者透支未来的利润。就好像有人问你一年赚多少钱,你说你赚了200万,实际上你只赚150万。你看同样是赚150万,有人说自己赚100万,有人说自己赚200万。同样在财务上也是如此,两个公司,年真实盈利能力差不多,可能体现在财务报表上的利润差距甚远。 一个人说自己一年赚150万,你要根据其真实能力,以及其个性是低调,高调等等来判断他的真实状况。同样一个公司,你要理解其商业模式,企业文化,财务处理方式,行业特点等等来判断其财务报表上的利润含金量有几成。只看一个利润数据,而不理解这个公司,就好像你只听别人说的一句话,而对这个人并不了解,是一样的不可靠。财务只是我们去理解企业的一个点,而不是最终结果。就像你去理解一个人,听他说话只是一个方面,但是这个方面充满欺骗性,我们要去看他所作所为,甚至要多年的相处和观察才能看明白一个人。同样理解一个企业也绝非一夕之功。 有些人可能会说好的企业一眼就能看出来,比如巴菲特投资一个企业5分钟就能做决定。但这绝对要建立在多年的积累之上,没有对商业逻辑和企业的深入研究,耐心持久的观察,最终形成自己的判断系统,你绝对不可能短时间看出来。你看出来是个好企业,你能拿住吗?可能股价下跌你就怀疑了,说到底还是认知不够。 历史上那些高明的领袖,一眼就能看出来一个人有没有大才,能否堪当重任。他有这种识人能力肯定是经过了长时间对各种人的观察,揣摩,经历了世事人情的磨练,以及自己过往用人的经验得出的判断。当他真正理解了这个人有大的才能,往往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哪怕众人反对,哪怕各种小人背后离间,他照样用这个人冲锋陷阵,而不会中途变卦。如果领袖用一个人领兵打仗,打了一个小败仗就觉得这个人不行,或者有人背后说几句坏话就开始不相信,军令变来变去,那只能说明领袖看人有问题,不太理解这个人,也不太相信自己的判断。就像你投资一个公司,股价一下跌,或者看了几个利空消息,就马上动摇了,那说明你对这个公司理解不到位,你自己的投资体系也并不完善。 看三国我很喜欢孙权。孙权这种领袖相对于曹操和刘备存在感不强,因为曹操和刘备总是亲历亲为,冲锋在前,在舞台的中心。而孙权自己不怎么出场,他手下的周瑜,鲁肃,陆逊等都比他人气高,因为这些人在台前,而他在幕后,但他很会用人。你看他用陆逊,当时陆逊只是一个年轻小伙子,所有人都不服,他就大胆启用。陆逊对刘备连续打败仗,下面的将领怨声载道,纷纷上书孙权把陆逊换掉。孙权不但不换人,还当众把所有上述的折子(好几箱)都烧掉,并极力维护陆逊。孙权说自己不懂兵,但懂人,这是实话。陆逊在连续打了N次败仗之后(实际上是麻痹刘备),最后火烧连营700里,一举削弱了蜀国的国力,把刘皇叔都搞挂了。 孙权这操作相当于什么概念?相当于你买一只刚创立不久的公司股票(陆逊年轻,并没有功绩和经验),连续下跌(连打败仗),腰斩到地板了,市场上全是铺天盖地的利空消息(上书的折子好几箱),你老婆和所有亲人都给你巨大压力(吴国所有高层一致反对),你依然坚定持有。最后你收获了百倍千倍的投资回报率。你要说孙权只有一次这样的操作,那可能是运气,但是孙权每一次用人都用对了,吴国的每一任大都督都是栋梁之材,孙权都能用好,而且能控制,当我不想用你的时候,我随时可以弄死你,这是何等的掌控力。孙权还善于经营江东本土各大家族势力的关系,做到平衡,融合,江东上下都对孙家有归属感。而刘家(更多的是诸葛亮在经营),巴蜀上下对其归属感没那么强,总感觉他是外来势力,不是一家人。 孙权好像啥都没干,相对于曹操的南征北战和刘备的颠沛流离,他一辈子舒服太多,出身富贵,少年即位,久居深宫,却能掌控大局,最后还健康长寿,这人有意思。 这世上每个人成功都有其独特的模式。没什么能力智慧,那就只能加倍的吃苦耐劳,才能多赚一点。有能力智慧就带领一帮人打天下,创立自己的事业。你又想轻松,又想赚钱,你就得具有眼光,看准一个东西,要么是人,要么是事,对其有深刻的认知,然后押上筹码,喝喝茶,坐顺风车即可。看似简单,其实不简单,能做到的人极少。 比如巴菲特,用简单的不能再简单,却又是最本质的投资理念去践行。操控着庞大的金融帝国,总部却只有20几个人。世界级的富豪,却远离都市,终生定居家乡奥马哈这样的小城镇。旗下众多大型实业,每一个实业都有能力和人品超一流的经理人帮他管理,他只需要在背后鼓掌,每天跳着踢踏舞去上班即可。即能押对事,也能用对人,才能把自己解脱出来,而且能扶摇直上。 对于这种境界,我不敢奢望,但也愿终生追求,哪怕一点点皮毛,也足够我这样的普通人受用一生。我的目的并不是马上赚很多钱,而是永远不会被钱所困。你现在有钱,不代表永远有钱,我见过太多的老板没有安全感,因为不知道自己的公司能搞多久,以后不行了怎么办?我身边很多人比我有钱,但是每天焦头烂额,相对来说,我每天基本无所事事。我们追求的不是马上就有很多钱,而是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让你永远有钱,而且越来越富有,水大不大无所谓,关键能够长流。这样才能永远不会焦虑,才能真正解脱出来,一辈子悠哉悠哉的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责任编辑:李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