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四季度以来,黑色系产业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先是焦炭现货连涨15轮,接着到了今年3月份,钢企一个月利润翻三倍,螺纹钢、钢坯和热卷价格更是创下历史新高。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黑色系轮番上涨?这种“接力棒”行情否持续呢?对此,期货日报记者采访了行业人士,并邀请资深研究员进行深度解析。 “碳中和”和供应收缩提振钢价 在市场乐观情绪助推下,黑色系从年初开启牛市模式。一季度黑色系钢矿市场整体呈现先抑后扬走势,其中,两大重要事件:碳中和限缩供应、钢厂利润由普亏转至高盈利的变化,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海通期货黑色金属研究员邱怡宏告诉期货日报记者,1月影响市场的主要事件是钢厂利润大幅亏损,螺纹钢和热卷在减产预期以及需求季节性下滑的博弈下维持区间振荡走势;铁矿石在较强的需求韧性与减产预期博弈下同样维持振荡走势。直至1月下旬,在工信部再强调压减产量的刺激下,盘面由前期正套逻辑转向交易减产逻辑,铁矿石引领成材向下调整,但现货价格在现实需求支撑下表现均较坚挺,螺纹钢和铁矿石主力合约基差分别扩大近200元/吨和100元/吨。 记者发现,2月上旬,钢厂延续春节前补库,铁矿石在低到港高需求下继续带动成材走强,钢厂利润继续下滑;春节后全球通胀预期叠加复工复产预期,钢矿价格高开高走,但在工信部控制碳排放规划的压力下,铁矿石上涨动力较弱,螺纹钢和热卷价格则屡创新高,2月末钢厂利润基本已修复至盈亏平衡线附近。 3月中下旬开始,唐山限产消息成为市场关注焦点。螺纹钢、热卷价格都创出新高,吨钢利润也出现明显扩张。“根据我们测算,螺纹钢吨钢毛利在3月末已经达到900元,而2020年吨钢平均毛利在300—400元。”西南期货高级研究员夏学钊说。 夏学钊认为,中期来看,唐山此次限产升级可视为落实“碳中和”政策的一部分。此次限产始于3月中旬的环保检查,此后,部分相关钢厂领导被采取刑事处罚措施,这种处罚在环保检查中极为罕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政府环保执法力度趋于严格,彰显了碳中和相关政策推行的决心。短期来看,限产措施影响已经体现,唐山高炉开工率和高炉产能利用率均出现下降,钢材供应收缩,钢坯价格连续刷新高点。 “‘碳中和’和限缩供应下,钢坯表现较为抢眼,自3月下旬起,也就是唐山钢厂高炉30%—50%全年限产减排措施发布后,唐山钢坯库存出现了快速下降现象,钢坯价格大幅上涨,截至目前普方坯已涨至5020元/吨。”邱怡宏说。 华东地区某钢企人士告诉记者,3月以来,钢材供不应求,热卷出厂价也屡创新高。“产量只有那么多,交货周期仍控制在7—10天,如今的订单交货周期已经13天了,而且每天接单数量是产量的三倍,钢厂不涨价也挡不住啊。” 事实上,“碳中和”大背景下会导致钢材供应收缩,而钢材供应收缩又会给钢材价格提供上涨动力。 在英大期货黑色系研究员解玉波看来,“碳中和”或将重塑行业供给格局。据测算,用短流程炼一吨钢可减少1.6吨碳排放、节约350公斤标准煤、1.7吨新水、少用1.6吨精矿粉,同时可减少86%的废气、76%的废水和92%的固体废物的排放,大大加快钢铁行业“碳中和”进程。因此,2020年12月底,工信部发布公开征求对《关于推动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的意见,提出废钢比达到30%,假设在钢铁产量不变的基数下,废钢比由目前的21%提升至2025年的30%,则碳排放将减少9342万吨。因此,在钢铁产量不变的情况下,势必会使部分长流程钢厂供给向短流程钢厂转移,而今年以来粗钢产量仍存在同比10%以上的增幅,未来“碳中和”政策或将重塑行业供给格局。 宏观经济向好提升市场需求 2021年以来,大宗商品出现普涨格局,尤其是以铜、原油为代表的国际性品种,都出现了较为显著的上涨过程。这体现了宏观经济向好的大背景。 邱怡宏介绍,由于去年经济数据受疫情影响波动较大,剔除2020年数据,从2021年与2019年一二月份平均水平来看,工业增加值高于去年年底的7.3%,房地产投资高于去年年底的5%,制造业投资和基建投资则均低于去年年底增速,可见年初宏观经济呈现生产强于需求的态势,投资消费则弱于生产制造。从居民贷款数据也可以看出,自去年2月低点过后,居民中长期贷款规模持续超过近几年的季节性表现,今年前两个月居民中长期的贷款也超过了过去四年均值的规模。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2021年经济增长目标在6%以上,结合近几年GDP耗钢强度预计,今年粗钢表观消费量至少增加2000万吨。”冠通期货黑色系商品分析师段珍珍告诉记者,去年下半年地方政府批复了大量基建项目,今年上半年用钢需求多有保证。制造业方面,国内提出提高制造业贷款比重,扩大制造业设备和技术改造,另外3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1.9%,比2月上升1.3个百分点,这是今年以来指数的最高点。