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12月23日 星期一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产业&金融精选

糖价“谁主沉浮”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10-05-24 14:03:57 来源:大地期货

近期国内糖市受到国际原糖价格的影响,无论涨跌都有较高的趋同性,不过由于国内市场自身供求偏紧,表现较外盘要强再加上不断增强的金融属性,如:高盛事件、欧元区债务危机以及国内地产调控政策等影响,在价格上都有一定的反映。本周部分业内人士围绕影响近期糖价的因素展开了一次激烈的讨论。

编者:请分析一下影响近期糖价的因素并谈谈您对后期糖价走势的看法吗?

业内某知名人士:从糖价历年的季节性规律来看,每年的12月到下一年的3月,现货糖价容易上涨,而4—6月则通常面临回调,随后6—9月重拾升势。由于历年来二季度总是供应最大,但需求是最少的时段,因此局部供求偏松成为二季度国内糖价无法走强的重要原因之一。不过到6月份之后,由于夏季备糖高峰的来临,局部供求趋紧与全年供求偏紧这两个因素将形成共振,或将推动本轮食糖“牛”市的最后一波上升行情,虽然到时未必一定能创出新高,但季节性的涨势仍可期待。同时由于下榨季种植面积增产的预期,预计下榨季国内糖市很可能完成“牛熊”格局的转换,出现一个由上升趋势转为下跌趋势的长期拐点。

业内某人士:进口成本的减少形成目前糖市的利跌大环境。由于主要产糖国巴西和印度的增产预期,外盘自春节之后累计下跌幅度已经达到50%,导致自3月中旬开始进口加工出现盈利,且盈利水平越来越大。目前原糖进口加工成本估算大约在4300元/吨左右,有800—900元/吨的进口盈利。内外盘糖价实际上具有长期的协整关系,即两者长期的价格走向趋同,且外盘价格变动通常领先国内盘面。因此外盘的持续下跌最终影响了国内糖价的重心,并且增加了进口的预期,有可能改变供求平衡,导致国内供应增加。不过外盘走势虽弱,在连续下跌之后相对于供求情况已出现一定的“安全边际” ,因此个人认为后期糖市或许不具备继续深调的空间。

业内某知名人士:国际糖业组织(ISO)预计2010/11榨季全球糖市基本面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由前两个榨季的短缺转变为过剩,预计过剩量将达到200-300万吨,2009/10榨季全球的食糖供求缺口为850万吨,少于2月份时预期的940万吨。导致缺口预期缩小的原因主要是印度的实际产量超出了前期的估计,抵消了其他亚洲国家如泰国和国内的减产。展望2010/11榨季,ISO称,全球将有200万吨左右的剩余,生产和消费之间的缺口正在逐步消失。由于国际国内糖价联动太过紧密,个人对后期糖价走势不抱有过好的预期。

业内某知名人士:2010年4月,云南省首次获得商务部安排国储糖加工任务。临沧凤庆糖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承担国储糖加工任务3.5万吨。目前该公司正积极组织国储糖加工,确保按期完成加工任务。商务部将适时安排国储糖投放市场,意在确保食糖市场供应、稳定糖价,这一情况说明国家放储还将继续,再加上CPI、PPI指数、信贷量、消费总额全部好于预期,简单的说,我国经济仍处于平稳增长的态势。尽管CPI指数符合市场预期,但距离3%的警戒线越来越近,央行也曾提到,警惕通胀的潜在压力,加息预期在增加。两者的共同影响下,个人认为后期糖价或多或少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到底影响如何,目前言时过早。

业内某经销商:因为对希腊主权债务风险的担忧持续,以及危机可能扩散至西班牙和葡萄牙等其他国家的恐慌挥之不去,资金选择抛售如原油和金属等商品,美元上涨时对于持有其他货币的投资者来讲价格更为昂贵。原油期货价格的不断下跌尤其对糖价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再加上巴西的甘蔗将更多用于生产糖而不是生产酒精,原油的大幅下跌将促使国际糖价进一步走弱。一直表现较为坚挺的国内糖价近期也出现了下跌,原因为:1、国内外经济环境发生较大变数拖累了糖价,2、糖市关注点的改变可能也是糖价回调的重要原因。整体来看,全球食糖供应由短缺正在向过剩过渡,加上欧元区经济前景动荡使得投资者信心受挫,个人预计近期糖价还会以寻底走势为主。

业内某经销商:从国内糖市的供需形势来看,供不足需早有定论。根据中国糖业协会的估测,2009/2010年度大约存在300万吨的供应缺口。考虑到上年度结转库存36万吨,自2009年12月至今年4月末国家已抛储122万吨,2009年10月至今年3月累计进口食糖20万吨,这样本年度还短缺约120万吨。从进口角度来看,自2001年之后平均每年进口约110万吨食糖,这样今年4—9月份可能继续进口90万吨左右。考虑到当前进口食糖成本优势明显,实现上述目标应该不难。另外,在4月份“昆明糖会”上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本年度还准备投放储备糖70万吨,如果全部实施并加上进口糖的数量,满足日常消费应没有问题。所以,后期国内食糖是供应偏紧还是供需基本平衡要视进口糖和国家抛储的规模而定,个人认为后期糖价也会尾随这些“变动” 的因素而变动。

