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连续三根周阴线之后,A股终于“开阳”,各大指数周涨幅都在2%以上,创指周涨幅更达3.35%。沪指越过3600点,深指越过15000点,日成交也持续超过万亿。 在笔者看来,大盘走强或许有三大原因。 一是时隔三个月之后,央行连续100亿逆回购的惯例被打破。6月24日,央行公告称,为维护半年末流动性平稳,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300亿元逆回购操作。鉴于当日有100亿元逆回购到期,央行实现净投放200亿元。这既是因为时近半年末,各大机构需要做报表,流动性偏紧,例如本周五交易所7天国债回购利率已从之前的2.25%左右升至3.345%。同时也是为了确保7月流动性平稳。尽管与股市并无直接关系,但在市场看来,释放流动性对股市总是利好。 二是流入股市的资金确实在增长中。基金业协会的数据显示,在3月份权益类基金遇冷之后,4、5月份又重拾升势。截至5月底,公募基金净值合计达22.91万亿元,再创历史新高。在整体增长的3万亿公募基金中,股票基金和混合基金合计增长近1.2万亿元。尽管货币基金仍以41.9%的规模稳占鳌头(含封闭基金),但权益类基金(股票型和混合型)占比已从三年前的18.5%上升至33.25%,即近22万亿公募基金中,可以进入股市的权益类基金已达7.3万亿。 与此同时,基金业协会发布的《2020年私募基金统计分析简报》显示,截至2020年末,我国私募基金管理规模已达16.96万亿元,较2019年底增长20.5%。私募基金成为资本市场的重要投资者。2020年末私募持有股权市值达3.06万亿元,同比增长69.1%。 公募7万亿多,私募3万亿多。此外,外汇局数据显示,截止今年3月底,外资持股规模合计为3.36万亿。再加上社保、券商集合理财等机构持仓,粗略估计,如今机构投资者持股规模(自由流通市值)当在40%-50%之间。 再加上上周末宣布下调大额存单利率,并从6月21日起正式实施。果然,本周多家银行普遍下调了一年期及以上的大额存单利率。如某国有大行3年期大额存单年利率就从3.9875%降至3.35%,降低超60bp。这对银行理财、货币基金等固守产品是又一次“挤出”;一大批稳健型且多为高净值人士肯定会寻找新的投资渠道。在“房住不炒”的政策严控下,重要渠道就是进入股市(相当部分将通过专业机构),从事中长期的价值成长投资。 迎接中报、研究中报、吃透中报,发掘低估值高成长的行业板块和龙头企业,正是价值投资的必由之路。 有统计显示,截止目前,两市已有500多家上市公司披露半年报业绩预告,其中六成以上业绩预喜(含预增、略增、扭亏、续盈)。从行业来看,化工、机械设备、电子、医药生物、电气设备、汽车(新能源汽车)等延续了去年下半年以来的强势,业绩出现较大幅度增长。当然,相对于4300多家上市公司,500多家的样本太少。但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1—5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17.8%,两年平均增长7.0%。特别是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5%,两年平均增长13.1%。 再从上市公司的业绩数据分析,今年一季报两市上市公司合计实现净利润1.31万亿,同比增长56%,剔除金融企业后盈利6647亿元,同比增长164%。这个数据相当于2019年中报全部盈利(2.14万亿)的61%,和剔除金融企业后盈利(1.02万亿)的65%。需要说明的是,我国上市公司已从2019年中报时的约3700家,增至目前的4300多家,相应盈利也要有所增加。根据不少研报预测,今年中报上市公司盈利比上年同期将增长30%以上,两年平均增长15%-20%,笔者基本认同。 事实上,临近中报披露期,一批业绩预增,估值较低,或前期回撤较多的板块已悄然走强。如本周光伏板块涨5.67%,该板块市盈率33倍;化纤行业涨8.82%,该行业平均市盈率13.7倍;工程机械涨5.98%,行业市盈率13.56倍;证券行业涨3.51%,行业市盈率19倍;汽车行业涨2.98%(已连续7根周阴线),行业市盈率31倍;绩优股板块涨2.58%,板块市盈率22倍;基金重仓股涨2.74%,板块市盈率19.87倍;MSCI成分股涨2.74%,板块市盈率13.6倍。相反,诸如鸿蒙概念(市盈率388倍)、亏损股、壳资源等开始领跌。 从跌幅榜看,本周跌幅前10(次新股除外),分别为劲拓股份(因董事长“组团”操纵股价、被罚没6.6亿);佳创视讯(PE185倍),*ST达志(中报预亏);GQY视讯(亏损);数码视讯(PE211倍);丽尚国潮(终止溢价39倍入股医美公司);舍得酒业(被举报操纵股价);雄帝科技(亏损);传智教育(PE496 倍);狮头股份 (PE105倍)。它们中绝大部分为前期炒得太高,如今股价开始回撤。 最后,笔者想说的是,今年上市公司业绩,估计是前半年增长高于后半年,因此股市能否持续走强尚待观察。 责任编辑:李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