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期间,海外商品市场一片火热,伦铜乘势突破10000美元/吨关口,近两日更是不断刷新历史高位。节后归来,国内商品市场热度升温,沪铜在外盘的强势引领下,一鼓作气突破了75000元/吨关口,并持续向上刷新高位。在宏观乐观情绪主导下,目前铜价仍处在多头行情之中,价格依然有向上的空间与动能。 欧美经济恢复势头强劲 宏观层面上,海外市场整体保持乐观基调。欧美国家疫苗接种率不断提升,疫情已经得到较有效的控制,各国出台的货币和财政刺激措施为海外主要经济体继续修复营造利多环境。而印度因病毒变异导致疫情再度严峻起来,国家公共医疗系统不堪重负、濒临崩溃,并且有扩散至周边亚洲地区的迹象,印度等国家的疫情失控风险干扰了全球经济复苏的整体节奏。 美国市场,5月7日美国劳工部公布数据显示,美国4月季调后非农就业人口仅增26.6万人,大幅不及预期的99.8万人,4月美国非农新增就业人数的低值是市场预料之外。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曾指出,美联储决策的主要指标是劳动力市场指标。拜登和耶伦的发言也表明,当前美国经济复苏仍是漫长过程,就业市场需要进一步的政府经济行动。拜登在演讲中还强调了美国救援法案对经济刺激的关键作用,并呼吁民众尽快接种疫苗。 欧洲市场,5月6日英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公布决议,维持英国央行0.1%的利率不变,并维持5月8750亿英镑的资产购买目标,以帮助英国经济继续走出疫情的阴霾。近日,欧洲央行利率制定委员会委员OlliRehn也表示,欧洲央行应效仿美联储,接受通胀目标超调,以弥补多年来欧元区价格增长乏力的问题。 整体来看,海外欧美国家鸽派立场尚未改变,欧洲继续维持货币宽松的政策,美国在当下情形提前加息或缩减购债规模的可能性较低。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明确表示无意马上关闭流动性投放的闸门,美国政府的当前基调将延续弱势美元格局,使企业能够持续获得较低的资金成本促进美国经济强势复苏,美元指数、美债短期内大幅反弹难度较大,资本市场的热度将继续推升金属铜价的上行。 供应担忧助推铜价上涨 2020年以来全球大宗商品的大幅上涨,主驱动因素是中国经济率先强力复苏,以及全球超额流动性引发资金涌入商品市场。而2021年商品的持续走强,主要得益于海外经济处于从疫情中恢复的上行阶段,欧美主要经济体复苏势头强劲,制造业景气度不断提高,有力地提振全球铜的消费。 供应方面,4月南美部分地区疫情再度反弹,最大铜生产国智利被迫宣布一个月的限制措施;4月底智利发生港口罢工事件,引发矿山工会加入罢工行列的担忧。同时,智利国会采矿委员会拟批准了一个法案,该法案将在高价时期收取更高的关税。必和必拓也表示,全球最大的铜矿——智利北部的Escondida铜矿工人将于6月开始新的劳动协议谈判,此轮薪资谈判可能会对铜矿供应构成新的威胁。 国内方面,据统计,4月国内进口铜精矿指数报30.54美元/吨,环比上期下降2.22美元/吨。4月、5月国内铜冶炼厂进入集中检修季,到港铜精矿库存令冶炼厂增加底气,市场供不应求的局面趋缓,国内粗铜加工费与铜精矿TC之间自年初起的价格背离也有望缓和。整体上,海外铜矿供应的不定时干扰,叠加精炼铜库存水平整体低位,进一步增强铜价上涨动能,而目前铜价已处于10年新高水平。 需求方面,目前铜消费市场呈现出海内外分化的局面,海外欧美主要经济体复苏势头较好,制造业景气度的不断提高提振铜消费,类比去年同期国内经济的复苏节奏;而国内今年铜下游消费笼罩在高铜价的阴影下,下游消费行业普遍畏高情绪较重,使国内市场原本一致预期的消费旺季将会有所折扣。据市场了解,高铜价已传导至下游电力行业,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等终端基建项目延后,为缓解原材料上涨而造成的资金压力,企业以少量多次、刚需采购电缆的情形为主。据调研数据,4月铜线缆开工率录得83.56%,较预期少2.75个百分点,触及2016年来新低,铜线缆企业开工率的下滑,也反映出下游终端线缆消费需求的下降。而国内铜社会库存假期之后的小幅增长,和往年社会库存已开启大幅去库情形相差甚远。因此,国内的基本面现状制约了铜价上行空间,铜价拉涨中呈现出外盘强于内盘的现象。 二季度铜市场依然保持牛市格局 总体来看,宏观层面,全球流动性宽裕环境下,海外市场复苏虽出现分化,但欧美经济恢复强劲,市场整体上保持乐观基调。供应端,铜精矿供应的长期隐忧,叠加铜显性库存低位、全球下游企业的补库等,都是驱动铜价上涨的因素;消费端,欧美等海外主要经济体制造业景气度的不断提高提振铜消费,而国内今年下游旺季消费预计不及预期,但在“碳中和”战略的绿色转型背景下,全球清洁能源与新能源汽车消费等的换代升级,将为铜消费带来新的增长点,市场比较看好铜的长期消费需求。因此,预计未来二季度有色金属牛市逻辑将维持,铜市场也依然保持牛市格局。 责任编辑:唐正璐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