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市场再起波澜 本次海外市场的变动不会影响A股市场内部运行的逻辑。快速下跌之后,A股市场存在反弹的机会。A股企稳后,IC偏强,IH、IF偏弱的格局将延续。 在经历了上周的集体反弹后,周二市场再度显著下跌,中证500指数7000点得而复失,而沪深300指数的反弹却止步在年线处,至于上证50指数,早就已经进入了技术性熊市。今年公募基金发行热度明显降温,进入二季度以来市场存量博弈特征明显,存量博弈之下只有结构性行情难有趋势性行情。 继7月底之后,海外市场又一次成了A股调整的催化剂。中概股的下跌引起港股的下跌,而港股市场悲观情绪的集中发酵又促使A股出现显著调整,同样的传导链条在8月中旬又一次发生,7月底时我们就强调过,在“双减”的背后市场可能更为担心的是针对平台型互联网企业数据安全以及反垄断的政策风险,不排除未来平台型互联网企业再次出现集体性下跌的可能。 如何去确认中概股价格与A股价格之间的影响关系?进入2021年以来,沪深300指数每次明显调整都伴随着中概股的调整和港股的调整,所以从价格的传导因素来看,中概股的下跌会传导至香港市场尤其是香港科技股,再由香港市场传导到A股市场,而影响的标的主要是公募抱团的“茅指数”。因为“茅指数”中的行业龙头与平台型互联网企业为代表的中概股都被市场认为是所谓的“中国核心资产”。从价格的重心趋势来看,中概股价格重心下降的幅度要远超恒生指数和沪深300指数的重心下降幅度,这说明中概股下跌的传导往往仅产生短期的效应而非A股长期的核心影响因素。如果A股因海外市场下跌而出现快速下跌,一旦海外市场企稳,A股便会出现反弹。 从空间的角度来看,此次中概股调整的力度或比“双减”时的力度要小很多,此次调整并没有对某单个行业毁灭性打击的政策出台,市场上很难找到持续杀跌的动力。与上次A股的调整一样,海外市场的变动不会影响A股市场内部运行的逻辑。快速下跌之后,A股市场存在反弹的机会,反弹过后A股市场将再次企稳,IC偏强,IH、IF偏弱的格局将延续。 7月的金融数据并不乐观,社融同比低于预期,M2同比增速走弱。企业中长期贷款占比低于季节性以及票据融资规模增长高于季节性都表明实体经济融资的需求存在回落的压力。PMI指数以及PMI出口新订单指数已经连续4个月回落,需求端动力萎缩的压力在增加。上游大宗商品价格依旧维持高位,7月PPI再度回升到了9%,这无疑会给中下游企业和小微企业造成巨大的压力。7月无论是工业生产、消费还是固定资产投资,都出现了明显的下行压力。这个下行压力既有外部的原因也有内部的影响。 外部的原因主要是由疫情的散点扩散和以河南为代表的洪涝灾害导致的。疫情散点扩散后,出于防疫需求,部分线下服务业和线下消费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而洪涝灾害则导致了部分地区没法正常开工,冲击了工业生产和制造业。 内部的影响主要是经济运行几个突出的矛盾一直没有完全解决。首先,缺芯、缺电、缺钢、运费高、原材料价格高等问题制约了工业生产;其次,制造业投资、消费等后周期动能偏弱;最后,房地产投资和出口等支撑动能持续性不强等问题都是客观存在的。 经济增长动能存在压力的宏观背景下,财政和货币政策需要发力,但是这个力更多的是“托力”而非“推力”,央行发布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强调降准是前瞻性考虑多重因素后的常规操作,并非大水漫灌,同时强调了坚持财政纪律和保持物价稳定,表示要综合国内经济和物价形势把握政策的力度和节奏,所以对流动性的过分期待是不切实际的。货币政策将维持流动性的合理充裕。现在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的生存环境还是很困难的,而在上半年的窗口期货币政策都没有收紧货币,那么在结构性通胀还没有明显改变、基本面压力更大的时候,货币政策收紧的可能性就更低了。 对权益市场而言,目前面临的宏观环境是经济增长动能减弱,货币和财政政策偏宽松。这就会导致利率水平偏低,需要去挖掘市场景气度较高的行业寻找盈利端的超额收益。 估值端,大盘价值股虽有下跌但是还没有跌到凸显其低估属性的地步,沪深300和上证50的PE水平仍存在历史均值的上方,中证500指数的相对估值却还是明显偏低,中证500此轮的相对强势是对之前估值极端偏离的一种修正,机构的极端抱团必将以价值回归的方式结束,而中证500作为前期抱团的牺牲品,理应在抱团松动时出现结构性的机会。偏低的利率水平也使得市场的整体风格偏向成长股或者中小盘股,市值下沉的逻辑没有改变。 盈利端,8月份进入中报的密集披露期,在已披露业绩预告的成分股中,中证500成分股二季度盈利增长超过50%的公司占比为71%,而沪深300该指标的占比则为59%,显著低于中证500,中证500业绩驱动力明显要强于沪深300和上证50。 技术面上看,中证500周级别的上涨一般在6—9个月,幅度在30%—50%,此轮的上涨从时间和空间上来看都尚未结束。但是上证50和沪深300的周线级别的调整一般会持续1年以上,幅度在20%—30%左右,目前无论空间还是时间都不够。 总结下来,下跌之后,对IC应该保持多头心态。但是反弹过后,应该对IH和IF多一分谨慎。 责任编辑:唐正璐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