业内某经销商:目前,国内外糖市价差为2006年以来的较高水平,国内糖价的定位明显偏高,减产造成库存显著下降是大型糖企报价坚挺的主要原因。据近年来糖市运行规律,5—9月份销量往往超过500万吨,所以后期供应可能紧张。用5月以前的食糖销售情况与2008/2009、2007/2008年度同期相比分别减少了86.35万吨、175.14万吨,由于需求基本保持逐渐增长的趋势,所以销量下降的重要原因是国家抛储部分替代了糖厂的销售。在年末新糖大量上市之前应该再投放30万—50万吨的储备才能满足需求。与进口主要依赖国内外价差为动力不同,政策抛储要视管理层认为当前糖价是否相对合理而定。虽然本年度前期抛储都是以4000元/吨作为竞拍的底价,但并不意味只有糖价下跌至该价位之下才停止抛储。从全国范围来看,历史性高糖价不能完全弥补减产对于蔗农和糖企所造成的损失,一味打压糖价也并非国家抛储的本意。个人认为,广西糖价低于5000元/吨就不是合理的。如果管理层持同样观点,那么以当前的糖价水平来看,再次抛储的迫切性不强,恐怕这也是当前市场传闻国家将暂停抛储的的主要原因,只要抛储被暂停,国家糖价有反弹的迹象,那国内后期糖价还是有上涨的可能。

华东某人士:目前我国食糖现货销量小,南方暴雨而北方降温,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国内食糖消费。至此各个大宗商品反弹之际;国内的食糖价格也应该有所动作,但是糖价反弹越快越不细腻。透过现象看糖市本质,不难发现国内糖价的定价模式、主体、根源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国糖市新的物流体系、新的金融属性时代悄然而至,再用原来生产商集体性协商定价的模式来主观臆断后市,水流舟行,落花流水春去也,仅仅用这样的方式估计后期糖价,差距估计会比较大。

业内某权威人士:国际糖市由于印度巴西产量提高,巴西方面中南部地区的甘蔗产量的大幅提高,导致原糖价格不断下挫。4月以来,投资者担忧希腊债务危机将蔓延至西班牙和葡萄牙,促使交易员买入美元以规避风险。糖市重燃欧元区债务问题的担忧,这是前期推动美元上涨,打压糖价等大宗商品价格的因素之一。在国际糖市中,本榨季,巴西因天气有利,甘蔗总产量增产9.9%,预计2010-11年度甘蔗产量将达到6,643亿吨的纪录高位。与此同时,最近一段时间下雨提升了甘蔗单产,估计拟于今年9月份结束的09-10制糖年印度的食糖产量有可能超过1,850万吨。此前印度业界预期本制糖年印度产糖约1,800万吨,仍满足不了全国约2,300万吨的需求,今年已经是印度连续两年进口食糖。有关部门表示10-11制糖年印度的食糖产量将上升到2,300万吨以上,足以满足国内需求;所以印度在提高进口关税并且可能停止进口原糖。 进而,作为全球第三大食糖买家的俄罗斯变更其关税的计算方法,其6月关税将为每吨200美元、将增加糖的进口税收,这将减少国际糖市的有效需求。上述种种基本面的消长导致原糖跌幅过半。这使进口糖的实际成本低于国内糖价,进而拖累国内糖价下行。因为国际糖价下跌的势头不会因为一次欧盟救援计划而改变。何况后期欧盟几个国家的危机更大,所以后续一旦别的国家在像希腊这样要求德国和IMF 援助,那么糖市恐慌就会导致新的下跌,这样一来国内糖价还能独善其身吗?

华南某经销商:当前,季节性上消费相对温和,所以一旦市场大多数业内人士认定国内糖价处于历史高价周期之下,那么糖价向低价的回归也是一种无奈。短期而言,的的确确是生产商和部分仓储掌控食糖资源、在后期对糖价有更大的“发言权” ;糖商想看跌但是没有糖,只能完全寄望国际糖价和进口。但是,随着时间、供求、价量的动态变化,生产商自身也是在不断分化的,不断组合和消长的。部分生产商已经意识到过高的糖价带来一时暴利,却给淀粉糖、麦芽糖、阿巴斯甜和甜味素以可乘之机,一旦消费者的口味改变,则生产商损失了长期的市场份额,所以,我国糖价的“空”军主力中也有特大生产商的魅影。糖价波动中主力的组合消长是至关重要的,而历史的潮流仅仅给顺应历史大潮的弄潮儿以胜利的犒赏,总之糖市的表象是千变万化,在投机和炒作翻云覆雨之下,糖价更是扑朔迷离。

责任编辑:刘健伟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