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投资视角 >> 产业研究

铁合金连续大涨 能耗“双控”下供应难题如何解?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21-09-27 08:53:25 来源:新华财经

在能耗“双控”政策影响下,有“工业味精”之称的铁合金价格屡创新高,相关品种中,目前在期货市场上市的硅铁、锰硅期货连续上涨,近几日更是出现了连续涨停、动辄涨跌超10%等极端行情走势,相关概念股如鄂尔多斯也波动剧烈。




图为郑商所硅铁、锰硅期货走势



图为鄂尔多斯股票走势


截至23日收盘,锰硅期货主力合约今年以来累计上涨75.59%,硅铁期货主力合约上涨118.32%。同期,现货价格也大幅上涨。23日,硅铁期货大涨11%,以涨停价收盘。而据百川盈孚消息,当日72#硅铁市场价格为18000-21000元/吨,远高于期货主力合约14444元/吨的价格。


供给端的收缩预期带动合金市场“火热”,随着政策愈加束严,部分合金企业接连发布限停产声明,市场分析“双硅”高价仍有可持续性。在严限双控的环境背景下,相关合金企业现状如何?面临压力企业如何找到出路?新华财经记者进行了调研。


“关停限”下产能急收缩双硅续刷新高


硅铁、锰硅合金广泛应用于炼钢时的脱氧剂与合金剂,用以消除钢水中过量的氧及硫,改善钢的质量和性能,因此在钢厂炼钢时承担不可或缺的角色,在普钢冶炼中起到的作用类似“调味品”,在炼钢过程中用量虽少,但在庞大的钢铁产量下,其需求量也十分可观。


相关受访人士介绍,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在于能耗“双控”政策下各地对生产“关停限”,引发市场对铁合金供给收紧的预期。因此市场极为关注相关主产区的政策出台,这对相关商品价格影响极大。


能耗“双控”制度即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按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设定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控制目标,对各级地方政府进行监督考核。


从8月17日发改委印发的《2021年上半年各地区能耗双控目标完成情况晴雨表》来看,今年上半年,青海、宁夏、广西等9省(区)能耗强度同比不降反升,10个省份能耗强度降低率未达到进度要求,全国节能形势严峻。


中信期货大宗商品组报告指出,从9省主要工业品的产能占比对比发现,铁合金受能耗“双控”影响程度“站”首位,而广西和宁夏地区作为铁合金的主产区,供给紧缩“首当其冲”。从9省产能来看,广西、宁夏两地锰硅产能占全国的31%,宁夏、青海、陕西三个能耗“双控”一级预警地区,占全国硅铁产能的61%。


从各省来看,此前据我的钢铁网消息,市场流传广西9月用电负荷要求不得超过2021年上半年平均月用电负荷的70%;宁夏发展改革委也召开全区能耗双控工作视频会议,要求压实各方责任、完善政策措施、严格监督落实、加强分析预警和强化督查问效,并约谈了能耗双控形势严峻的重点地区与企业,提出整改要求。此外,内蒙古地区电力缺口未能完全缓解,云南、陕西榆林等地也均有双控政策在执行。


“市场预期锰硅限产的范围有可能继续扩大。”中信建投高级研究员赵永均表示,对于九月的限产能否大幅改善广西能耗双控的压力,市场依然存有疑问,因此不排除限产时间延长的可能性。


“无锰不成钢”,另一方面,由于全球98%的锰元素通过锰硅合金最终流向粗钢冶炼环节。赵永均指出,随着钢铁行业限产逐渐进入实施阶段,也继续影响着合金需求。


国投安信期货中级研究员李啸尘表示,截止到2020年末,作为钢材生产大国,我国粗钢产量占全球半数以上,且锰硅20%的出口税使其主要用于“内部消化”。因此,粗钢产量对于锰硅需求具有指向性。在今年我国计划年内粗钢同比不增产的目标下,目前不甚乐观的任务完成量对后期造成较大压力,因此后期的执行情况需要持续跟踪。


铁合金限产“首当其冲”企业受影响程度各异


铁合金等高耗能耗电产业似乎成为此次全国大规模行动的“众矢之的”。


李啸尘分析,一是由于锰硅和硅铁相关产业在GDP中占比均小于1%,从对GDP影响来讲,遏制合金行业产量的影响较小。二是在“十四五规划”中的能耗下降“硬指标”下,五年内如果没有冶炼技术上的进步以降低能耗,压减产量将是目前唯一的方法。三是在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要求下(即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在2021年~2030年期间,预计铁合金行业的产量将会面临相对严格的能耗双控政策的管控。


“预计铁合金产业的价格或将开启十年周期性上涨的趋势。”李啸尘说,近期不管是价格的趋势性上涨,还是锰硅、硅铁生产企业利润率比往年的抬升都相当可观。


总部位于广西南宁的南方锰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集采、选、冶于一体的锰系产品生产与研发大型企业,作为中国锰业龙头企业和首家在香港主板上市的锰资源型企业,其下属的广西汇元锰业公司,系全球单产最大的新能源电池正极材料电解二氧化锰生产基地,记者采访了解到,受限电影响,该公司目前只能运行一半的负荷进行生产,目前正积极采取降低电流错峰生产。


