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12月24日 星期二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投资视角 >> 七禾研究

七禾研究上市公司实地调研——走进众合科技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21-09-27 18:53:37 来源:七禾网 作者:七禾研究

9月24日,七禾研究受邀参与了由同花顺组织的上市公司“大V”调研团,对众合科技进行了深入调研。众合科技副总裁兼董事会秘书何俊丽女士、海纳半导体董事兼总经理沈益军先生、众合科技创新研发中心总经理王厦先生、众合科技证券事务代表葛姜新女士对调研团一行进行了热情接待。


在参观环节,王厦先生带领大家参观了公司实验室,搭乘众合科技仿真模拟列车,体验了全自动无人驾驶列车,并向大家展示了公司最新推出的一苇数智•智慧交通时空大数据平台。




在座谈会上,何俊丽女士向调研团详细介绍了公司的“智慧交通”和“泛半导体”业务,以及公司目前的发展状况、经营业绩、技术实力和行业地位等。


在投资者互动环节,调研团一行就公司业绩、技术研发、竞争优势、业务增长点、投资项目等方面与众合科技进行了充分的探讨与交流。


以下为七禾研究整理的交流环节文字实录:


问1、众合科技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哪里?公司产品在业内的地位如何?


答:“一苇数智•时空大数据平台”在轨道交通行业具有很高的护城河,它的护城河主要体现在时空融合的特点。目前部分同行也发布了自己的大数据平台,从公开资料可以看到,他们的重点在于数据处理,而我们这个平台除了大数据处理的功能外,还具备其它平台所没有的特点,那就是时空融合及业务赋能。


时空融合方面,众合科技以国内地理信息泰斗王家耀院士的时空大数据理论为指导,有效结合了地理信息和建筑信息,并与公司机电设备的状态信息进行融合,实现了在真实的立体空间中着重管理机电设备状态。如果设备出现故障,能够迅速进行故障排查,具体可以精确到是哪个零件、哪块芯片出现问题。


业务赋能方面,我们这个平台的定位是给客户、合作伙伴赋能的终台,提供给上层的业务使用者进行开发和使用,里面有大量图形化的开发引擎和一代码的开发方式,可以有效帮助地铁业主简化开发流程、降低开发难度、减少开发成本、缩短开发周期。


在我们不断数字化的进程中,很多的应用都是根据用户的需求和痛点构想出来。上述两点功能目前深受业内地铁客户的认可。



问2、公司自主信息的处理技术已经在国内处于第一梯队,但在动车等硬件装备和牵引设备方面,目前还是国外处于比较领先的地位。公司是否存在与国外硬件设备厂家接洽或者合作的潜在机会?


答:动车的牵引设备属于车辆专业中的一个部件,我们现在主要聚焦在信号控制系统和自动售检票系统。我们目前已经在动车和高铁上部署了公司在列车上的智能产品。这个智能产品主要用来检测转向架、车轮等的轴温、转速等,另外还在车顶布局了智能传感器,通过图像的处理、识别,自动判断受电弓的运行状态。同时,我们也在列车车厢里布局了很多摄像头,监控列车中的一些重要部位,比如驾驶室、车厢、机房等,用来监控火灾、烟感、人员扒窃、敏感人物的出现等等。


与国外先进公司合作这块,我们在信号领域跟德国专门做信号的一些公司都有长期的合作。我们第一套信号设备就是和他们合作的。后来,我们在两方合作的产品基础上,进一步吸收了国外最先进的技术,现在我们自研产品的技术水平和指标已经远远超过国外的同类产品。这也是轨道交通的一个发展趋势。



问3、众合科技在轨道信号领域排名国内前三,前面有卡斯柯、交控科技,与这两家公司相比,众合科技的优劣势分别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国内轨道信号的市场并不大,互相之间都比较熟悉,也都是在不断跟踪彼此的研发进度和市场情况。众合科技在信号领域的产品优势主要在于几个方面:众合是唯一一家有信号系统和自动售检票系统这两个产品的轨道专业公司。自动售检票系统掌握了一条地铁线中所有车站的客流信息、票务信息,是跟乘客打交道;而信号系统是跟列车打交道,掌握了所有列车的调度、控制等方面。这样一来,我们就天然地能够将列车和乘客进行统一的融合,把人和车结合起来,根据乘客数量预测客流大小,然后自动调度相应的车辆到达某一个车站。两个系统可以将乘客和列车有机结合,实现为乘客提供出行服务的目标,帮助地铁业主做到智能化的控制、运营和应急。