此外,国内今年将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促进家电家具家装等消费,国内制造业景气度回升。同时,随着海外经济复苏,外需十分强劲。 夏学钊认为,具体到螺纹钢,市场更多关注的是国内需求,而国内需求主要关注房地产行业。数据显示,2021年1—2月,房地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速为38.3%,施工面积同比增速为11.0%。可以看到,2020年数据受到疫情影响基数较低,使得今年的同比增速参考价值下降。我们考虑用实际的房地产投资额和房地产施工面积来判断中期螺纹钢需求。数据显示,2021年1—2月份,房地产投资累计投资额为13985.9亿元,施工面积为770628.9万平米,而2019年同期,房地产投资累计投资额为12089.8亿元,施工面积为674945.9万平米。若将今年的数据直接与2019年的数据对比,可以算出增速在15%左右,年平均增速7.5%左右。从这两项数据可以看出,房地产行业依然保持坚挺,螺纹钢需求仍有保证。 据悉,国际需求好转有助于我国钢材进出口形势的改善。海关数据显示,2021年1—2月,我国钢材出口量累计1014万吨,同比增长29.9%;同期,我国钢材进口量为240万吨,同比增加17.4%。“与2020年相比,钢材出口增幅上升,进口同比增幅下降。今年前两个月,我国钢材净出口量为774万吨,而2020年同期净出口量为577万吨。净出口量上升,对应着国际需求的上升。”夏学钊说。 解玉波认为,4月宏观数据恢复有利于增强市场信心,中采PMI指数大幅回升,提振市场预期,而房地产、基建等下游行业数据则表明终端需求韧性较高。另外,近期全国各地水泥价格明显上行,也从侧面印证了下游工程开工率较高,原料采购需求较为旺盛。 铁矿石和焦炭下跌给钢企让利 钢企利润好转不仅得益于“碳中和”的福利,还得益于铁矿石和焦炭价格下跌给钢企让了部分利润。 解玉波认为,3月以来唐山限产逐渐加严,淘汰落后钢铁产能和排污总量减排管控专项行动两大措施齐头并举,预计中长期环保层面将压制铁矿石需求。目前来看,短期钢铁企业生产利润偏高,整体生产企业自主减产检修意愿偏低,短期铁矿石需求仍存。 方正中期铁矿石研究员梁海宽表示,铁矿石实际供需近期进一步宽松,铁水产量短期回升后再度回落,上周日均产量环比下降3.68万吨至231.37万吨,为年初以来最低值。供应方面,外矿发运增幅明显,发运节奏开始表现出旺季特征。日均疏港量环比下降12.76万吨至293.78万吨,港口库存进一步累积至13132.9万吨,环比增加66.8万吨。在供需进一步走弱的情况下,铁矿石盘面价格在上周之所以还能录得较大增幅,主要源自成材价格上涨以及高基差出现修复。 “短期铁矿石供需面有转弱迹象,叠加市场情绪影响,3月矿价整体呈现下跌行情,但长期来看,2021年宏观经济指标向好,终端行业数据韧性仍存,产业链终端需求如基建、家电和汽车等行业均有较好表现,对成材价格形成有效支撑,提升钢铁企业生产利润,亦将对原料端有所支撑。建议后续密切关注国内限产执行情况以及海外需求复苏情况。”解玉波说。 “考虑到当前螺矿比已升至高位水平,盘面利润可观,后续对铁矿价格的正反馈将愈发明显。对于2109合约而言,当前盘面已较为充分地反映了铁矿石中期供需平衡表宽松的预期。关注焦点应逐步从自身供需平衡表转移至产业链内部利润的传导方式,近期盘面已开始出现成材利润向炉料端的传导。2109合约当前基差处于绝对高位水平,在盘面高利润支撑下,中期铁矿石已具备做多价值。”梁海宽说。 在中辉期货焦炭研究员杜鹏看来,焦炭在8轮提降落地之后,与历史数据相比,目前处于相对较高位置,焦企依然保有可观的利润,截至4月2日,全国吨焦平均利润330元。一方面,下游成材价格大幅上涨,吨钢盈利千元,焦企对跌价抵触严重,后期钢厂继续打压焦炭价格的概率降低;另一方面,上游焦煤价格逐渐走稳,洗煤厂和煤矿库存明显下降,焦煤国内产量和进口量都出现减量,供需关系逐渐改善,焦煤价格后期大概率会保持上涨。因此,如果后期焦炭价格走强的话,焦企利润扩张;如果焦炭价格稳定,焦企利润大概率会下降。 如果维持当下的供需格局,焦炭价格大概率会持续走弱。但是近期多地计划继续淘汰落后产能。其中,河北3月底前计划关停焦化产能268万吨;山东计划今年淘汰碳化室小于5.5m的焦炉4座,压减焦化产能180万吨;山西原计划取暖季结束后,淘汰产能501万吨。近期,临汾发布《临汾市焦化行业压减过剩产能关停企业精准帮扶工作方案》计划压减产能720万吨。“淘汰落后产能大概率将扭转目前焦炭供需略微过剩的局面,再次转为紧平衡状态,焦炭价格大概率将一改颓势,重新走强。”杜鹏说。 在邱怡宏看来,虽然目前关于钢材进出口退税情况尚未有明确定论,但国家压减产能的决心毋庸置疑,宏观经济向好对需求的支撑韧性仍存,且在天气转暖叠加疫苗大范围接种的背景下,钢材消费预期较为乐观,而建党100周年前后,环保以及煤矿安全或影响黑色产业链供给,黑色系仍存乐观预期。 责任编辑:唐正璐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