“公司的核心生产基地大新锰矿分公司是全国重要的钢铁生产原料基地,我们正常生产负荷为14万千瓦时,但限电最紧张时只能开足5万千瓦时进行生产。”南方锰业党委书记、董事长李维健说。据他介绍,南方锰业涵盖全球最长且丰富的锰产业链,其中电解金属锰产能20万吨,位居中国第二;电解二氧化锰产能12.5万吨,位居中国第一;锰酸锂产能1.3万吨,中国领先;锰硅合金产能24万吨,南方领先。截至8月中旬,该公司受限电影响,共影响锰精深加工产品(电解金属锰、锰硅合金、电解二氧化锰)产量15565吨,影响产值2.44亿元。


位于宁夏石嘴山市平罗县的宁夏吉元冶金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年产锰硅合金38万吨的大型冶金企业。公司总经理莫军红在接受新华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1-8月份,吉元冶金能耗水平超出排放指标约4%,为了实现全年能耗“双控”的目标,公司将在未来4个月中通过阶段性停产检修、减量生产等方式降低生产负荷,实现控制能耗水平。预计到12月份,能耗水平要较目前下降约10%。这些限产措施将直接影响企业产量和营收,预计每月锰硅合金产量减少6000吨左右,企业营业收入和利润也将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限产非个例,也并不“极端”。但接受记者采访的部分企业表示,在“双控”高压下,个别地方采取了“一刀切”式的关停措施,不仅影响了企业的生存发展,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扰乱市场秩序。


莫军红认为,从企业角度来将讲,企业转型需要时间,压能减碳也应循序渐进,如果单纯为了“双控”目标而对“两高”项目“一刀切”关停,很可能会出现工业基础产品短缺的情况,最近铁合金产品的价格暴涨就值得警醒。


科技进步与转型迫在眉睫


在李啸尘看来,目前能源供给端受技术掣肘,清洁能源仍受绿色溢价高以及储能低效所困扰,而新型储能方式,如氢能、异质结电池等仍处于研究阶段。因此归根到底技术进步是促进减碳的“加速器”,而能源供给侧无法大幅削减碳源,能源需求端则需要政策引导,合理分配能源使用,让减排对于GDP的影响尽可能小。


李啸尘表示,具体到锰硅冶炼流程,能耗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电力能耗,二是非电能耗。由于电力目前不够清洁,所以较为依赖能源供给侧的改革;非电能耗方面也需要通过装备进步来提高生产效率,目前锰硅行业装备普遍是电炉冶炼,属于生产装备较为先进的行业,短期来看,电炉冶炼效率提高难度仍然较大。


面对“双控”影响,企业采取的办法是把“兵力”集中到重点领域并不断提高相关产品品质。南方锰业大新锰矿分公司副总经理闭伟宁表示,从2016年以来的数年时间里,大新锰矿分公司实现了电解金属锰从6100千瓦时/吨的耗能下降到5800千瓦时/吨,单位产品的电力成本大幅度降低了200-400元。在电量电力大幅度压缩的情况下,将有限的电量集中到电解金属锰、高品质电解二氧化锰、锰酸锂等产品领域,并不断提升生产技术,如电解金属锰单板产量已经突破4.0公斤。


据南方锰业大新锰矿分公司第二矿山矿长段志伟介绍,企业通过聚焦产业链延伸,集中走高品质、高附加值的生产路线,可以在有限电量电力的情况下促进产能集中,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优势。


除了采取减产限产来控制能耗水平,一些企业还积极发展循环经济,通过对工业尾气、固废等资源的高效清洁利用,走上高质量发展的道路。吉元冶金实施的冶金工业尾气生物发酵法制燃料乙醇项目,通过生物发酵技术将矿热炉尾气中的一氧化碳气体转化为燃料乙醇,并获取副产品饲料蛋白,形成年产燃料乙醇4.5万吨、蛋白粉5000吨的生产能力,实现了把工业尾气“吃干榨尽”。该项目通过将一氧化碳变成最终产品,实现了碳捕捉、碳利用,每年可减少碳排放约18万吨。与传统铁合金工业尾气燃烧发电工艺相比,该工艺可减少颗粒物和氮氧化物排放67%,生产过程中可实现二氧化碳一次减排约30%。同时,吉元冶金还将冶炼产生的工业废渣制备成新型防火隔绝保温建筑材料,年产岩矿棉制品18万吨,实现了对工业固废的综合利用。


莫军红认为,实现绿色转型的冶金企业亟需摘掉“高耗能、高污染”的帽子。铁合金行业一直以来被认为是‘两高’的行业,但通过循环经济改造,现在行业内相当一部分企业都转成了节能环保的产业,实现了既满足社会需求又转向绿色发展。


此外,莫军红建议,国家应制定出台一个未来几年期内针对冶金行业的强制能耗标准,以此来衡量企业在节能减排方面是否取得成效,对不能达标的企业强制退出,对一些达标甚至是大大低于标准的企业在政策上给予适当鼓励和支持。

责任编辑:李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