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新季花生一般在8月中旬就有陆续收获上市,而今年由于河南春花生的播种延迟,以及后续生长期积温偏低,导致目前新季花生仍然没有大量集中上市。目前郑商所花生期货的定价仍然以陈花生价格加一定升水构成,未来上市后,花生期货价格如何运行,新季花生的供需方面又有何值得投资者关注的要点,本文将对此做出梳理。 一、新作供应端 1.1前期河南暴雨对质量产量的影响 在今年的7月20日至21日,河南中北部出现大暴雨,郑州城区局地累计降雨500~657毫米,新乡、开封、周口、焦作等地部分地区同样出现250~350毫米的特大暴雨。河南省内共有10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日雨量突破有气象记录以来历史极值。在后续的新闻发布会上得知,根据河南省农业农村厅,截至8月3日,全省农作物受灾1470万亩,其中成灾970万亩,绝收570万亩。 根据花生本身品种的特性,其在开花下针期(7月前后)需水量较多,而在结荚期(8月前后)则是需水最多的时段,一般以保持土壤最大持水量的60%-70%为宜,故部分降雨是益于花生生长的。但倘若积水淹过花生植株2-3天及以上,则会造成氧气不足,根系呼吸困难,最终烂根死亡,导致绝产。 对花生质量影响将大于产量影响。从种植面积来看,河南花生主要集中在南阳和驻马店,两者合计占比约50%,本次强降雨对于这两块区域的影响不大,甚至适当的降雨对于其长势有一定益处。而根据数据,本次受灾比较严重的新乡、周口、开封、焦作、安阳、鹤壁等区域,其种植面积占河南省的20%-25%,换算成全国花生面积,占比约6%-7.5%。当然受灾的区域并非完全绝产,根据受灾面积与绝收面积的比对,粗略估计对全国花生产量的影响在3%以内。从另一个维度出发也可以得到类似的结论,根据河南日报,截止7月24日,河南省农作物受灾面积1307万亩,其中玉米受灾867万亩、水稻10万亩、大豆48万亩、花生181万亩、其他201万亩,按花生占比折算,最终预估花生受灾面积在200万亩左右,占全国播种面积的2.8%,换算成产量影响则会更低。 当然产量影响是一方面,后续雨水对花生质量影响也需要投资者注意。若排涝不及时,则会引起花生根部病害烂果。而生长期雨水过多则会造成花生植株生长过旺,进而影响到花生的单产及质量。故本次河南强降雨对全国花生减产的幅度有限,但收获后质量问题值得关注。 1.2关注收获期降雨及黄曲霉相关问题 同样也是花生本身品种的特性,其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容易受到黄曲霉菌的感染。特别是在收获期,刚刚收获的荚果含水量在50%-60%之间,一般需要进行田间晾晒将含水量蒸发至9%以内,达到长期储存的标准,同时也符合郑商所基准交割品的标准。倘若收获期阴雨连绵,则容易引发黄曲霉超标问题。 郑商所规定的花生卫生要求及检验方法等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花生》(GB/T 1532-200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油用花生》(NY/T 1068-2006)等文件执行。其中相关的指引文件规定,油用花生的黄曲霉毒素B1需≤5μg/kg,黄曲霉毒素总量(B1、B2、G1、G2)需≤15μg/kg。 同一片土地,但由于气候不一,连续两年的黄曲霉素差异极大。根据丁小霞在2011年的博士论文中的数据,长江流域产区黄曲霉B1含量在09、10年分别在6.29和34.16μg/kg,黄曲霉总量分别是6.82和40.34μg/kg;北方产区黄曲霉B1含量分别是0.10和2.24μg/kg,可以发现连续两年中,黄曲霉相差有5-20倍,前一年可能符合国家标准的地区,在下一年可能就会严重超标,气候,特别是收获期的降雨量对这一指标影响较大。 北方地区黄曲霉素含量低于南方地区;东部地区黄曲霉素含量低于中部地区,而长江流域和南方地区黄曲霉污染最严重。张杏在其2017年论文中提出:长江流域的四川蓬安、江西樟树土壤及花生中黄曲霉菌分布最多;而东北的辽宁阜新、北方的山东济阳黄曲霉菌分布较少且收获期土壤及花生样品中黄曲霉菌落数显著高于收获前30天。