问4、海纳半导体成立的时间不短了,但总体营收并不高,这是不是因为公司前期一直处于积累阶段,下一步会有放量?从半年报的报表来看,众合科技的净利润率只有5.26%,作为一家高科技企业,这个数值是比较低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众合科技从去年才完成所有的水处理以及节能环保相关业务的剥离,所以今年半年度的营收以智慧交通和泛半导体业务为主。从这两块来看,较去年有了大幅上升,如果把环保放进去,则是略有下降,基本持平。这也侧面印证了我们今年在智慧交通和泛半导体这两块业务上有了非常大的发展。


上市公司半年度的净利润不代表全年的净利润水平,尤其是轨交业务,大部分的收入确认是在下半年,建议大家以全年的经营数据为准。轨交业务是EPC的,根据工程进度来确定收入和利润,如果不是从全年来看,可能会存在一些偏差。



问5、公司过去几年在轨交业务上的收入复合增长率很高,那利润情况如何?并请展望一下未来几年公司的轨交业务大概会是怎样的一个利润水平?


答:在2018年之前,公司的轨交业务基本上都是亏损的。虽然我们从2007年就进入了轨交领域,但当时的众合虽然是一家上市公司,做得却是创业的事,因为技术是从零开始的。在有技术之前,必须要先有团队。


早期,我们用了安萨尔多的产品,去培育市场和自己的团队。在和安萨尔多的合作中,他们的核心技术是不向我们开放的,我们拿到订单的部分利润要切给安萨尔多,相当于公司当时整体的毛利只有20左右。在这么低的毛利下,我们培育出了市场,并同步进行了公司自研技术的开发,每年的研发投入基本上都在1亿左右。在10年时间里,众合科技为自研累计投入了10亿左右的研发费用,这些费用需要通过业务去不断消化。在2016年之前,众合科技没有自研的项目,只有合资的项目,以比较低的毛利在生存,所以我们的轨交业务一直都是亏损的。但当年因为有环保业务在支撑公司的净利润,所以公司没有被ST,也好好地活到了现在。


在2016年有了自研项目的订单之后,2017年、2018年整体自研订单的上升速度非常快,到了2018年,占比基本上已经在70%左右。在这样的积累之下,后续年度自研的毛利已经达到45以上,在不断确认收入之后,我们的整体利润也有了提升,并在2018年基本实现盈亏平衡。2019年、2020年,轨交业务开始逐步贡献利润,基本上是在几千万左右的水平,今年应该也会有一个非常大幅度的提升。



问6、在公司看来,随着轨交业务占比的提升,毛利或者净利率到多少会是一个比较合理的水平?


答:我们讲的毛利是合同差价的概念,合同差价毛利大概在40-45左右会是一个比较合理的水平,现在应该基本上已经处在该水平。但是在报表上可能是达不到40-45的,因为每年确认的收入类型不一样,一个合同里有设计类收入,也有设备类和交付工程服务类的收入,每一类收入在当年确认的占比高低会影响当年的收入水平,再加上多条线叠加,从报表去拆是拆不出来的。


我觉得目前在30-35左右是一个比较合理的水平,当然后面还要继续提升。一方面,依赖于公司智能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另一方面,来自于无人驾驶技术的应用。无人驾驶作为领先的技术在行业内抢先应用的话,也会存在一定的溢价空间,所以后续毛利也会有一定幅度的提升。


净利水平也是一样,除了摊销往年的研发投入之外,后面还会有一些持续的研发投入,包括此次推出的时空大数据平台,还是需要不断投入的。后续我们还是会去不断提升效率,精简不必要的费用支出,提升毛利水平。



问7、一苇数智与公司原有的轨交信号系统之间是什么关系?它是如何报价的?


答:这是两个相互独立的产品,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关联性。一苇数智是一个底层平台,上面可以嫁接信号系统,把车辆行驶的相关数据融合到平台上,也可以嫁接别的通信厂商、供电系统等等。一苇数智的主要作用就是将数据全部统一格式,然后进行融合,为地铁业主提供更加智能化的运维决策的支持。两者之间可以相互融合,但不存在替代或者被替代的关系。


在地铁中,每个机电系统都是独立投标、独立报价的,底层平台也是如此。目前因为底层平台在行业内还没有开始大规模应用,所以并不存在标准的报价,更多还是处于尝试阶段。可以将其理解为是一个蓝海,还是一个空白市场。而信号系统这样的传统机电系统已经有行业规范了,基本上每公里的造价在800-1000区间。



问8、半导体是一个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的行业,过往公司团队也经历了较大的动荡,在这个竞争激烈的行业中,公司未来会采取何种措施或者战略实现突围?


