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先假设双焦供给端维持现状,需求分两种情景进行推演 情景1:粗钢产量全年不增,8-12月剩余粗钢产量累计40367万吨,同比下降5485万吨,降幅12%。 1-7月铁废使用量比值均值为4.68,7月比值为5.23。取8-12月比值为5,推算出废钢累计使用量6728,累计同比下降1452万吨,降幅17.7%。生铁累计产量33639万吨,累计同比下降4033万吨,降幅10.7%,日均铁水产量降至224万吨左右。对应焦炭同比减量1800万吨,焦煤同比减量2360万吨。 截至8月13日当周,钢联统计的247家钢厂日均铁水产量为228.63万吨,若后期铁水降至224万吨左右,环比8月13日,年内剩余时间铁水减量634万吨,折合成焦炭需求285万吨,焦煤需求371万吨。 8月13日当周焦炭去库24.38万吨,若全年粗钢产量不增,且焦煤供给端维持现状,年内剩余时间焦炭周度需求减量为16万吨,即使考虑到部分显性库存隐性化或在途增加等因素,焦炭也难以扭转成为累库状态。 8月13日当周焦煤去库49.38万吨,若全年粗钢产量不增,焦煤供给端维持现状,年内剩余时间焦煤周度减量为21万吨,焦煤将依然维持去库存状态。 情景2:若粗钢产量全年减3000万吨,8-12月剩余粗钢产量累计37367万吨,同比下降8484万吨,降幅18.5%。 仍然取8-12月铁废使用量比值为5,推算出废钢累计使用量为6228,累计同比下降1952万吨,降幅23.9%。生铁累计产量31139万吨,累计同比下降6533万吨,降幅17.3%,日均铁水产量降至208万吨左右。对应焦炭同比减量2940万吨,焦煤同比减量3820万吨。 若后期铁水维持208万吨左右,环比8月13日,年内剩余时间内铁水减量1456万吨,折合成焦炭需求655万吨,焦煤需求852万吨。 因此若全年粗钢减产3000万吨,年内剩余时间焦炭周度需求减少36万吨,焦炭将彻底扭转为累库状态。焦煤周度需求减少47.3万吨,焦煤缺口将被完全填补。若考虑到煤矿依然处于逐步复产过程中,即使蒙煤通关依然处于偏低水平,焦煤大概率也将难以继续去库。 二、若双焦供需实现逆转,供给端需要多大增量 根据上文两种假设计算,若粗钢产量全年平控、双焦供给端无边际增量,二者将依然维持去库状态,但若全年粗钢减产3000万吨,双焦供需缺口将有明显填补,焦炭甚至转为过剩。因此本部分将推演在粗钢全年不增情景下,双焦供应端需要多大增量方能弥补供需缺口。 根据汾渭测算,8月12日当周炼焦煤原煤产量583.32万吨,6月初为630万吨,距离6月初尚有47万吨的差距(7.4%)。6月初铁水产量在244万吨左右(当前228.6万吨),焦炭产量在122万吨左右(当前116万吨),而炼焦煤库存在6月上半月呈现为累库状态。 近期煤炭增产保供措施频繁,虽增产更多的是动力煤,但炼焦煤供给端也往往会跟随动力煤有所变化,因此,炼焦煤产量大概率比较容易恢复至接近6月初水平。 因此,随着煤矿复产的持续进行,即使粗钢产量按照全年平控进行计算,焦煤供需缺口大概率将逐步收窄。 若原料煤紧缺问题能够解决,焦炭供应端则需要看自身产能投放情况。根据Mysteel统计,8-12月焦化累计净投放产能1154.5万吨,如果按期投产,年内可释放产量大致为364万吨,平均周度贡献增量17万吨,加上粗钢减产带来需求减少16万吨,基本可以实现焦炭库存由降转增。 另外,考虑到7月至8月上旬,焦炭出口均具有较为明显的利润,焦炭出口量也有明显增加。但截至8月17日,随着国内焦炭价格的快速上涨,焦炭出口利润降至盈亏平衡附近,因此若焦炭高价格维持,焦炭出口或将出现环比下滑。焦炭出口的减少将为焦炭实现累库贡献力量。 综上,若粗钢产量全年平控,焦煤产量恢复至今年6月初水平即可实现供需缺口的填补,焦炭在原料煤紧缺问题解决之后,自身产能也在逐步投放,新增产能的释放与需求减量合计计算之后也可实现供需逆转,特别是出口利润归0之后,出口量大概率也将出现环比走弱;若粗钢产量全年减3000万吨,8-12月双焦供需缺口均得到填补,特别是焦炭将转为过剩。 三、双焦估值 从现货利润利润角度来看,当前产业链内部利润率最高的为焦煤,焦炭利润位于后端,因此,相对估值来看,焦煤估值偏高,焦炭估值偏低。 从基差角度来看,当前山西中硫煤仓单大致为2700元/吨左右,1月合约基差460,焦炭提涨四轮后仓单3320元/吨,1月合约基差370。双焦基差均明显偏大。 从盘面比值角度来看,螺焦煤比、焦煤比、矿焦煤比均显示焦煤估值处于产业链内部明显偏高水平。而焦炭估值则中性略偏低。 综上,焦煤1月合约无论是绝对估值还是相对估值均偏高,焦炭绝对估值(绝对价格高度)偏高,但在产业链内部中性略偏低。整体焦煤盘面估值中性略偏高,焦炭盘面估值中性略偏低。 风险点:蒙煤进口量大增;焦炭产能投放进度明显慢于预期;粗钢减产不及预期。 责任编辑:李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