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11月15日 星期五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证券要闻

成交额连续28日破万亿 A股市场新生态加速形成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21-08-30 10:43:47 来源:经济参考网

8月27日,沪深两市成交额连续第28个交易日突破万亿元大关。今年以来,A股市场新生态正在加速形成:据统计,年内“万亿级”交易日数量超过四成,创业板成交额占比持续增大,与此同时,包括公私募基金在内的机构投资者市场占比也在不断提升。


业内人士指出,当前我国资本市场交易生态已出现明显改善。交易体量的增大凸显市场活力,而投资者结构的优化也意味着投资理念的不断改善。A股市场正在走上行稳致远、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


年内超四成交易日


两市成交额破万亿


近段时间,A股市场成交活跃度不断提升。8月27日,两市成交额再度达到了1.34万亿元,连续28个交易日突破万亿。而据数据显示,在今年以来的160个交易日中,两市成交额破万亿的共有76个,占比为47.5%,而这一数据在2019年和2020年同期则分别为12个、44个。


从结构来看,创业板成交额显著增加。数据显示,截至8月27日,年内创业板成交额达到33.16万亿元。近三年来,创业板成交额占比已经从2018年、2019年的17.69%、18.19%提升至2020年的22.57%以及今年以来的20.74%。


“A股市场成交量放大,其原因之一便是市场体量增大,成交量也会随之增加。此外,当前市场结构性行情显著,市场热点转换较为频繁,存量资金在盘中大量换手,也是导致成交量放大的一个重要原因。”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首席市场专家桂浩明表示。


实际上,随着注册制改革不断推进,上市公司数量以及入市资金量均在不断增加。数据显示,截至8月29日,A股上市公司已有4465家,总市值达86.65万亿元;而2015年仅有2827家上市公司,总市值52.05万亿元。IPO方面,据统计,2020年A股累计发行新股396只,合计融资金额达4699.63亿元,新股发行数量仅次于2017年,融资额则创近十年新高。今年以来上市的新股也已经达到了332只,募集资金超3300亿元。


经济学者、允泰资本创始合伙人付立春表示,市场成交额的持续走高,也体现了当前中国资本市场在注册制下的新阶段。与过去“短牛长熊”、融资功能欠缺、交易波动较大、炒作氛围浓厚、“概念”横行等局面不同,当前市场整体交易活跃,业绩优异的龙头股领涨,市场分化较为健康。这背后与注册制改革、新证券法出台等举措密不可分,随着IPO数量增加,上市公司质量不断提升,退市机制也不断完善,形成了良性的新陈代谢机制。


投资者结构持续优化


另一方面,除了市场整体交易量的增加,投资者结构也在发生变化,具体表现为外资持续涌入,机构投资者占比不断提升。业内人士指出,当前投资者机构化的特征越发明显,不仅提升了市场整体的稳定性,也有利于市场投资风格向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的方向转变。


今年二季度,机构持有A股数量继续增加。数据显示,从日前披露的上市公司中报来看,公募基金、社保基金、保险资金和QFII在二季度持有A股上市公司总市值分别为6.25万亿元、2694.15亿元、1.30万亿元以及1687.67亿元,相比一季度分别增长8854.07亿元、402.29亿元、430.88亿元以及483.32亿元。实际上,据华西证券统计,早在今年一季度,公募基金持有A股总市值规模和比重已处于历史高位。外资持有A股总市值也达到3.36万亿元,占总市值比为3.93%,持股规模和占比月度均值创下历史新高。


桂浩明表示,当前投资者机构化的特征越来越明显,公募基金、社保基金以及保险资金越来越多地融入资本市场,预计未来或将开启一个机构化投资时代。“所谓机构化投资时代包含以下内涵,其一,投资者越来越多地通过机构形式参与,市场投资的理性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其二,由于机构投资具有相对稳定性,虽然不能简单说机构资金就是长线资金,但资金流动相对稳定,也提升了市场整体的稳定性,对于后市发展有积极作用。”


付立春也表示,机构化是国际资本市场的一个重要趋势,与市场投资风格相辅相成。与炒作题材、概念相比,机构更为倾向业绩优秀的龙头个股,而这些领域个股的领涨也会提升机构业绩表现,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带动市场风格向头部化、专业化的方向推进。


展望后市,业内人士一致认为,当前我国资本市场交易生态已出现明显改善。一方面,中国市场近年来有序扩容,交易体量增大,市场活力凸显;另一方面,投资者结构不断优化,投资理念、风格也随之改善。总体来看,A股市场生态正在走上行稳致远、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

责任编辑:李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