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12月24日 星期二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投资视角 >> 产业研究

油脂:美国生柴政策摇摆,豆油消费变化几何?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21-09-07 13:33:18 来源:永安期货

全球油脂类商品供需平衡情况依然维持偏紧格局,库存重建速度不及预期。供给方面,美国大豆库消比因单产不佳而回升幅度有限,加拿大油菜籽遭遇严重干旱大幅减产,叠加棕榈油产量受产地疫情等因素影响摇摆不定,油脂产量未能按季节性预期出现明显恢复。消费方面,预期食用消费维持低增速增长,消费端增速更多依赖于工业消费,特别是生物柴油消费的稳定增长,目前全球9种植物油工业消费占据当年产量的25%以上,其中生物柴油原料消费占全球植物油总产量的20%以上,而生物柴油消费在产量恢复不及预期的情况下成为影响油脂库存变化的重要边际变量。



这也解释了为何美国6月下旬“允许申请和接收小型炼油厂SRE”与8月下旬“EPA向白宫提交生物燃料强制掺混要求提案”两次事件驱动均对油脂类商品的价格造成了短期较为剧烈的波动。本文旨在梳理美国生物柴油政策摇摆对未来美国豆油消费量可能造成的影响。


美国可再生燃料要点梳理


1.生物柴油的由来


美国政府出于减轻对进口石油的依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等原因,自2005年由美国环保署EPA、美国农业部USDA和美国能源部DOE联合推行了可再生燃料标准(RFS)计划,RFS对美国国内的可再生能源进行了细致的分类并分别设置了每年的目标使用量。计划中将可再生燃料分为四类(D3-D6),纤维素生物燃料D3与生物质柴油D4为平行关系,先进生物燃料D5包含D3和D4,而可再生燃料D6包含D5。其中D4的主要生产原料为豆油等生物质油脂。



D4燃料目前主要包含biodiesel和renewable diesel,我们分别将其简称为BD和RD。BD与RD都可以由豆油、棕榈油、动物油脂等生产,但BD与柴油的最大掺混比例在20%,而RD可以100%独立使用,且RD还具备运输、储存过程中可以与柴油设备兼容的优点。其中BD即我们常说的“生柴”,由于过去BD占D4燃料的比例在90%~100%,所以市场常以“生柴消费”来泛指豆油用于制造可再生燃料的需求,USDA与EPA过去也只提供BD的相关数据,而自2018年来,RD在D4燃料中的占比逐步提升至目前的20%,EPA自2021年初一月开始停止更新过去每月BD的产量和原料消耗数据,改为更新biofuels的豆油消耗数据,即既包括BD也包括RD。


RFS规定EPA最晚每年11月底前给出第二年及第三年D4的目标使用量,而D3、D5、D6只给出第二年的量。目标使用量又称标准体积volume standard,它意味着下一年美国全国目标掺混、使用的可再生燃料体积,基础单位为加仑。2020年由于疫情,EPA没有提交新的目标使用量,21年D4燃料的目标使用量为2019年底EPA所指定的量。而2022年目标或将在今年11月底前确定。


2.生物柴油履行义务的调节机制-RIN


RFS还设定了以RIN为载体的市场调节机制来促进各方达成目标使用量。RIN是属于可再生燃料的特有编码,RIN的单位为加仑,是RFS将不同类型的可再生能源根据能量当量折算为乙醇的体积,即以乙醇为单位衡量各种可再生能源的量。如1加仑BD的能量相当于1.5加仑乙醇,那么生产一加仑BD的RIN就是1.5加仑。那么RIN可以理解为BD生产中的特殊副产品,义务方可以通过自主生产BD或购买RIN来履行义务。


首先,可再生燃料的生产商和进口商可以为每加仑可再生燃料申请注册RIN码,这些RIN码与其对应的可再生燃料绑定在一起,这一环节过程为RIN generation。之后可再生燃料的生产商和进口商将可再生燃料卖给掺混商,掺混商将它们与柴油等混合,在这个过程中RIN与其绑定的可再生燃料分离,变得可以单独交易,这一环节过程为RIN separation。同时,RFS规定非可再生能源的生产商和进口商为义务方,EPA每年依据目标使用量等多种因素对义务方确定其义务量Renewable volume obligation(RVO),义务方需上交目标数量的RIN以完成合规操作,这一环节过程为RIN retire。



