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靓丽的国内一季度经济数据的兑现,市场逐步预期宏观驱动已经越过山丘,机构诟病的事大多数研究员只能是按部就班讲老故事,很多过度交易的事实显然失去资金的注意力。商品的普涨多是偶然,在未来分化的主题下,品种赛道的筛选是个重要的过程。 在商品选择的方法论中,我们倾向于寻找需求弹性低,供应产能集中的品种。在“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背景下,我们认为“硅铁”有望成为优势赛道,更容易实现投机交易的“快意恩仇”。在过去的仅3个交易日内,该品种主力合约实现11%的上涨,而3-4月折戟的青萌一号蛰伏已久。 1、硅铁产能高度集中于能耗高压力省份 数据来源:CFC农产品研究,华经产业研究院 目前全球硅铁年产能1110万吨左右,我国产能约800万吨,是全球最大的生产国,2020年实际产量534万吨。硅铁产业分布主要与当地原材料资源供应有着巨大的联系。由于资源、能源在氯碱及硅铁产品生产成本中所占比重较大,因此获取资源的成本高低和利用资源的效率直接决定了企业竞争力的强弱。因此,硅铁的产业布局多向中西部具备资源优势的地区转移,聚集程度较高,西北部产业发展较为成熟。 2020年我国硅铁产量最高的地区是内蒙古地区,产量为196.76万吨,占比全国总产量的36.6%,其他主要产地包括青海、宁夏和陕西,产量占比分别为19.62%,15.96%,16.69%。硅铁产业集中于资源丰富、电力供应充足、电价较低的省份(硅铁生产成本中 60%-75%为电力成本),目前鄂尔多斯(产能160万吨)和君正集团(产能30万吨)作为我国硅铁生产企业排名前二的两大企业。国内大型硅铁生产企业还包括青海华电铁合金股份有限公司、甘肃腾达西北铁合金公司等。 数据来源:CFC农产品研究 “碳达峰、碳中和”战略指我国二氧化碳的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于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我们预计“碳中和”战略是影响我国未来40年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我国的碳排放结构:从能源结构看,80%的二氧化碳排放来源来自煤炭的燃烧;从产业结构看,电力、工业、交通运输业三部门二氧化碳排放的比重接近90%,为实现“碳中和”战略,未来40年我国的能源、产业、消费和区域结构将发生重大的调整。这对高能耗省份的高能耗产业必定在供应端存在扰动,因为硅铁生产的单位耗电量高,且各企业之间差异较大,分散在8300-9200千瓦时每吨,预计后续的碳减排规划将对生产效率低的劣势产能形成约束。 数据来源:CFC农产品研究 2、硅铁冶炼过程,通途及生产耗能对比 数据来源:CFC农产品研究 硅铁冶炼的主要材料是硅石,还原剂和钢屑。硅石主要是被粘合的石英颗粒,冶金焦作为还原剂,钢屑用以成分调节。硅铁在还原炉内采用连续作业进行冶炼,用碳作为还原剂还原二氧化硅时,中间产物碳化硅和一氧化碳起着重要作用,当有铁存在时,二者反应生成硅铁。 为了获得化学成分合格的钢和保证钢的质量,在炼钢的最后阶段必须进行脱氧,硅和氧容易结合生成二氧化硅而脱出,因而把硅铁用于沉淀脱氧和扩散脱氧。生产一吨75%的硅铁大致消耗硅石1800千克,焦炭920千克,钢屑220千克,电极糊50千克,电耗8500千瓦时。 硅铁的应用范围多作为脱氧剂、还原剂、孕育剂、耐火材料添加剂等产品,主要应用于炼钢、铸造、有色金属及其他工业生产过程中,此外还广泛应用于金属镁和化工等行业。 硅铁作为合金剂,硅的添加能显著提高钢的强度,硬度和弹性,提高钢的磁导率,降低变压器钢的磁滞损耗。 硅铁作为孕育剂和球化剂,在铸铁中加入一定量的硅铁能阻止铁中形成碳化物,促进石墨析出和球化。 在硅铁冶炼过程中碳还原二氧化硅是一个高温的物理化学过程,这是个吸热反应,理论上炉温越高,供热越充分,化学反应速度也越快,一切提高炉温的措施都有利于反应进行。电极在矿热炉内产生高温电弧,理论还原温度达到1644摄氏度。正因如此,硅铁的单位价值能耗甚至高于电解铝,单位冶炼电耗高达8500千瓦时每吨,这是其有望成高位“碳减排”题材最耀眼品种的关键。 图片数据来源:CFC农产品研究 国家发改委已经发布了《铁合金行业准入条件》,文件从工艺、装备、能源消耗、资源消耗、环境保护、监督与管理等方面对铁合金行业的进入标准进行了规定,其中明确规定:硅铁(FeSi75)单位冶炼电耗不高于8500千瓦时/吨,考虑到硅铁能耗大的特征,未来面临的产业供给侧改革或备受强硬政策的影响。 3、硅铁需求缺乏弹性 钢铁行业是国内硅铁行业最主要的消费下游,硅的添加能显著提高钢的强度,硬度和弹性,提高钢的磁导率,降低变压器钢的磁滞损耗。生产一吨粗钢仅仅需消耗5公斤硅铁,占吨钢生产成本的比例不到 1%,因此钢铁企业的利润水平基本不受硅铁价格的变动影响,这样硅铁价格潜在波动更大。 从规律上看,每年4-8月为国内钢企采购硅铁的旺季,因此硅铁行业具有一定的季节性。目前在高频数据上,我们关注到了内蒙近期产能利用率有往下拐头的迹象,且库存仍处于低位,倾向认为后期在供给侧受“碳减排”影响的局面下,有望迎来新一轮上涨。 数据来源:CFC农产品研究,上海钢联 责任编辑:李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