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公募基金2021 年二季度报告披露完毕,仓位较一季度有所回升,配置加仓景气成长,减仓医药、消费、金融。配置最多的是新能源、科技成长为主,目前看这也是市场上的主线。然而减仓比较明显的就是食品饮料、金融地产等。 目前看基金的风格和之前又有所不同,去年是小盘股的熊市,核心大盘股的牛市,然而目前核心资产抱团不再,中盘蓝筹备受青睐。 二季度主动型基金对300-1000亿中盘蓝筹配置比例上升1.5%,而千亿以上大盘股持仓占比大幅下滑3.6%;前10/前20重仓股持股占比有所回落,微观市场交易结构有所改善。 出现这样风格变化也和流动性有一定的关系,流动性充裕炒作大票,流动性收紧,炒作小票,就好象13、14、15以创业板为主,17年到20年以大票为主,今年初风格逐渐转变优质成长小票。 目前看基金配置的方向还是新能源、半导体,新能源方面基金偏向中游,动力电池、电池组件为主,新能源光伏以光伏设备为主。集成电路产业链当中IC设备与IC制造配置最为积极。从往常看市场基金的风格一旦形成短时间内很难消失,毕竟要业绩排名啊。所以这些高成长的二线盘子应该成为抱团的主选了。核心的茅资产估计要休息一阵了。 市场成交量如果一直维持万亿,市场的机会应该从新能源、半导体逐渐往低位的计算机、通信、消费电子等领域衍生,可以关注低估值高成长的消费电子、通信等。 捷佳伟创 光伏设备龙头未来复合增速50% 在高景气的光伏产业链,各个环节都在疯狂扩产,行业扩产,设备先行。 行业扩产,将来产能能达到多高的利用率暂时还不知道,但是设备厂商的收益先行。从硅料到硅棒/硅片,电池片和组件各个环节的扩产都需要一连串的设备来支撑。 下游的几大环节 硅料环节是光伏技术变革最慢的环节,目前市场仍然是改良西门子法主导,2020年保利协鑫在硅烷流化床法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是未来颗粒硅要抢占西门子法的市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目前看需求不大。 硅片环节,单晶硅为主,目前主要聚焦在尺寸之争,目前中环210有取代小尺寸硅片的趋势,而以前按小尺寸硅片设计的长晶炉最多能兼容到182mm,因此随着210硅片的渗透,单晶炉会有较强的更新需求。 电池片环节,各环节技术迭代最快的。目前处于从2代PERC电池向3代的HJT电池过渡的阶段。现在从各企业扩产情况来看,还是PERC的高峰期,TOPCON也在逐步加大份额,HJT受制于设备进口比重大,价格高,还处于起步阶段。 目前捷佳伟创在PERC技术的市场占有率最高,但是在HJT的整线设备研发上,迈为股份比捷佳伟创布局更早,捷佳伟创正在加大HJT的研发和投资,组件环节,技术迭代主要集中在双面,叠瓦以及大尺寸和半片等技术上,其中又以叠瓦技术带来的功率提升最大。 从下游技术迭代快这个角度来看,电池片的设备龙头捷佳伟创和迈为股份最受益,此外,单晶炉的晶盛机电和组件串焊机的奥特维更新需求也很强。 目前捷佳伟创在PERC技术的市场占有率最高,本周说下捷佳伟创的研究逻辑。 公司深耕光伏设备行业18年,正处于黄金发展时期。 公司18年来专注于太阳能电池生产设备的研发和销售,产品线覆盖 PERC 电池生产工艺的全 部设备,包括清洗制绒、扩散制结、刻蚀、制备减反射膜、印刷、烧结、 自动分选等,在2019年中国电子专用设备行业主营产品销售收入前十名单位中销售收入排名第三。 主营产品的生产及研发均朝着大产能、高度自 动化、集成化方向发展。公司长期合作客户有通威股份、阿特斯、天合集 团、隆基股份、晶科能源、润阳光伏等光伏电池和组件龙头企业。 公司近期发布定增募集说明书,拟募集资金约 25 亿元,主要围绕 HJT、 PERC+/TOPCon 新技术路线涉及的设备展开,目前公司已经基本实现。PERC+/TOPCon 湿法设备的量产,HJT设备正处于量产前的中试阶段,募投项目将对现有产品技术方向进行延伸和产能的扩张。 此外,定增项目向半导体湿法清洗工艺设备和炉管类设备拓展,进一步推进技术创新。 半导体掺杂沉积光伏设备是公司营收的主要来源,2020Q3收入占比达到67.85%。湿法工艺光伏设备为公司第二大收入来源,占比为16.90%。公司自动化配套设备发展快速,2013 年营收占比尚不足 1%,2020Q3 收入占比增长至11.97%。 公司产品以半导体掺杂沉积设备为核心,国内唯一一家实现 PERC 光伏电池生产全工艺流程设备覆盖。 公司主要产品包括 PECVD 设备、扩散炉、自动化设备、制绒设备、刻蚀 设备、清洗设备等,全面覆盖了光伏电池生产工艺 7 道工序所需的关键设备。 公司在清洗制绒设备、扩散设备、PECVD 设备等前道工艺设备具有龙头定位。公司可根据客户需求,提供晶体硅电池线一站式“交钥匙”工程解决方案,可对旧生产线进行改造升级,也适用于新线建设。 