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头条附属

中金所定调:机构时代渐近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10-06-02 08:46:35 来源:新浪财经

5月29日至30日,近100家机构的200位股指期货业务负责人齐聚浦东,参加由中金所举办的首期“股指期货套期保值研修班”。与以往中金所开展的研讨会不同,期货公司不再是会议的主角,100家机构中出现了更多基金、券商和私募的身影。

中金所总经理朱玉辰在开班仪式上表示,股指期货市场是专业的风险管理市场,中金所把股指期货市场定位为一个小众、专业化的市场,不追求交易量、发展速度和市场规模,着重强调市场发展质量、发挥套期保值功能与服务机构投资者。

这或许意味着,股指期货的机构时代即将来临。

熊市中的赢家

研修班上,专家一致认为:学会运用股指期货对于机构而言至关重要,“根据台湾地区经验,公募基金应大力运用股指期货产品”。来自中国台湾的大中华投资人协会理事长洪永聪向记者表示。

洪永聪曾是台湾第一只套保基金、最大的非债基金——复华传家基金经理人。他告诉记者,台湾的股指期货推出在1998年7月,初期由于种种原因市场发展较为缓慢,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参与的比例也不高。但随着各项政策的逐步放开,台湾股指期货市场趋于活跃,市场流动性慢慢能够满足机构投资者的交易需求。

“在股票市场的几次大波动中,部分基金经理利用股指期货成功实现了避险操作,公募基金参与股指期货市场的比重得以提高,且效果明显。”洪永聪表示。

以其管理的复华传家基金为例:自1998年以来,尽管股票市场经历过几次较大的波动,但该基金的投资收益一直处于稳定增长状态,比如在2002年期间,大盘指数下跌了约45%,但该基金成功运用套期保值策略,收益率稳定在10%左右。

“其实不仅仅是在台湾地区,从整个基金市场来看,在熊市中利用股指期货避险的作用都相当明显。”洪永聪称,股票型基金在2008年2月至2009年1月期间的表现即可证明这一点。

他表示,在2008年下半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前,全部股票型基金利用股指期货避险的平均比例约为3%,其后该比例迅速上升,最高至15%;而业绩绩效前10名的股票型基金,积极利用股指期货套保避险的平均比例高达约25%,最高接近55%,其中套保比例最高的基金业绩为-18.95%,排在全部股票型基金的第一名,远远高于全部股票型基金中未进行避险操作的最差业绩:-70.39%。

“其实在混合型基金方面,利用股指期货的作用更为明显。套保比例最高的混合型基金的业绩为8.6%,排在全部混合型基金的第一名,远远高于全部混合型基金中未进行避险操作的最差业绩:-38%。”洪永聪表示。

对此,朱玉辰也强调,中金所着力倡导风险管理理念、努力发挥好股指期货市场功能。“我们要让股指期货市场成为一个为机构投资者服务的避险市场、保值市场。”

机构时代来临

由于此前已有三家券商获得6000手期指套保额度,而第二批机构额度也正在审批之中,因而业内人士预计股指期货的机构时代将很快来临。

“股指期货市场对机构投资者的意义,不仅表现为机构投资者在面临投资风险时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管理,更意味着机构在策略管理、市值管理、规模管理和产品管理上的巨大变革。”新湖期货董事长马文胜表示,“就像商品期货市场成就了实力雄厚的'中粮系’一样,股指期货市场也必将造就一批超大型的资产管理机构。”

而曾在华尔街多家著名对冲基金任职、现为易方达基金指数与量化投资部总经理的刘震对此也颇为认同,他告诉记者,股指期货会使得一些机构做大做强,同时也为国内对冲基金的发展提供了巨大机遇。

“期货的做空机制和杠杆交易,为国内发展对冲基金提供了必要条件。”刘震向记者表示,对冲基金最大的特点在于限制少,操作宽松灵活,可以应用复杂的投资策略,例如可以卖空,正是由于对冲基金能够采取多样化的投资策略和投资工具,其收益往往与市场的基本走势没有必然关系。

“即使熊市中也可获取正收益,这对极度需要分散风险的大资金来说至关重要。”刘震认为,国内的资产管理行业很快将经历Beta与Alpha的分离(即基准回报与超额收益相分离),将从过去相对单一的投资模式进入“绝对收益产品”时代。

“机构将能够运用各种对冲策略,包括多空股票策略、统计套利、指数套利、兼并套利、可转债套利、130/30等策略来实现'绝对收益’,在降低风险的同时,提高盈利的概率,尽量通过投资策略的构建来避免投资标的市场涨跌给投资带来的影响。”刘震表示,中国资产管理已进入了新的时代,未来对冲基金将大有可为。

责任编辑:刘健伟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