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11月09日 星期六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证券要闻

从被动跟风到主动选择 90后基民正走向成熟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21-06-18 08:49:46 来源:证券日报网 作者:王思文/张博

“不买基金,你在90后里可能插不上话。年初那段时间,‘白酒’‘新能源’听得耳朵起了茧。”受访者吴琼(化名)如是说。


近年来,“养基”几乎成为90后的一项“必备技能”。大部分90后在购买基金时,并未经过深思熟虑,常常是在朋友或自媒体博主“安利”后盲目买入,存在很大的投资风险。今年春节前后,A股市场波动较大,导致基金净值也出现较大波动,为90后投资者上了一堂课: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这堂风险课,让很多90后“基民”感到很迷茫,“是抛?还是不抛?”成为一道难以取舍的选择题。还有更多的90后意识到,在投资前系统地学习基金相关知识真的很重要。


90后“养基”存在盲从现象


“春节长假后的那段时间,每天看基金收益都是绿油油的一片,心里就有一种想抛掉的冲动。”吴琼表示,“好在我男朋友让我卸载了支付宝,后来才从巨大亏损的坑里爬出来,到现在已有盈利。”


吴琼今年刚满23岁,是一位初入职场的新人,工资不高,花销又大。她在男朋友的带动下开始购买基金产品,尝试理财,到现在已经“混圈”一年有余,但仍只是略懂皮毛而已。


“之前拿零花钱的时候,觉得‘月月光’没什么。工作后发现钱是真不好赚,逐渐觉得理财真的是90后的一门必修课。于是跟着男朋友一起买了基金,并逐渐养成了理财的习惯。”吴琼对记者表示,现在每个月收入除了日常开销外,剩余的钱部分放在贵阳银行(7.580, -0.01, -0.13%)的“爽得宝”里,其余大部分资金都买了基金。


“此前跟风买了白酒、医药、新能源等主题基金,主要是通过定投方式,就算行情下跌时也坚持买。今年股市波动较大,基金收益有所降低,但总体还是盈利的,比买银行理财的收益率要高不少。”


齐升(化名)是一位自由职业者,也是一位“入门级”90后“基民”。当《证券日报》记者询问他购买基金前是否详细了解过相关基金产品时,齐升说,“去年基金一下子火爆起来,有朋友在聚会时说自己赚了不少钱,我就觉得,自己手上的闲钱存在银行还不如去理财,所以在去年年底找了家银行买了基金。但我对理财一窍不通,理财经理让我买什么我就买什么,听说都是历史业绩很好、很火的产品,一下子买了六七只基金产品,大概花了50万元左右。”


吴琼、齐升的经历算是90后“基民”的典型缩影。在“养基”人群逐渐年轻化的背后,记者在调查中却发现,90后在购买基金产品时,普遍存在缺乏理论知识、盲目听从他人建议等问题。


90后“基民”日益成熟


《证券日报》记者在调查中发现,部分90后投资者已逐渐脱离“基金小白”的身份,他们倾向于主动学习基金知识,在学习基金知识后开始独立投资基金,有自己的思想、见解,不再盲目跟风。


目前在一家证券公司从事前台工作的张娇娇(化名)对记者表示,“我现在已成功通过证券从业资格证考试,目前正在刷题,期望也一次通过基金从业资格考试。”


张娇娇对记者坦言,“进入证券公司后,不仅对基本的证券市场常识要了解,也要增加些实践。我自己也购买基金,盲目购买不能长久,所以就学习、考试一起来,一举两得。开始学起来很难,后来慢慢地入门了,觉得还挺有意思的。”


张娇娇表示,“现在购买基金我会很谨慎,操作不会很频繁。我会关注市场环境变化、基金公司的投研实力和渠道能力、基金经理的知名度、历史业绩表现和最大回撤数据等方面。”


在张娇娇看来,新发基金净值不高,未来成长空间较大,基金净值上涨速度也要比老基金快,这是她选择新发基金的主要原因。


同为90后投资者的余震表示,“自己在‘小白’的时候,也很喜欢通过银行购买新发基金。但投资一段时间后发现,很多新发基金的收益甚至还不如老基金。在学习相关基金知识后,现在投资基金时,已不再考虑买新发基金了。”


无论是偏爱新发基金,还是钟情老基金,都在一定程度上表明,90后基金投资者正在一步步走向成熟。


90后“养基”仍需补课


据Mob研究院数据显示,2020年,6000万新“基民”加入基金的狂欢;互联网“基民”用户规模突破1.2亿,同比上升90.7%。2020年新增“基民”中,超五成为90后。90后在工作两年内开始理财,理财意识比父母辈提前10年;八成90后每个月都在理财,他们对金钱有规划,理财意识强。


90后“基民”若想长期参与基金投资,当务之急是“补课”。一位华东地区公募基金基金经理表示,“投资是把钱用来购买你认为未来会增值的资产,以获得一定的收益回报。90后投资基金,首要任务是主动选择,而非被动、盲目选择。”


一家大型券商的90后理财经理小李表示:“90后‘基民’要清醒地认识到,所有的投资都存在风险,投资时需要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分散投资可以降低一定的潜在风险,千万‘别把鸡蛋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责任编辑:李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