3.生物柴油掺混抵税补贴政策


自2004年美国就业法案推出掺混抵税补贴政策Blending Tax Credit(BTC),该政策规定掺混商每掺混1加仑可再生燃料即可获得1美元税收抵免补贴。例如一个掺混商将20加仑生柴与80加仑柴油掺混,那么该掺混商将得到20美元补贴,而不是100美元。


目前该补贴政策施行过的年份为2004-2009、2011、2013、2016、2020和2021年,关于2022年是否施行尚不确定。另外,每次施行该政策时还会对前几年没有施行的年份进行回溯。


4.加利福尼亚低碳燃料标准


加州政府以碳排放量为标准对每种燃料规定一个碳强度,并设定一个基准值。碳强度低于基准值可获得碳积分credits,高于基准值则获得碳赤字deficit,有碳赤字的企业可以通过购买碳积分来抹平赤字。所以一般是可再生能源的生产者卖出碳积分,传统能源生产商进口商买碳积分。


值得注意的是即便均为1加仑生柴,也会因其原料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碳积分,产生碳积分数量的排序为:以废品油为原料 > 以动物油脂为原料 > 以豆油菜油为原料,且RD产生的碳积分 >BD产生的碳积分。


D4燃料产量的影响因素简述


1.主要影响因素


EPA规定的目标使用量Volume standard会将D4燃料生产和消费量锚定在一个大体的范围,是推动生物柴油消费的核心影响因素,我们统计过去10年的VS加仑量与美国国内RIN生成加仑量,发现其彼此大体一致。而D4燃料生产和消费在VS附近的波动,是受其他多种因素(次要矛盾)的影响的结果。



2.次要影响因素


生柴的综合价格即为生柴价格减去当时的RIN价和1美元政策的补贴所得。柴油价格比生柴综合价格为柴油/生柴综合比价,是我们认为的D4燃料生产的次要影响因素,其通过影响生物燃料消费的积极性进而影响生产的积极性,具体体现在当年产量与当年目标使用量VS之间的差值大小。



此外,由于加州的低碳燃料标准政策,在加州生产可再生燃料既可以出售RIN获利,又可以出售碳积分获利,这一政策已经开始吸引义务方公司(如马拉松石油公司Marathon Petroleum Crop)在加州投资建设新的可再生能源生产厂。且由于碳积分制度中以豆油为原料生产而出的可再生燃料所获得的碳积分比废弃油脂和动物油脂低,因此加州的可再生燃料的原料尽可能较少的采用豆油,这一因素有可能在更长周期上造成未来随着加州生物质燃料产量占全国比重增大而豆油消耗量增长缓慢的情况,但并不作为当前的主要影响因素。


对美国豆油消费影响的评估


1.D4燃料RIN生成的预估


目前2021年的目标使用量与2020年一样,且拥有1美元补贴政策,综合比价较有利,预期2021年仍然会达到EPA制定的生产搀兑目标。而目前2022年EPA生物燃料强制掺混要求提案具体要求尚不确定,因此2021年提前超额生产储备RIN的积极性预计不高,预期整体完成量围绕当前24.3亿加仑要求小幅波动为主。此外,从产能的角度看,即便未来投入产能不统计,当前产能也足够满足EPA规定的强制掺混标准。



2.豆油消费量影响评估


综上所述,我们暂且评估2022年EPA给出的生物柴油强制掺混计划不会出现大幅滑坡。因当前仍然延续2019年EPA给出的生物柴油强制掺混计划,因为我们将2020年与2021年预估取平均作为豆油生柴消费的基数,如果2022年VS回到2019年水平则豆油生柴消费环比减少约70-80万吨, 如果2022年VS回到2018年水平则豆油生柴消费环比减少约65-75万吨,如果2022年VS回到2017年水平则豆油生柴消费环比减少约130万吨,但我们倾向于2022年VS 不会低于2018-2019年水平。



责任编辑:李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