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通胀预期又起波澜,而且上涨所涉范围有再度扩大的倾向,既包括之前已经上涨的铜矿、铁矿、电解铝、螺纹钢、大豆、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同时海运费、芯片等也明显上升。芯片方面,台积电宣布自第二季度起将逐季上调12寸晶圆代工价,涨幅25%;进入4月,中芯国际也表示将追随其他芯片供应商提价,预计涨幅在15-30%之间。现在甚至到了一“芯”难求地步。就连可口可乐都表示,该公司将提高饮料价格,以应对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影响。标普高盛商品指数显示,自去年5月以来,受全球货币超发释放流动性,风险偏好抬升和美元贬值影响,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呈现不断上涨的态势。 在PPI迅速回升的背景下,各部门对通胀的关注将有所升温 中国统计局信息显示,中国3月CPI同比上涨0.4%,预期涨0.2%。中国3月PPI同比涨4.4%,预期涨3.3%。 图1:中国CPI同比增速(来源:同花顺) 图2:中国PPI同比增速(来源:同花顺) 在PPI迅速回升的背景下,也引发了中国各个部门对通胀的关注度有所升温。4月8日,金融委会议提出“要保持物价基本稳定,特别是关注大宗商品价格走势”。之后李克强在中小企业座谈会中再提大宗商品的价格,既要看同比也要看环比。 最后,发改委对大宗商品价格也提出了自己的态度: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包括流动性宽裕和投资炒作等多因素,价格不具备长期上涨的基础。今后一个时期物价将保持在合理区间内,CPI能够保持在全年调控的目标之内间。 我们认为今年大宗商品的上涨主要压力是来自于输入性压力,据美国劳工部发布数据显示,美国3月PPI同比增长4.2%,超市场预期的3.8%以及前值2.8%;核心PPI同比增长3.5%;环比增长1%,预期增长0.5%。同时今年3月美国CPI按月计增长率是自2009年6月以来最大增幅,也是自2018年8月以来最大年增幅,根据测算,核心PCE大约在四月份会超过联储的2%政策目标。然而,美储局的态度却是视而不见,一时性的通胀超过政策目标也不会触发政策变化,在就业市场恢复到疫情前水平之前,联储不准备修改政策,哪怕政策需要改变,也是从缓慢抽取流动性入手,政策利率在可预见的未来不会改变。因此未来通胀压力大的是美国而不是中国。 无需过于担心工业品涨价给中国带来输入性通胀风险 就输入性通胀而言,拜登的放水以及基建计划无疑正不断推升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及PPI,但对中国实体经济影响整体还是可控的。 首先,大宗商品涨价更多影响的是我国的PPI,对CPI的影响相对较小。目前我国的PPI和CPI之间的差值已经回升到历史高位,意味着这一次我国国内的通胀依然是结构性的,主要体现在上游行业,但下游行业不明显。历史上来看,这种结构性分化的通胀,最终是下游需求减弱拉低上游价格,而不是上游价格传导到下游通胀,因此后期PPI和CPI的差值也大概率会随着PPI的回落而收敛。 图3:PPI与CPI的差值达到历史高点 (来源:同花顺) 其次,中美放水的节奏完全不同,中国已经在去年9月份开始收紧货币,社融数据也是已经在去年见顶回落,而且中国的基建力度远弱于次贷危机之时,工业品价格整体上涨的持续性仍存疑。 次贷危机时期,大宗商品涨价乃是全球宽松以及工业品需求上涨共同拉动下的结果,然而这一次,尽管美国货币和基建刺激的力度超过了次贷危机时期,但是中国的货币供应和投资需求都显得较为克制,中国率先收紧了货币,而中国的基建增速在中长期维持低位可能将成为趋势。而2021年中国政府通过基建维稳经济的必要性也已经下降,财政资金也未向基建投资倾斜,预计2021年中国基建投资增速将进一步下行,因此仅靠美国基建的故事,可能难以拉动大宗商品价格持续性地大幅上涨。 况且,这次美国基建投资,先不说能不能通过,美国单方面经济刺激对于全球商品总需求的影响相对较小。从基建规模的角度看,过去几年间,从绝对体量上来看,中国的年均基建投资规模是美国的5倍左右。因此,即便美国大力发力搞基建建设,如果中国的基建增速下滑,对商品需求端的支撑力度也不足。因此,在缺乏中国基建的配合下,工业品价格上涨的持续性可能不足,因此也无需过于担心工业品涨价给中国带来输入性通胀的风险。由于这轮通胀的源头不在中国而在美国,因此后续的持续性也不强。 中国目前还是供给压缩下的结构性通胀 近期中国的动力煤、螺纹钢,电解铝、玻璃,油脂类再创新高,但是还有很多品种还在低位徘徊,当前“一半是通胀,一半是通缩”的格局仍在延续。 造成这种分化的原因在于部分产品的供给弹性的下降,即疫情与碳中和带来的部分供给冲击造成了这种结构性通胀。4月22日,国家能源局印发了《2021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其主要预期目标如下:煤炭消费比重下降到56%以下。新增电能替代电量2000亿千瓦时左右,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力争达到28%左右,这显然给予了动力煤上涨的动力源。 而疫情与碳中和带来的部分供给冲击是长久的,短期PPI会继续显著回升,但这却难引发央行加息。 目前PPI往上不会导致加息,经济往下走也很难导致央行降息,今年稳增长并不是政策的重点,政策的重点就是调结构以化解各种风险,因此商品也必然带来结构性行情。 2020年全球主要央行“大放水”使得全球流动性泛滥,通胀通过不同方式缓慢渗透。进入后疫情时代,全球贸易复苏,大宗商品板块尤其是产业链上游的品种依然有机会进一步上涨。部分商品在行业景气度上升的通道中成为重大受益者,需要密切关注。 责任编辑:唐正璐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