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创指数科技特征明显 主持人:徐总您好,前一段时间双创基金的首次募集得到很多投资人的关注,能否请您先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个双创指数。 华夏基金徐猛:好的,首先我们看一下双创指数它的编制方法,其实这个双创指数它的学名是中证科创创业50指数,这个指数它是从科创板和创业板中选取市值较大的50支新兴产业的股票,作为它的成分股,反映这两个板块新兴产业上市公司的整体表现。 这个指数是今年6月1日发布的,虽然双创指数是一个新指数,但发布完了之后就有十家左右的基金公司都在第一时间布局了相应ETF产品。从产品的目前情况来看,投资者也是比较认可科创创业50指数,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双创指数。 但这里面有一点需要投资者注意的就是,双创指数的选股方法。它是从样本空间里面筛选出来新兴产业的企业,然后再按市值挑选出最大的50支股票作为成分股,而不是我们平常简单从两个板块里面挑选最大的50支股票。 当然我们从一个单一的宽级指数向科创50指数和创业板指数做一些对比的话,双创指数还是有一些它独特的优势。第一个就是双创指数是从两个板块里面挑选股票,这样有一种优中选优,有一种优势互补的特点。第二这个板块是新兴产业特征比较明显,科技属性也比较强,因为选股的时候,它是只把新兴产业股票挑选出来了,这个也比较容易理解。第三个这个指数的成分股它具有龙头的效应,盈利能力比较强,承载效应比较好,当然这些优势在过去指数走势里面也得到充分的体现,就相对于创业板和科创50的指数,这些宽级指数在过去一年里面双创指数的历史业绩相对比较好,这是整个指数的编制方法。 成分股分布于医药、电新等行业 主持人:此外双创指数现在主要负责哪些行业,能否请您结合细分行业的前景给我们分析一下这个指数的成长性? 徐猛:双创指数目前它的成分股基本上都是新兴产业,从行业分布来看,就是双创指数前三大行业是医药、电力设备和新能源,以及电子这三个行业。医药权重是排名第一,达到了41%左右,电新是23%,电子行业是19%左右,三大行业权重就占了83%左右,所以双创指数行业集中度还是相对比较高的。 第一个最大的行业就是医药行业,医药行业的逻辑其实主要就是国内的人口老龄化,以及收入水平的提高,医药行业从长期来看,有比较稳定而且确定性很高的需求在里面,这是它的一个投资逻辑。但是电力设备和新能源,主要的一个大的背景在碳达峰和碳中和背景下,这个行业也是面临巨大的发展机会。其实整体来看,就是新兴产业作为国家重点支持战略性的产业,在这种政策支持、科技强国的背景下,正成为中国经济的发展趋势,也是成为中国经济转型的一个方向。 所以我们从整个的新兴产业来看,我们都还是比较看好的。所以像医药、电力设备、新能源,在一些特定政策的背景下,未来有一个比较好的表现。所以这是从基本面来看,我们从一个数据的维度来看,就是根据市场的一致预期,双创指数在2021年到2023年利润录取增速的话,未来三年分别是46%、32%和30%,这三年的预期符合增速都超过30%,所以这个增速还是挺高的。从长期来看,这些细分科技创新龙头企业,可能享有技术、资金品牌的优势,市场份额还有一个提升的空间,还是有比较好的成长性。 双创指数和创成长指数更为接近 主持人:此外大家也想知道双创指数和近期涨势很好的科创50指数,和创成长指数相比是不是有一些比较明显的区别? 徐猛:这个指数确实和科创50指数和创成长指数对比还是有比较多的共同点,但是它们也有一些区别,这个区别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个是从指数编制方法的选样空间来看,就是双创指数我们都知道是从科创板和创业板两个市场去挑选成分股,但科创50指数从科创板里面去挑,创成长指数是从创业板市场去挑,这样双创指数的样本空间比较大,我们目前双创指数有50支成分股,有31个成分股是创业板,有19个成分股是科创板,创业板权重占85%,科创板占25%,从这点来看,双创指数和创成长指数更为接近,因为权重大部分都在创业板,这是从样本空间的角度来看。 第二个从选股的逻辑来看,指数编制里面,双创指数是新兴产业筛选再挑选最大的50支股票,这是它的一个逻辑,先产业后来再选大的,而科创50指数就是从科创板里面挑选50支最大的,但是创成长指数是一个策略指数,它整个选股逻辑是按照业绩的增速和动量两个维度去挑选成分股,有一个基本面的逻辑在里面。选股逻辑方面,这三个指数编制方法略微有一些差异。 从相关性角度来看,或者从历史走势来看,特别像去年2020年,双创指数上涨百分之八十六点几,创成长指数上涨97%,科创50指数上涨39%点几,从指数的走势来看,双创指数和创成长指数走势更为接近,从相关性来看,就是双创指数和创成长指数的相关性目前来看更大一些。 责任编辑:李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