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矿石进口经历了划时代的一年——铁矿石年度谈判的时代已经结束,铁矿石卖家正在以季度定价的方式操控价格。 近日,记者获悉,在中钢协领导下的钢厂谈判联盟无力抵御矿石垄断的同时,财政部正在研究抵扣税政策,以降低国内铁矿开采的成本,使国内矿石成为新的矿石供应支柱,以抵御铁矿石三大卖家的垄断。 不过,有业内专家分析,国内铁矿石降税带来的利好,中小钢厂最受益,而对一向以“吃”进口矿石“精粮”为主的国内大型钢铁企业来说,如何在矿税下降的市场背景下,“进食”国内铁矿石这份“粗粮”或面临挑战。 工信部、财政部救市 “财政部正在研究针对铁矿的增值税抵扣政策,减少铁矿的税收。”中国矿业联合会调查研究部主任卢业授向记者透露,“目前的初步意见是把地下矿的开拓成本列入抵扣范围,这样可以大量降低矿山的纳税额,并降低国内铁矿成本。” 而卢业授正是参与制定这项政策的专家之一。一位不愿具名的财政部司长对记者表示,该项政策的制定是为了抵御国际垄断。 据了解,目前,中国铁矿山与澳大利亚铁矿相比,开采成本较高。“国外的矿山有些30米就见矿,100米就算很深的了,但中国最浅的也在100米以上,一般100米左右的没有矿石,多数在300米、500米、700米。埋藏深就使采矿成本很高。”卢表示。 2009年1月1日,国家对征税进行调整,并开征燃油税,使矿山及企业税率负担进一步加重。使得国内矿山面临着增值税、资源税、燃油税负担,综合开采条件和加工成本,国内铁矿的开采成本远高于进口铁矿石。 2009年8月,工业与信息化部委托中国矿业联合会及卢业授本人开展冶金矿山企业税率负担及状况的调查研究,目的在于通过全面了解当前冶金矿山税赋负担和发展状态,寻找合理的解决办法,以降低国内铁矿石的开采成本。 卢业授介绍,工信部对降低国内铁矿山成本一是常支持,他们认为保证国内铁矿石的供应,可以减少过度依赖进口铁矿石对我国经济安全的影响。 最初,卢业授提出希望能够直接降低增值税,“但是财政部明确表示,这是不可能的。”卢表示。于是卢建议,补充完善矿山企业增值税税率政策,通过出台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增加抵扣项目来减轻冶金矿山负担。“工信部、财政部税务司官员基本达成一致意见。” 据专家分析,国内铁矿的开采成本在180美元/吨左右。而目前进口铁矿石价格在160美元/吨。 大钢厂“变节” 铁矿石贸易商陈勇原先只是国内铁矿石贸易商,“2009年开始,内矿的成本增加,高出进口矿一大截,一些矿山索性停工了,所以我不得不从内矿贸易商转为做进口铁矿石贸易。”他说。 在陈勇成为进口铁矿石贸易商之后,囤积矿石、倒卖、把低价长协矿拿到现货市场交易等业内的常见生意,他几乎都做过。而这些生意又都是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明令禁止的,钢协多次表示,是贸易商在推动矿石价格的上涨。 “变节”的不仅仅是陈勇。 “鞍钢等大钢厂,他们有自己的矿山却很少开采,也是因为成本上涨的原因。”陈勇向记者透露。 卢业授也向记者证实了这一点,“国内铁矿开采成本高,这对鞍钢的影响非常大,通常情况下,鞍钢自有铁矿有几千万吨的产量,但是现在绝大部分开采业务处于停工状态。” 一位刚刚从鞍钢调研归来的人士也向记者证实了鞍钢矿山大面积停工的状态。 记者了解到,今年3月11日,鞍钢老区铁矿山改扩建规划项目正式得到国家工信部批准,按照规划,2015年,鞍钢铁矿石年产量将达到6200万吨,2020年产量将达到9200万吨,工信部在批复中指出:“鞍钢老区铁矿山改扩建规划项目有利于平抑进口铁矿石价格,保障钢铁行业战略安全,十分必要。” 降税更有利小钢厂 “我非常支持减轻国内铁矿减税政策。”河北冶金协会秘书长王大勇坚决地向记者表态,“这样可以制衡进口铁矿石。” 据王大勇介绍,不久前进口铁矿石处于高位,因此河北个别铁矿开工还可以盈利。“最近几天铁矿石价格下滑得厉害,导致整个市场价格下滑,由于成本高国内铁矿开工可能受到影响。” “从长远看,如果国内低品位铁矿能够在开发利用、技术进步和解决伴生矿的综合利用中提升自己,那么国内铁矿还是很有前景的。”王表示。 此外,即便财政部降税帮助国内矿山打价格战,大钢厂的“肠胃”问题也是一大挑战。 “国内矿石的品位都很低,对于我们这样的钢厂意义不大。”宝钢人士向记者表示,“大钢厂的高炉都是以‘吃’澳大利亚的高品位矿为主,设计的时候就已经如此。‘吃’国内的‘粗粮’很难习惯,起码不能作为日常的主食。” 上述人士表示,“降低国内矿税负,只能说对中小钢厂更有利。” 据了解,2010年国内铁矿石对外依存度已经接近70%。 近日,国内钢价和铁矿石都出现了大跌,“钢材出厂价和市场价出现了倒挂。”上述宝钢人士向记者表示:“市场情绪看跌。” 据了解,一周之内国内进口的零售铁矿石价格从185美元/吨下滑到160美元/吨。这对国内矿山开工非常不利,“希望政策能够及时救援。”王大勇表示。 责任编辑:刘健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