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板块再迎利好。 7月1日,国家发改委发布消息称,四部门于近日共同编制《“十四五”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到2025年,建设30个左右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重点提升中医药基础研究、优势病种诊疗、高层次人才培养、中医药装备和中药新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等能力。 “当前,医疗卫生领域面临深入推进供给侧改革的重任,无论是总体服务能力的提升还是资源分布的均衡性,都依然有很大改进空间。”中钢经济研究院首席研究员胡麒牧表示,“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出台上述方案,对医疗卫生事业的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明确了实施路径。” 相关个股表现活跃 这并非中医药行业首次迎来政策支持。2016年以来,首个国家级中医药发展规划、首部中医药法等政策文件相继发布。今年6月30日,国家卫建委、国家中医药局、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卫生局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推动中西医协同发展的意见》,指导加强中医药工作,促进中西医协同发展。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出台了很多政策扶持中医药发展。”胡麒牧表示,“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医药对于新冠肺炎防治的独特疗效引起了全球医药界的广泛关注,更加坚定了我们传承、创新和发展中医药的信心。” 从资本市场表现来看,今年以来截至7月2日收盘,中药指数上涨21.83%。其中,广誉远股价上涨194.51%,同仁堂股价上涨67.2%,九芝堂上涨36.09%,以岭药业上涨19.61%。 “在过往几十年里,中西医结合在促进医学发展、提高疾病治疗效果方面硕果颇丰。”浙商证券在研报中指出,例如2003年抗击非典期间,中西医结合疗法取得显著效果;新冠疫情期间,中医药在疫情防治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或为推动此次政策出台的直接原因。中西医协同发展为中国医药行业带来了重大发展机遇,打开中医药行业成长天花板。 在重大历史机遇面前,中医药行业上市公司正通过传承创新擦亮金字招牌。 “在我们的研发过程中,始终遵循中医药学科的规律,重视理论-临床-新药的有机结合,这也恰恰符合当下中药新药审评中倡导的‘中医理论、人用经验、临床研究’三结合的指导思想。”以岭医药研究院中药分院院长魏聪称。 魏聪表示,以岭药业重视守正传承与创新发展有机结合,紧紧围绕重大疾病和临床需求,传承中医理论精华,创新发展中医络病理论,在处方制定方面以络病理论为指导,兼取传统经典方剂之长,尊古不泥古,同时在药学、新药评价和临床研究中将现代实验与中医药理论特色有机结合,以现代的实验技术阐释中医药的科学内涵和临床价值。 “研发投入代表的是创新和未来,同仁堂股份正通过加大投入、鼓励创新,推动未来新的发展周期。”同仁堂相关负责人告诉《证券日报》记者,“十三五”期间,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已进入产业化实施阶段,“十四五”时期,公司将继续加大科研投入,同时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和数字化,全面实施电子监管码,进一步提升产品品质管控,做精产品。 在大品种培育层面,立足人民急慢性病用药及适应市场需求,同仁堂围绕核心品种,精选安宫牛黄丸、同仁牛黄清心丸、同仁乌鸡白凤丸等药品,一方面依据产品的科技内涵、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质量控制水平和药材资源利用率开展创新研究,另一方面积极进行营销创新,精心培育大品种,满足人民健康需求。 标准化评价体系亟待形成 具体来看,此次《方案》主要有五方面内容,包括建设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中医特色重点医院以及名医堂工程。 “这五方面中有四项直接促进中医服务的提升,包括软硬件设施都将得到配套政策支持。”北京大学卫生经济学博士代聪表示,“《方案》还强调了中西医协同发展,这将为中医药发展带来机遇。此外,随着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的建设,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作用的中医药企业将受到更多政策支持。” 在鼎臣医药管理咨询总经理史立臣看来,中医药在医疗体系中的角色愈加明朗,《“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建立中医服务区,推广中医治疗手段,到2030年使中医药在治未病中发挥主导作用、在重大疾病治疗中发挥协同作用、在疾病康复中发挥核心作用。“随着中西医协同纳入医院考核体系,医疗机构对于中药的使用量有望增加,这对同仁堂、云南白药等中医药上市公司而言将会构成利好。”史立臣告诉记者。 史立臣同时表示,中医药行业要想发展,不能仅靠传承,还要突破创新,制约中医药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就是缺乏标准化评价体系。“作为中医药上市公司,不能仅仅寄望政策利好,也应当承担起推动中医药行业发展的责任。”在他看来,中医药上市公司应当担负起制定中药、中医诊断行为及中药材有效性的标准化评价体系的责任。 责任编辑:李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