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为了自己内心的平静与和谐,常于认知中去寻求一致性,但是不协调作为认知关系中的一种,必然会导致人们心理上的不协调。而心理上的不协调对于个人构造自己内心世界是有影响的,所以常常推动人们去重新建构自己的认知,从而根除一切搅扰。 问题成因分析 投资者对某种目标怀着坚定的信念,并为此投入了很多精力,但是最终发现那个目标根本没有实现,这会引起他们强烈的失调感。然而,消除这种由于徒劳的努力而引起的失调感是很困难的,因为已经付出的努力不可挽回,即使改变原来的信念,也无法消除失调感。 这时,投资者只好寻求其他方式,对已有的事实作出少许让步。比如,找一些还说得过去的理由为自己开脱,或是简单地承认在这次投资中有一些小失误,但总的信念系统是正确的。在对事实作出让步的基础上,以更加坚定的方式信奉原来的信念,并更加努力地宣传和维护信念,以此缓解内心的失调感。 与此同时,为了减少失调,投资者开始关注有利于自己决策的事,所以尽管做多的品种价格开始有下跌倾向,他们也不会卖出持仓,因为如果卖出的话,投资者可能会创造一个新的认知,以减少“我是一名精明的投资者”“我亏损出局”这样的认知而引起的失调。 认知失调理论 认知失调理论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利昂·费斯廷格提出阐释人的态度变化过程的社会心理学理论,是指个体认识到自己的态度之间,或者态度与行为之间存在着矛盾。费斯廷格认为,一般情况下,个体对于事物的态度以及态度和行为之间是相互协调的,当出现不一致时,就会产生认知不协调的状态(认知失调),并会导致心理紧张。个体为了解除紧张会使用改变认知、增加新认知、改变行为等方法力图重新恢复平衡。 那么在投资决策中会出现怎样的认知失调呢?一是决策后失调,当投资者针对不同特点的品种作出选择时,易产生失调;二是强制服从失调,当投资者受舆论或媒体的影响,而采取与自己交易理念不一致的行为时,易产生失调;三是接触新信息造成的失调,即投资者有意或无意接触新理念、新方法、新消息时,可能使现存的认识受到威胁,从而产生失调;四是社会支持体系造成的失调,投资者的认识受到舆论或媒体的反对,或自己受到影响接受新信息时,易产生失调。 对于心理上的不适,失调的存在将推动投资者去努力减少不协调,并达到协调一致的目的。除设法减少不协调外,投资者还可以能动地避开那些很可能使这种不协调增加的情境因素和信息因素。因此,在投资决策中,常出现很多合情但不合理的行为。比如,持仓时总是对自己的行为后悔不迭;空仓时总是犹豫不决。再比如,总是忽略那些与交易方向不一致的信息,反而去寻找那些能够验证自己观点的信息;总是埋怨自己受到他人的影响,而从来不怪罪自己等。总之,在投资行为无法改变的情况下,投资者总是改变自己的态度,来达到消除不协调感的目的。 改变交易行为 第一,改变行为,使对行为的认知符合态度的认知。比如,明明知道频繁交易对账户不友好却每天频繁交易的投资者,需要改变频繁交易这种行为。第二,改变态度,使其符合行为。比如,认为自己比别人都聪明交易却同样失败的人,改变对自己原先的评价,认知到自己不过是资质中等甚至偏差的投资者,普通人所犯的错误自己也很难躲避,这样认知就达到了协调。第三,引进新的认知元素,改变不协调的状况。比如,为了缓解频繁交易问题上出现的认知不协调和紧张,可以寻找日内交易高手的故事以及学习对交易有益处的知识。这三种解决途径是从“知”“行”的角度入手,来达到消除认知不协调的目的。 那么投资者在作决策和作判断的过程中,应该如何改变认知失调呢?笔者认为,在交易行为发生之前,对信息的选择或避免决策错误时,投资者根据自己对交易的情感不同又有所区别:在积极的情感下(如兴奋、激动、向往等),会选择性地收集支持信息,屏蔽掉反对信息,这会直接导致投资决策的不准确;在面对消极的情感时(如害怕、恐惧、愤怒等),会使投资者放大消极信息,停止或放慢收集积极信息,从而导致决策的另一种冲动,同样导致决策的不准确。在两种情感之间收集大量的消极和积极信息,会形成信息过载,最终导致越重要的决策选择越困难。 然而,对于投资者来说,建立自己的交易系统并严格执行,可以规避认知不协调的影响。笔者认为,对于手里的持仓要经常归零评估:一种方法是如果手里没有仓位,是否愿意现在买入?如果不愿意买入,要考虑是否应该卖出的问题,而不是相信那些一厢情愿的理由。另外一种方法是经常进行卖出假设,收集支持卖出的信息,与支持持有的信息进行比较,这样才能相对客观地判断操作方向。如果通过加仓的方式来摊薄成本,这往往是越陷越深的开始,最终会导致更大的损失。 整体而言,如果投资者认为交易对自己很重要,认知不协调就会越严重。在投资市场中,要先用少量的资金去测试自己的交易系统,并评价自己的交易纪律,测试通过后再加大投资,避免由于认知不协调造成的巨额损失。 责任编辑:翁建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