程果等人在2017年山东、河北、辽宁、吉林、内蒙和河南等10个花生主产区花生黄曲霉毒素田间污染情况进行了普查分析,发现当年度河北省和河南省两大北方花生主产区花生黄曲霉毒素阳性率分别达100%和50%,青岛市黄岛、胶州和即墨三个山东省花生产区黄曲霉毒素田间污染水平以胶州较高,其阳性率为40%,即墨和黄岛次之,阳性率在30%左右;2017年,辽宁、吉林和内蒙古三区未检出花生黄曲霉毒素田间污染。 所以综合来看,河南、山东、河北等地未来的降雨情况将至关重要,将影响可交割品的数量。就目前的天气预报来看,在9月中上旬的收获期,山东及河南降雨量可能比同期要高,而河北的降雨量预估持平或稍低于往年同期水平,东北地区则偏干。 二、新作需求端 2.1花生油走弱,油厂利润缩减 根据卓创资讯,截至8月12日当周,山东地区压榨一级花生散油出场均价为15450元/吨,环比走低0.64%,成交商谈空间大,相较于前期的接近19000元/吨的水平,跌幅明显。根据部分油厂的反馈,今年花生油成品走货并不太好,由于疫情的逐步控制,消费者也较去年更多的选择了在外就餐,而花生油作为家庭用油的大头,其需求受到了一定的抑制。利润方面,虽然花生原料的价格也有所下滑,但不及花生油下滑的幅度大,截至8月12日当周,花生油厂理论压榨利润为428.5元/吨,环比走低9.12%,同时也低于2017、2018年同期的水平,榨利虽然仍为正,但逐步走弱的趋势预计也将影响到油厂后续收购的热情。 2.2上半年进口量巨大,有待消化 由于国内油脂需求增长,我国花生进口量逐年增多。根据海关的数据,17-18年期间,平均每年进口花生约18万吨;而2019年进口量来到45万吨以上,2020年进口量(花生仁+花生米)超过100万吨,占产量比约6%。而2021年的1-6月,我国累计进口花生80.03万吨,同比增长14.2%,预计整体2021年,我国进口花生数量将创历史新高。 另外从时间上来说,由于非洲国家国内的政策以及海运集装箱的紧张,今年非洲米到港延迟,4-5月才大量到港,叠加油厂在6月之后逐步进入收购淡季,故这一部分米仍然需要时间去消化,从相对价格上来看,进口米对比国产米也有一定价格上的优势,仍有可能对新季花生市场形成挤占。 不仅花生进口量刷新历史新高,21年上半年花生油进口量同样极高,抑制原料花生的需求。根据海关的数据,2021年1月至5月,我国累计进口花生油19.7万吨,同比提升169.4%,而2020年全年我国进口了26.9万吨。倘若按照45%的出油率来计算,即挤占了约44万吨的花生需求份额。在花生油本身走货清淡的背景下,大量进口的花生油无疑又给市场加重了压力,短期来看,油厂花生原料库存及成品库存压力有待消化,而中期则需要关注在降价的背景下,花生油市场的需求能否被重新点燃。 三、期货合约定价 期货合约的定价体系按时间点来分可以分为新花生大量上市前与上市后。 新花生大量上市前关注陈花生的仓单成本。由于郑商所对基准交割品并没有新作旧作的要求,故含油率、酸价、黄曲霉、筛上筛下率、水分等符合标准的陈花生亦可以用于交割。进口花生方面,我国主要大量进口非洲米,根据二季度到港的现货反馈来看,苏丹米整体品质较好,含油率、酸价等指标基本可以符合交割要求,而由于颗粒较小,筛下率可能并不符合;而塞内加尔米整体品质较差,基本不符合交割品的要求。考虑到苏丹米港口报价在7700-8000元/吨,而陈花生目前已基本收尾,前期报价在8000-8300元/吨不等,故综合来看,花生原料的成本预计大于8000元/吨,再考虑到运费(100-200元/吨),交割费用(约100元/吨),冷库储藏费(月30元/吨/月)及相应的资金成本与增值税等,预计10合约的陈花生仓单成本在8400元上下。 新花生上市后关注季节性波动规律,新花生定价权重变强。在几个主产区中,一般河南新花生上市时间较早,而由于阶段性的供应有限,价格往往也会较陈花生高出不少,而等到9月中旬山东等地新花生大量上市后,花生价格又会有明显滑落的态势。这里的话投资者需要注意的是虽然今年新作花生延迟上市,但预计在8月底9月初仍然仅有零星新米,以质论价的情况可能较多,价格整体报价也相对比较混乱,存在虚高的潜在可能性,对于盘面短期内不排除有价格上的冲击。而等到国产米大量上市后,价格承压明显,过去11年内有9年,9月的花生现货价格是下跌的,平均跌幅超4.4%。基于此,9月后期仓单成本对盘面支撑力度逐渐减弱,价格定价也会逐步从陈花生+进口米的定价体系过渡到新米定价体系中。 责任编辑:李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