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有望摆脱对进口的依赖 我国玉米市场整体供应短缺,需要进口来补充,而玉米作为主粮之一,只有做到自给自足,将库存消费比提高到正常水平,才能保证国内粮食安全。考虑到目前的中美关系以及国内对玉米、大豆的进口依赖,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我国发展转基因作物刻不容缓。 2021年年初,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一号文件都明确提出,要尊重科学、严格监管、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农业转基因技术是现代生物育种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发展最快、应用最广泛的现代生物技术。同时,转基因食品是有史以来评价最透彻、管理最严格的食品。我国对转基因的方针是一贯的、明确的,就是研究上坚持自主创新、推广应用上确保安全、管理上严格监管。 国内对转基因玉米的态度,可以从中央一号文件中略知一二。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严格执行转基因食品标识制度,2008年提出启动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2009—2010年都提出要加快推进转基因科技重大专项,培育新品种产业化,2012年强调要进一步实施重大专项,2015年要求加强农业转基因生物技术研究、安全管理、科学普及,2016年开始提出慎重推广转基因,直至今年,最新的中央一号文件再次提出要加快农业现代化,打赢种业翻身仗。 目前,玉米市场的突出矛盾是:国内年度库存消费比已降至4.29%,是近10来年的最低值,库存不足以维持国内1个月的消费,整体短缺需要依靠进口来补充。2020/2021年度我国进口玉米政策有所放开,进口量达到2500万吨,而玉米作为主粮之一,只有做到自给自足,将库存消费比提高到正常水平,才能保证国内粮食安全。 表为国内各年度玉米供需情况 我国农作物生产与国外仍然存在差距。其中,大豆、玉米单产只有美国的60%。考虑到国内耕地紧张,仅靠杂交等传统育种手段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只有依靠转基因技术才能更好地保证粮食供应。然而,国内转基因农作物发展起步较晚。纵观国际上转基因玉米的发展,1988年转基因玉米成功实现原生质体转化,1995年开始商业化——抗虫抗除草剂玉米在美国推广应用,1996—2016年全球转基因玉米种植面积达到6亿公顷,美国转基因玉米占比更是超过90%。目前,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累计超过400亿亩,涉及29个国家和地区,另外还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口转基因农产品。 我国转基因技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93年12月24日原国家科委正式颁布《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办法》。此后,1996年7月颁布《农业生物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实施办法》。我国转基因技术的发展整体较国外有所滞后。2019年国内转基因推广品种仅有抗虫棉和抗病番木瓜,种植面积仅320万公顷。2020年我国转基因商业化进程才开始加速,先后有4个国产玉米品种和3个大豆品种获批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国内转基因种子商业化落地势在必行。不过,转基因玉米品种的审定、生产、经营、加工还需获得相关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授予的行政许可,目前具体办法尚在制定中。 转基因玉米的商业化发展意义重大。农业农村部预计,今年我国草地贪夜蛾等病虫害呈重发态势。转基因玉米如大北农的玉米性状产品DBN950与DBN9936叠加形成的第一代玉米升级产品,其抗虫机制增强,抗虫谱更广,更加适合在草地贪夜蛾高发区域种植,既可以节省虫害的防治成本,又可以提高玉米单产。一旦国内转基因玉米走向商业化,玉米产量必然大幅抬升。如果我国转基因玉米的推广以及单产水平能够追赶上美国,大概90%的播种面积是转基因玉米,按照40%的增产幅度来计算,那么国内玉米整体产量可以增加36%,即7000万吨,基本上满足国内需求。 不过,转基因玉米的商业化推广除了政策和科技上的壁垒,还存在着民众认知不足的阻碍。一部分人认为转基因食物危害人体健康。随手百度一下就会发现网上有许多对转基因食品的评价,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虫子吃了会死,人吃了怎么会没事?转基因违背了自然规律等。其实,转基因食品就是使用生物技术,将某些生物优良性状的基因转移到其他物种中,改变了生物的遗传物质,使其在性状、营养价值、品质等方面与自然发展方向不同。转基因可以增加产量、降低成本、增强抗虫害和抗病毒等的能力、提高耐贮性、缩短生长周期、摆脱季节性供应限制等好处,但并不是转基因不会造成坏的影响,故国家在转基因作物的审批和进口上都有着十分严格的规定。只要是正规渠道、国家批准的转基因产品,都可以放心食用。只有让群众明白其中的道理,才能更好地推广转基因食品。 目前,国内规定转基因玉米只能用于饲料和榨油,食用玉米并不能使用转基因品种。食用占玉米总消费的比重较小,只有8.7%,转基因玉米的适用范围对应着国内玉米的主要消费领域。按照国内转基因的发展进度,以国产转基因水稻品种华恢1号和Bt汕优63为例,其研发工作从1995年就开始了,直到2009年才颁发安全证书,但获得安全证书不等于可以商业种植,即便到2021年,已经27年了,转基因水稻仍未能商业种植。照这个速度,2020年获得了农业转基因安全证书的4个玉米品种,离商业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过,考虑到目前的中美关系以及国内对玉米、大豆的进口依赖,我国转基因发展刻不容缓,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国家或会缩短玉米、大豆转基因作物的上市进度。相较水稻,玉米估计不需要等待太久。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提及转基因,对于未来国内玉米供应有着很强的目的性,叠加2021年的扩种进度,国内玉米供应缺口或被填补,未来有望摆脱对进口的依赖。 责任编辑:唐正璐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