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的“造车梦”,终于要实现了吗? 格力电器18亿拿下银隆新能源控股权 8月31日,格力电器发布公告,通过参与司法拍卖竞得银隆新能源30.47%的股权,成交价格为18.28亿元。同时,董明珠将其个人持有的银隆新能源17.46%股权的表决权委托给格力电器。由此,银隆新能源将成为格力电器的控股子公司。 受此消息影响,8月31日午后开盘,格力电器股价直线拉升超3%,而后迅速回落,当日收涨0.24%至41.1元。自去年12月以来,格力电器几乎一直处于下行通道,从66.79元/股的历史高价一路跌至最新价41.66元/股,累计跌幅超37%。截至今日(9月1日)收盘,格力电器涨1.36%,报41.66元/股,总市值为2506亿元。 格力电器股价走势 5年前收购议案被否决 公开资料显示,银隆新能源成立于2008年,是一家集钛酸锂电池核心材料、电池、电机电控、充电设备、智能储能系统、新能源汽车研发、生产、销售以及动力电池回收梯次利用为一体的全球综合性新能源产业集团。 事实上,早在5年前,格力电器就动过收购银隆新能源的念头。2016年8月,格力电器曾公布收购方案,拟向银隆新能源的全体股东发行股份,收购他们持有的银隆新能源合计100%股权,收购价格大约在130亿元。 不过,这笔百亿元收购计划受到了外界的大量质疑,深交所还发出了重组问询函。另外还有消息称,在2016年的临时股东大会上,格力电器的很多中小股东都对这个收购方案投了反对票,内部没有达成一致意见,最终该收购议案被否决。 尽管遭到多数股东阻击,作为格力董事长的董明珠并没有放弃,她以个人名义出资10亿元,联合万达、京东等知名企业,以30亿元共同入股银隆新能源,获得银隆22.388%的股权,以此计算,当时银隆新能源的总估值应是134亿元。此后,董明珠仍继续多次增持,最后以17.46%的持股比例成为银隆新能源第二大股东。 银隆问题缠身,7个月亏损7亿元 虽然董明珠对银隆十分看好,但银隆新能源后续的发展却令人非常失望。 2018年,银隆新能源被媒体报道拖欠多家供应商货款达12亿元,工厂大面积减产,工业园被法院查封。紧接着银隆新能源大股东魏银仓及原总裁孙国华被曝出通过关联交易侵占公司利益,涉及金额超过10亿元。2019年4月25日,银隆原总裁孙国华等6人被抓,但创始人魏银仓却早已经远走美国。 由于受原大股东涉嫌侵占公司利益等事宜影响而融资受限,银隆新能源产能未能完全释放,近两年出现亏损。2020年银隆新能源实现营业收入43.25亿元,净利润-6.88亿元。2021年1~7月,银隆新能源实现营业收入10.58亿元,净利润-7.63亿元。截至2021年7月31日,银隆新能源资产总额281.49亿元,负债总额227.29亿元,资产负债率高达80.75%。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格力电器以18.28亿元拿下银隆30.47%的股权,以此计算银隆的总估值应为60亿元,仅相当于2016年董明珠等人增资时的45%。但即便是当前这个价格,也没有多少人愿意接盘,格力电器是此次拍卖的唯一报名方。 银隆新能源股东情况 格力电器为何决意“上车”? 既然银隆新能源都沦落如此了,为何格力电器还决意“上车”呢? 对于此项交易,格力电器表示,本次交易是公司积极响应国家“双碳”目标、落实“立足家电行业,稳步拓展多元化新兴业务”发展思路的重要举措。 格力电器称,公司和银隆新能源在汽车工业产品、储能相关的电器产品、精密模具、新能源、再生资源等多个业务板块拥有协同空间,一方面公司可在公司治理、市场拓展、研发协同、供应链管理等领域多维度赋能标的公司,提高其产能利用率和产品竞争力;另一方面公司也可借助银隆新能源的纳米级钛酸锂技术及现有锂电池产能,推动标的公司储能产品在公司储能相关的电器产品、新能源等板块的应用,全面加速现有多元化业务发展,并通过银隆新能源提高公司汽车工业产品在电机、控制器等汽车核心零部件行业的市场份额。 公告还显示,银隆新能源是国内少有的形成了从锂电池材料、锂电池、模组/PACK 动力总成、新能源整车、储能系统设备到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回收的闭合式循环产业链的综合性新能源产业集团。拥有安全性能行业领先的钛酸锂电池、全球排名前列的钛酸锂实际电池产能和国内排名靠前的磷酸铁锂实际电池产能。其钛酸锂电池具有充电速度快、超长循环寿命、低温性能优越等突出优势。 不过也有不少业内人士不看好此次收购,产业观察人士刘步尘在接受《国际金融报》的采访时表示,“银隆新能源就是个烂摊子”。对于格力电器想要通过收购银隆新能源来做多元化的说法,刘步尘并不认同,因为好的标的公司很多,而显然银隆新能源算不上好资产。 产业观察家洪仕斌则在接受北京商报的采访时称,格力电器多元化的大方向没错,因为家电行业的发展已经到了瓶颈期。“不过,今年很多企业都宣布造车,进军新能源汽车市场,包括一些互联网、地产等行业的大咖,且国内的新能源汽车巨头比比皆是,因此,对于格力电器来说,不管是从资本实力还是技术人才储备的角度来看,竞争压力都非常大。” 注: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七禾研究中心综合整理自网络 七禾网研究中心合作、咨询电话:0571-88212938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七禾网公众号! 责任编辑:唐正璐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