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11月18日 星期一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期货股票期权专家 >> 研究机构专家

屈城:供给偏紧 政策打压难抑玉米价格走高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10-05-25 16:29:08 来源:金元期货 作者:屈城

受玉米供给偏紧以及下游深加工利润的逐渐上升影响,国内玉米现货价格在国储拍卖以及进口的压力下依旧保持上涨趋势,其中4月份全国平均价格1920元/吨,较上月上涨66元/吨。盘面上看,玉米主力1009合约震荡上行,21日以1979元/吨刷新历史新高,下方均线系统也依旧维持了良好的上涨态势。5月份后我国玉米价格有望继续保持高位运行,不排除继续上涨,刷新前期高点的可能。

经济发展逐步好转,通胀预期进一步加强
 
  2009年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刺激内需的政策和措施,我国经济逐渐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从2009年一季度到2010一季度,我国经济一直处于稳步增长过程,在国民收入预期增加、市场向好的情况下,消费预期也随之增加,为玉米消费的增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经济的快速增长的同时,我国CPI与PPI指数自去年7月开始也一直保持增长,带来了一定通胀预期。在这样一个经济快速发展、通胀预期逐渐加强的环境下,国内整体物价水平都将不会出现大幅下挫,特别是生活必须的农产品。因此,目前国内宏观经济的好转给玉米价格走高营造了有利的大环境。
 
  09/10年度玉米供给偏紧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测,2009年国内玉米产量1.63亿吨,减产290万吨。中粮集团预计国内玉米将减产1200万吨;吉粮集团预测今年玉米产量1.505亿吨,减产幅度9.3%。美国农业部预计我国09年玉米产量1.55亿吨,较2008年减产1090万吨。2009 年中国玉米播种面积为3,046 万公顷,较2008年的2,986 万公顷,增加60 万公顷,增幅2.0%。但由于干旱严重,导致其中干枯103.6万公顷,导致减产554.4万吨;此外,9月中旬的持续降雨,使得部地区玉米倒伏,预计减产588.48万吨左右。综合看来,09/10年度我国玉米产量将在1.5261亿吨左右,较上年产量下降5%。消费方面,我国玉米的消费主要以饲用消费为主,占总消费的70%-80%,由于前期东北疫情导致存栏损失和出栏积极,使得饲料消费略有下降,09/10年度饲用玉米消费量在1.1125亿吨左右,较上一年度增加428万吨;其次工业消费方面,随着深加工企业开工率的提升,玉米消费也将有所增加。预测将在3931万吨左右;最后食用和种用消费比较稳定,预计二者消费玉米1万吨左右。因此保守预计消费将达到1.5066亿吨。因此,09/10年度玉米市场供给总体偏紧格局。这是玉米价格走高的最根本原因。
 
  玉米库存有限,拍卖难抑玉米价格走高
 
  国家为了稳定玉米价格,在4月13日开始重启东北临储玉米拍卖,截止目前,东北临储玉米拍卖会已经举行四次。不过,从连续四周的拍卖情况来看,东北临储玉米拍卖在目前并未能够真正起到调控市场的作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分析:一方面经过粗略估算,2007年至2010年国家临储玉米共收购4000多万吨,跨省移库1370多万吨,拍卖成交1500多万吨,定向销售637万吨,目前国家剩余的东北临储玉米不足500万吨,如果每次销售50万吨的话,那么国库玉米仅能拍卖10次左右;另一方面从目前四次拍卖的结果来看,拍卖成交价居高不下对东北玉米价格底部形成支撑,近乎100%的成交率更是使市场对后期粮食供应紧张的预期不断加剧。就目前情况来看,在本年度国内玉米减产的背景下,政策性玉米拍卖难以平抑目前玉米价高持续走高局面。
 
  冻肉收储启动,玉米下游饲料消费仍有望恢复
 
  4月1日云南省率先拉开国内冻猪肉收储序幕,随后冻猪肉收储工作在四川等地陆续展开。而后经国务院批准,商务部会同财政部、发展改革委、农业发展银行于4月13日和20日先后两次公开竞价收储中央储备冻猪肉。在收储的作用下,全国生猪及猪肉价格恢复上涨,且涨幅有扩大趋势。其中北方地区的猪价涨势要强于南方。目前国内毛猪价格在4.8-5.5元/斤,东北地区生猪养殖效益已进入保本区间;华北、华东亏损在100-150元/头;华南亏损100元/头左右。后期随着猪肉价格的恢复,玉米作为下游饲料消费也将逐渐恢复。
 
  5月份后,国内玉米市场有望维持强势运行。销区虽然养殖恢复缓慢,但是存栏基数依然较高的,因此销区价格仍有上涨空间。此外,随着农民手中余粮及临储玉米的不断消耗殆尽,7月份之后市场供给可能会更加紧张,届时价格也将再创历史新高。不过,值得注意的是5月份之后国家拍卖开始调整。同时进口力度可能加大。这些都对价格涨势具有一定抑制作用,后期还需密切关注。

责任编辑:刘健伟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