答:在1999-2005年期间,浙大海纳进行了业务分拆,只有半导体中的研磨片业务一直留在浙大海纳的体系中,包括后面改名为众合科技以后,也一直留在里面。在硅片中,研磨片处于低端位置,直径比较小,技术含量相对也比较低。


从2006年重组,到2016年海纳半导体搬到开化,这10年间,公司业务等各方面并没有怎么增长,收入基本上就在1亿左右。半导体行业一方面技术需要沉淀,另一方面需要天量的资金投入。所以10年下来,我们都没有在海纳半导体这块有太大的投入。从某种意义上讲,这块业务能保留到今天也是不容易的。


可以这样说,在研磨片这个市场,海纳其实已经退出了最大的市场,也就是标准的二极管,即STP。因为在目前的规模和成本劣势下,海纳是没有任何竞争力的。但是为什么海纳还能生存到今天?海纳还是传承了原来浙大半导体厂留下来的拉单晶技术,也就是保留了一支基本的队伍。技术传承下来以后,我们把研磨片的业务都转到了非常特殊的大量使用于汽车工业上的GBS产品。目前,海纳已经在这个小众的产品领域做到了全国第一,市场占有率达到60%以上。也正是因为这一点,上市公司决定今后要将半导体作为一个主要的业务来发展。


虽然海纳做得产品比较低端,体量也比较小,但在技术上并不落后,只是在产能和投入等方面相对不足。今后海纳的主要发展目标,一是继续在研磨片市场做领跑者;二是切入抛光片业务。


从浙大出来以后,海纳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没有自己的工厂,在这种情况下,投入和设备更新的确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一直到2016年搬到开化,才算有自己的工厂,也接受了原来万向硅峰一条比较老的生产线。海纳搬到开化以后,主要精力就是恢复这条生产线。可以很荣幸地告诉大家,目前这条生产线已经被海纳的同事恢复到满产了。当然,现在的规模也不大,一年的销售额也就两亿多。


正因为我们看到了海纳能够发挥出的潜力,我们接下来主要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资金投入问题,半导体行业是避不开资金的;二是进行股改,让团队真正参与到公司的发展中来。



问9、公司新建的工厂目前是什么情况?工厂的建设周期是多久?


答:工厂的建设周期大概是一年半左右,现在还没开始建设,我们只是和当地的开发区谈好了土地、入园等一系列事项,最近会签约。工厂搬到太原去的主要原因是,当时山西为了转型,提出只要是符合21项原则的新兴产业,都可以享受3毛钱/度的电费。目前开化工厂的电费要7毛多,搬到太原以后,可以将4毛多的电费直接转化为净利润。



问10、公司投了很多外围的企业,这些企业和公司的半导体业务是否存在协同性?还是纯粹的投资目的?从投资的角度讲,公司似乎分散了很多钱到体外的公司,没有投到海纳本身,如果海纳各方面需要资金,却还往外分散这么多钱,看起来似乎不太合理。


答:之前我们对海纳确实没有投入,但是这两年开始我们已经有所布局。对于半导体行业,尤其是半导体材料,投资金额是巨大的,盲目投钱并不能对资金进行最大利用,成功的可能性也很小。所以,不能说上市公司没有给海纳投钱,而是要找准方向和节奏,知道投到哪里以后再投。现在我们已经在布局了,比如太原的生产基地我们就已经投资了5.2亿。


投资外围企业,也未必一定要存在协同关系。我们看好的是半导体的行业方向,认为市场整体存在比较大的机会。上市公司的投资不是以财务性投资为主,更多是基于对产业的理解和趋势的看好。



问11、公司目前无实际控制人,但从半年报来看,在前10大股东中有几家加起来的股份已经比较高了,看上去也是一致行动人,众合对此有无应对策略或者是否存在相关合作意向?


答:无实控人也是我们团队一直在关注的问题。从浙大离开以来,团队当然希望可以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对上市公司实现实控,这是我们的目标。明的暗的也会有很多收购意向,但我们还是希望可以将其当做自己的事业来做,所以也都没有答应。


我们坚持走到现在,公司资产逐步清晰,业绩开始出来之后,可能会遇到恶意收购的风险。但要收购一家上市公司并不容易,尤其在轨交领域,地铁业主对公司品牌和团队的认可度非常重,在整个团队离开的情况下,很有可能会出现业务瘫痪。在这种情况下,外界更多的可能是寻求善意的合作。当然,我们也会持续关注股东的整体情况,也会与新的股东进行联络。在实控人这件事上,我们团队也在积极寻求解决的方式。



问12、近期的能源限产会对开化厂有影响吗?现阶段公司主要做的是4-6英寸相对高端的硅片,在这两年国家碳中和的大战略下,我们会往光伏晶片的方向走吗?


