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11月16日 星期六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金融期货金融期权 >> 金融期货快报

私募垫资结构型产品“绕道”入场股指期货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10-05-27 09:40:10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一些阳光私募已经等不及股指期货的入市通行证了。

  由于监管层对信托公司及其名下的阳光私募参与股指期货的办法迟迟不见出台,该领域的各路人马似乎正通过各种渠道变相参与期指市场。

  “深圳那边发展最快,已经有阳光私募发了利用期指进行套利的私募产品。”在沪的一家基金业内人士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反映。

  “若不挂钩股指期货,产品很难发出去”

  事实上,面对期指上市以来期现两市的单边下跌行情,众阳光私募早就坐不住了。从期指5月合约上市到其摘牌,单边下行约800点,若在开头即做空并留到最后交易日,单手获利就高达24万元。

  与此同时,上证大盘亦从最高3100点上方狂泻至最低2400余点。因为没有相关参与期指的政策指引,阳光私募所能做的只是在股票上减仓,缺乏对冲风险的手段。

  更为关键的是,在很多投资者已经默认“熊市已来临”的情况下,如果私募仍不能参与股指期货,其产品很难融到足够的资金,营销的需要也使阳光私募迫切希望参与期指交易。

  上海一家券商机构业务部负责人表示:“目前市况下,如果不挂钩股指期货,这些阳光私募产品根本很难发出来。因为很多客户认为,在熊市里不做点股指期货,很难赚到钱。”

  私募垫资 结构型产品“绕道”入场

  然而,现在政策还没有出,怎么突然就出现了以期指套利为主业的阳光私募类产品了呢?本报记者据线索找到了上述的深圳某私募公司。

  该私募并没有回避参与期指交易的事实,公司的投资总监介绍说,“我们确已发了一个以期指套利为主的产品,但其中投资于期指的资金是公司的自有资金,该部分资金是以单独账户存放的,投资于股票市场的部分则是客户资金。”

  以上资金的配比绕过了阳光私募参与期指的政策盲区,而在私募行业,这种投资品也有它正式的名称——结构型私募产品。

  “直白地说,所谓结构型产品,即通过发布信托产品,由私募垫资的方式借钱融资,之后用于股市等相关领域的投资。”上海一家私募公司的副经理表示。

  作为新生的金融衍生品,股指期货也可以被引入这类私募产品,而不用担心政策上的风险。该副总举例介绍,由私募垫资,可以按一定杠杆融得产品所需资金,目前的融资杠杆一般为1:2,即如果私募拿出3000万资金,就另外可筹到6000万元。

  “一共9000万的话,借来的6000万用于投资股票,自家垫的3000万拿来做期指,交易以套利为主,不过期指的持仓是不过夜的,当日就要平仓,隔日再开。”该副总表示。

  需要注意的是,结构型私募产品一般属于保本型产品。

  深圳另一家私募公司负责人林先生指出,私募在结构型产品上的收益还是和业绩挂钩的,以每个月的净值为标准,若该月业绩创新高,私募可以拿到利润的20%,否则私募只能拿到2%左右的资金管理费。因为产品打上了“保本”的标签,产品一旦出现亏损,亏损部分还要由私募承担。

  期盼政策放行

  “现在市场上热议的被挡在期指门外的阳光私募产品,八成都是指管理型私募,这种私募产品就是纯粹做期指的基金,政策上有阻力。”林先生表示。

  上海某大型私募负责人胡先生亦指出:“结构型私募产品绕道涉足期指投资是可行的,但若是以私募的名义涉足期指交易、发布管理型私募产品却很难,连开户环节都面临诸多不便。”

  随着期指流动性的不断放大,结构型私募产品或许也将遇到投资瓶颈。根据中金所的规定,除机构套保外,股指期货单个账户的开仓上限为100手,按本周三期指主力2839点的收盘计算,私募自有资金单个账户在期指上的投入最大仅为1700万元。

  “如此资金量当然不能满足未来的套利需求,不过下有对策,私募可以多开几个期指账户嘛!”在沪一家券商机构业务部的张先生表示。

  但多账户往往意味着遭人怀疑,各种“内幕”的谣传又要不胫而走,阳光私募正常的产品业务却给人们留下了偷偷摸摸的印象。在记者采访过程中,就有些私募人士叮嘱不要向外透露所发的产品信息和参与期指的情况。

  张先生表示:“在我公司托管证券的阳光私募有20家左右,都盼着参与期指的办法尽快能出台,他们希望以后可以正大光明地做股指期货。”

责任编辑:姚晓康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