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底的时候,我们就今年的原油格局作了一个分析和展望。主要的观点是,今年整个原油的主线是疫情的好转带来大约500万桶每天的需求的增量,而供应端是被动的,匹配着需求,去释放产量。由于供应端最大的权重落在OPEC,因此只要OPEC坚持收着去释放产量,市场便进入一个去库节奏,油价趋于上行。因此单边油价看60的政策底,上行冲力看需求的兑现。在四月底的时候,我们也花了较大的篇幅去论证说,整个需求还没有起来,尤其是欧洲疫情仍然较重,柴油毫无起色,需要看到柴油的复苏来判断需求的恢复节奏。 五月底的时候我们就同样的问题做了观察,需求端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到美国非常健康,汽油库存很低,裂解价差高位,由于炼厂开工还没有提起来,当时只是增加了汽油的产率,因此变相减少了柴油的供应,利好了柴油。同时我们看到了航煤的库存在快速的走高,而价格却不跌,因为市场当时认为年中美国疫苗要打完,所以这个累库其实反映出炼厂在提前对航煤做一个备货。这两边都分流了柴油的供应,使得原本相对较差的柴油库存明显去化。在那个时候的美国,成品油中最差的柴油的库存都低于了五年的均值。那基本上炼厂开工是肯定要提起来了,所以到六月的现在,我们也看到了确实,炼厂开工提的非常的快,已经靠近了五年的均值,恢复到一个正常的水平。 五月份的时候的欧洲呢,可以看到伴随着疫情的好转,出行已经开始有小幅的改善,柴油裂解终于从低位开始走强,炼厂也趋势性提了开工,但是幅度还是比较有限。再延伸到亚洲,柴油库存还是较高,也是被动跟着欧洲在慢慢的起来。所以美国对欧洲的柴油拉出了很大的价差,而新加坡和欧洲基本维持一致,还在走出低谷的一个过程。 所以基本可以判断从四月到五月,需求肯定是走强了,只是欧洲作为全球需求复苏的主体,还没有表现的很明显。 再到现在的六月,美国的炼厂快速提开工,带来汽柴的拐头累库,裂解从高位下跌。而欧洲出行情况明显好转了。柴油库存快速去化,带动新加坡地区的柴油库存也在快速去化,哪怕美国的柴油裂解价差跌了,欧洲自身仍然维持不动,此前较大的美欧柴油价格得到了修复。侧面反映的一点就是欧洲的需求确实接棒走强了,这个就兑现了我们一直说的,只有欧洲起来了,柴油起来了,需求就起来了的逻辑。目前我们感觉这个逻辑在兑现的过程中,还没有完全走到头,但是市场也确实给了较为充分的预期。也就是说,此前在平衡表里预期的需求在2-3季度交接的时候恢复,确实是在这个时间点上了。 供应端,目前来看扰动最大的主要是伊朗的问题,市场主要关心“谈判谈多久”,“能不能谈成功”“谈成功以后伊朗油会以多快的速度回归到市场上”这几个问题。五月底的时候伊朗放出消息说美国即将对其解除金融禁令,并将以较快的速度恢复产量,这使得四月较为乐观的平衡表受到了一定的冲击。但此后谈判受阻,截至目前,可以认为1)核协议谈判成功后,大约需要一个月的时候来恢复产量,因此快速增产可能在9月以后,2)今年产量大约从目前的250万桶/天不到一些,恢复到340万桶每天,明年继续恢复到380万桶每天。3)伊朗还有7500万桶的存量油,不清楚用什么方式释放,可能会对现货市场形成短期的冲击。 在这样的供需前提下,目前我们的基础判断是,现有库存偏低,现货基差,月差很强,同时下半年仍然面临一个去库100-300万桶每天的格局。两个季度的均值大约在200万桶每天。也就是说,目前的库存低,需求好,等着供应来匹配。或者换句话说,OPEC必须要增产。 那么OPEC究竟会增多少呢,这个对平衡表非常关键。目前来看,考虑到伊朗还有50-150万桶每天的增产能力,沙特为了防止价格大幅崩塌,一定会留一定的空间,所以我们预估这个增产幅度在100万桶每天左右(8月份开始),并且这个幅度目前来看,可能不足以把需求覆盖,也就是说油价仍然不好跌。 沙特以外有一点很关键,我们必须注意俄罗斯这几个月开始有点骚动,试图增产,也就是说后续的OPEC会议可能会有不和谐的声音传出,从而给市场带来巨幅的波动。譬如可能会出现俄罗斯自顾自增产,试探沙特态度等情况。这些都会给现在这么高位的油价造成压力。 最后我们来探讨一下页岩油和超级周期的问题。首先,需求起来是确定的,OPEC顺势增产也是确定的,如果今年这么保守,后续只回来100或者200万桶每天,那么明年还有大几百万桶的产能等着回来。而目前市场预期的是2022年,需求增加300万桶每天,然后页岩油还要补足其中的150万桶每天,也就是说留给OPEC的空间其实不大。那么我们觉得说油价仍然不具备长期供应紧缩带来的大涨可能,反而会有一些风险,就是OPEC不满意页岩油的增产,从而抢先自己增产,带来油价的下跌。 总结来看,当下我们觉得因为供应端非常的保守看多,需求兑现的幅度仍然可能超预期,当下可以说是基本面、预期和价差结构都最好的时候,所以仍然处于一个多头的环境当中,但总体来说,拐点可能就在三四季度之间。主要是基于1)需求兑现以后利多出尽。2)供应端伴随着页岩油的开出,OPEC内部分歧会加大。3)市场流动性拐点出现,钱不再那么宽松。4)美国通胀已经很高,80美金以上压力就会比较大,参照18年的情况。 责任编辑:李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