答:“双碳”是目前的大趋势,不仅仅是海纳,能耗相对较高的企业都会碰到限电的可能性。但反过来说,我们这个产业也是受到国家扶持的。开化厂要扩产,就会碰到能耗增加的问题。我们也跟当地的相关部门进行了沟通,从政府层面来说,对海纳或者对半导体这个行业还是非常支持的。在开化没有新增任何能耗指标的前提下,还是通过划拨、关停其它企业,给海纳提供了最大的支持。但最终会不会受到“双碳”影响,现在真的不好说。


海纳现在不会涉及光伏产品。大家理解的光伏就是做太阳能电池,其实光伏里面有很多用到的产品海纳也在做,说海纳不会涉及光伏主要是指海纳不会去做太阳能电池片。太阳能电池片在硅片里来说,与半导体的要求完全不同。另外,太阳能电池片更多需要规模效应,是成本上的竞争,海纳并不具备优势。



问13、截至今年6月底,海纳半导体的产能处在什么水平?与年初相比,增量大概有多少?这个增长主要源于产能利用率提高还是过去几年引进新设备等原因?


答:我们现在处于满产状态,每个月的月产大概是120万片左右。与年初相比,增量大概在20%以上。产能增长一方面源于旧设备的改造和更新,另一方面也与新添设备有关。



问14、下半年大概还有多大的产能提升空间?


答:现在来看提升空间应该不是太大,因为海纳投下去的很多设备都还在路上。半导体行业的大部分设备都是进口的,交货周期非常长,从下订单要交货需要15个月,再加上疫情的影响,周期很长。像我们订的日本设备,可能要明年6、7月份才能到,再加上等日本调试人员过来,经过一系列防疫隔离措施,最终什么时候可以调试好也不确定。这也是现在最大的问题。我们花了很大的力气增产,但增加的产能能否迅速释放还是比较难说的。



问15、不考虑山西的项目,就老的海纳工厂来说,如果看到明年,增幅大概会是什么情况?


答:我们给自己定的目标是业务量每年增长50%,这个目标也是根据设备的到货周期来设立的。今天布局下去就想实现扩产是不可能的,我们在一两年前就已经在做准备了,所以产能会逐步释放出来。



问16、现在半导体行业整体比较紧张,大家基本都是供不应求,我们的硅片价格的上涨幅度大概是多少?


答:20%左右。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大宗商品的涨幅可能超过了产品的涨幅。我们最大的原材料是多晶硅,现在低端一点的多晶硅已经涨到3倍以上,但我们硅片的涨幅也就20%左右。


目前我们研磨片的产量并没有增加,但是砍掉了越来越多低端的研磨片,将产能集中到高端的研磨片上。另外,硅片的增量我们主要放在抛光片上,相对来说,抛光片的毛利等各方面都会高一点。所以,即使是在材料和产品存在剪刀差的情况下,我们还是实现了毛利率的增长。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海纳的的确确在发展。



问17、为什么中晶科技的毛利率比我们高这么多?中晶做得其实是众合丢掉的业务,就我理解来说,我们选择丢掉这块业务,一部分原因可能是缺乏竞争力,另一部分原因可能是觉得自己不适合,为什么公司现有业务的毛利率比中晶科技低那么多?


答:我们也关注到了这个问题。中晶的整个业务量其实和海纳半导体差不多,但是它有一个很大的优势是其单晶制造基地在宁夏,那边的电费大概只需要3毛左右,而海纳的电费在7.7毛左右。中晶60%以上的业务量就是销售单晶棒,也就是它充分享受了宁夏低电费的福利。海纳一年的电费大概需要3000多万,如果单价从7毛多降到3毛,可以直接转化出2000万左右的利润。


根据中晶的产量和产品结构,我估计如果电价涨到7毛以上,它一年的电费可能在6、7000万,会较3毛的电价高出4000万左右的成本。在这种情况下,同样的业务量,中晶比海纳多4000万的净利润是完全可能的。所以,我们基本分析认为,中晶的毛利率高就高在这里,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要把基地放到太原去的原因。


注: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七禾网研究中心合作、咨询电话:0571-88212938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七禾网公众号!

责任编辑:李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