此外,公司还可为客户提供智能制造车间系统,可实现对电池生产线的工艺涉及、产品识别、过程控制、数据追踪、生产调度、故障诊断等一体化功能。 公司 PERC 电池核心设备性能领先,具有国际领先竞争力。 PERC 电池设备主要是在传 统 BSF 电池的基础上增加了两道工艺:背面钝化叠层和背面钝化层激光开槽。背面钝化 叠层主要包括氧化铝和氮化硅两层膜,主要技术路线有两条: 1)PECVD 镀氮化硅+PECVD 镀氧化铝; 2)PECVD 镀氮化硅+ALD 镀氧化铝。两种技术路线各有优势,其中 PECVD 设备主要分为板式 PECVD 和管式 PECVD,可在线二合一连续制备氧化铝/氧化硅叠层背 钝化膜。 捷佳伟创研发的大产能管式 PECVD 采用了业内领先的背面钝化层膜技术,有效提高晶体硅电池的转换效率,为公司核心产品,长期保持了国际领先竞争力。 综合市占率超 50%。其中核心的单晶制绒设备和刻蚀清洗设备市场占有率达70%以上,扩散设备和PECVD设备市场占有率达50%以上。 2019年以来,公司盈利能力有所下滑,主要是由当前PERC技术设备市场竞争较为激烈,公司主动降价以获取更高的市场份额导致的。 预计随着未来异质结、TOPCon设备等新产品的不断推出,公司盈利能力有望回升。 异质结+TOPCON 设备双布局,卡位光伏行业新一轮技术变革 公司已建立起转换效率 23%-24%-25%的梯队化产品,产品覆盖 PERC、TOPCON、 HJT 全领域。 异质结设备:公司已实现异质结设备 4 道工序的完全自主开发,目前在手订单达 1.4 亿元,与爱康、润阳等保持着良好的战略合作关系。 TOPCon/PERC+设备:目前在手订单达 0.75 亿元。 1) TOPCon:已持续研发 LPCVD 硼扩散等设备,LD-320 系列已量产,更新迭代的大尺寸、 大产能系列产品样机已在制造中。 2) PERC+:适用于 210mm 硅片的大尺寸、大产能管式 PECVD 和氧化铝二合一设备在内的 全套工艺设备已量产销售。 未来大尺寸趋势还将引领设备迭代。 随着大尺寸硅片的推广,由于成本优势,大尺寸电池片渗 透率提升,推动电池片产线改造升级。如果未来 2-3 年 210 大尺寸成为市场主流,则未来 2-3 年市场老旧的小尺寸存量设备均需逐步更换至 210 大尺寸设备。 除了目前稳定的PERC+设备未来 HJT大势所趋,已具备产业化经济性,将接棒PERC成为市场主流 HJT新一代电池正逐步产业化,公司已具备设备整线生产能力,未来成长空间广阔。 HJT作为第3代电池技术,具有结构简单、工艺温度系数低、 衰减率低、双面率高等优点,为光伏行业继 PERC 电池后带来了新一轮的 发展机遇。目前 HJT 产线初始投入依然较大,根据 Energy Trend 数据表明,若 HJT 产线全部采用进口设备,单 GW 投资约 8-10 亿元,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数据表明,若全部采用国产设备可降至 4.5-5.5 亿元左右。 2020 年以来,多家公司纷纷宣布投资新建 GW 级 HJT 项目,HJT 技术的 GW 级扩张时代已经到来。公司已基本完成了 HJT 全流程设备的研发工作,已具整线设备生产能力,随着光伏的景气度 公司在手订单充足,支撑业绩持续快速增长。 公司近年来合同负债余额、存货持续上升,其中合同负债增长显著,从2019年底的22.01亿元,增长至 2020Q3的32.95亿元。 根据公司招股说明书,公司采用“预收款—发货款—验收款—质保金”的结算模式,按合同金额占比,预收款收取比例为20%-30%;发货款和验收款合计比例为60%-70%;质保金比例为10%。 预收账款和存货的快速增长源自于订单的大幅上升,随着对发出商品的验收得到逐步确认,公司业绩将迎来稳定快速增长。 公司发出商品占存货比例较稳定,2020Q3 公司发出商品占存货比重为69.64%。 公司未来 5 年 PERC/TOPCon/HJT 设备接力放量,成长确定性高 1)PERC 设备龙头充分受益下游大规模扩产,预计 2021 年订单达 79 亿元,业绩高增长。 2)TOPCon 将在 2022-2023 年接力放量,公司具设备+客户优势,有望获较大市场份额。 3)预计 2023-2025 年为 HJT 需求爆发阶段(类似 PERC 在 2017-2019 年),公司具备整 线覆盖能力,RPD 设备提效优势显著、为国内市场独家,将充分受益行业技术变革。 风险提示: 公司 HJT 设备降本不及预期风险 光伏产业政策变化和行业波动的风险 下游客户经营状况波动引发的扩产不及预期风险 再好的逻辑,也得结合资金管理交易系统来,(好行业好公司好价格市场环境是否都符合) 以上梳理仅为静态基本面逻辑梳理,并无动态跟踪基本面买卖指导,本人没有买入,半年内也不会买入,所做分析不作为买卖依据 仅供学习参考,据此操作 风险自担。 责任编辑:李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