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有1亿人口依赖大豆生产,涉及6000万农民和近百万大豆加工企业职工就业。中国还是大豆品种资源最丰富的国家,拥有90%的野生大豆资源,有适宜食用、加工的3500多种大豆栽培品种。同时,中国每年进口数千万吨大豆,占据国际大豆产量的1/4份额。然而,中国大豆危机四伏,中国大豆产业面临崩溃。 最近美国农业部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4月29日,过去一年中国订购了2190万吨的美国大豆,与上一年同期的1820万吨相比,增加了370万吨,占到同期美国大豆出口订购量的58.6%。在中国大豆进口增加的推动下,美国全年大豆出口订购量将从去年的3240万吨增加到今年的3740万吨。在美国大豆潮水般涌入中国沿海港口的同时,国内主产区黑龙江省的一些大豆加工企业正处在停产中。当地业内人士称,在低价进口大豆冲击下,近日国产大豆压榨企业再度陷于停工困境。 国内大豆企业大面积停产 黑龙江龙江福粮油有限公司董事长宋胜斌说,在哈尔滨,84家大豆加工企业,目前能够正常运转的也不过四五家。企业生产正处在断断续续当中,加工国产大豆不仅不能赚钱,反而亏钱。目前四级豆油价格约为每吨7500元,豆粕2900元。一吨大豆加工后,16%转变成豆油,79%变成豆粕,折算下来,一吨大豆加工产品的销售收入只有3500元左右,与国产大豆收购价每吨3800-3900元相比,每吨要亏几百元。 与国产大豆相比,美国大豆的一大优势是低价。美国大豆今年4月份的港口FOB(即船上交货)价格为379美元,折合人民币不到每吨3000元,运到中国后价格优势仍然明显。九三油脂集团总经理田仁礼说,国家规定的大豆收储价格约每吨3750元,进口大豆到港分销价格是每吨3200元~3300元,价差每吨在500元左右。 对于大豆加工企业大面积停产,国家粮食局的解释是,春节前后我国进口大豆量多价低,影响国内豆价走低,从而也影响到了加工企业。据分析,2009年我国共进口大豆4255.2万吨,比2008年增加511.6万吨,而大豆到岸价则从3800-3900元/吨跌至今年的3500-3600元 /吨。 国内种植面积逐渐萎缩 在国内大量豆企倒闭的同时,国内大豆种植面积也逐渐萎缩。黑龙江省农委公布的数据是6500万亩,但这比去年减少560万亩,而去年又比2008年减少4%。当地的一位农民表示大豆种植面积减少了,而水稻和玉米的种植面积却相应增加。究其原因是水稻的收益比大豆高。黑龙江大豆协会提供的数据可以佐证这一观点。黑龙江一亩水稻的产量是600-700斤,每斤1.2元左右,一亩水稻收入720-840元;一亩大豆的产量是220-230斤,每斤1.87元,每亩收入411-430元。 专家们建议政策应尽快出台,以免形势恶化 为应对此次大豆危机,黑龙江省农委、发改委、财政厅等部门正着手研究制定该省大豆产业发展振兴规划,以期促进该省大豆产业多元化发展,增强对大豆市场的调控能力。据悉,新政策的大致内容包括:为解决停产,将国储库存大豆补贴销售给加工企业;出台大豆差价补贴政策;控制外资企业在国内建设加工企业的规模,限制进口提高关税。 对于国产大豆面临的危局,中国大豆产业协会会长万宝瑞建议通过组建专业合作社,实现规模化种植,大豆专业合作社与加工企业形成产销一体化,实施产业化经营,是农民和企业取得双赢的最好形式。 黑龙江农科院大豆专家刘忠堂认为,黑龙江省农垦的亩产340斤,农户种植亩产仅200多斤,这里面有极大的潜力可挖。张照新表示首先要提高单产,实行规模化种植、企业化管理。 期货中国网编辑整理 责任编辑:翁建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