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技术上看,沪胶极有可能再次陷入下跌通道之中,但是这个过程可能存在反复。建议投资者保持偏空的思维去操作,尽量少参与反弹,每次小反弹的高点都是空单入场的机会。 笔者认为沪胶自低点20890点开始的反弹主要是受到国内投机资金的追捧,在持仓上动辄3万手左右的多单足以成为市场导向。但是这轮反弹在技术上已经到位,穿越黄金分割压力位22900点一带后,虽然资金面依旧是多头占据上风,但是上涨压力陡增。在标胶再次越过3000美金一线后,下游供需矛盾再次升级,伴随着周边环境总体利空无法缓解,沪胶价格将高位下跌,新低有望再现。 供需矛盾再次升级,不支持胶价继续走高 4月中旬开始的下跌中,当国内沪胶价格跌至22000元附近时,国际市场上20号标胶的主流价格也一路下跌至2800美金,吸引了大量下游工厂来补足库存。在高价时代严重受伤的橡胶下游企业得到了喘息之机,然而随着日本逼高力量的抬头,泰国烟片胶及原料价格再度走高,日本、新加坡以及沪胶市场反弹10%甚至更多,标胶价格由低点2750美金再度攀升至3080美金,如此大的涨幅令下游需求再度萎缩,现货胶呈现有价无市的局面。造成此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因为轮胎企业在上次下跌过程中已经大量补库,成交价格多在2850美金,据了解库存量基本能满足6月需求,因而下游并不急于买进橡胶,加剧了现货市场有价无市的矛盾;二是标胶价格超过3000美金后,轮胎企业亏损会加剧,近期已经有部分工厂停产检修,以缓解日益增加的轮胎库存。 轮胎的销售情况也不理想,近期国内各大轮胎企业不但没有上演“涨价门”,取而代之的却是促销不断。我国发布的采购经理人信心指数也显示出橡胶需求在萎缩:5月份PMI指数滑落1.8个百分点至53.9%。分行业来看,与房地产以及出口相关行业的PMI均大幅滑落,钢铁、橡胶、电子等均大幅下滑,显示出橡胶需求正在萎缩。 除了轮胎企业面临库存大、原料价格高、利润微薄之外,汽车行业的日子也好不到哪里去。继媒体爆出汽车行业库存高达200万辆之后,汽车业5月份的销售答卷并不令人满意。据中汽研最新统计数据,2010年5月我国汽车总销量119.47万辆,环比降13.95%;汽车产量131.27万辆,环比降14.36%。“黑五月”说法已悄然成风,且5月中下旬各大银行逐步将收紧车贷和提高贷款利率,汽车行业高消费时代正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进入6月以来,主产区橡胶将大量上市,而且目前橡胶的供应也并不存在短缺问题,只是高价格加重了二盘商的惜售心理和对未来价格的贪婪,人为造成了原料短缺的表象。随着下游需求矛盾的激化和周边市场环境的利空,日胶、沪胶价格已经出现松动,投机商将遭受较大打击,囤积的原料快速释放,加上新胶的供应增多,会形成一个恶性下跌的过程,直到现货价格跌至轮胎企业成本线之下,轮胎厂有利可图加大采购量,整个产业链修复基本完成为止。 利空氛围并未缓解,且有不断加重之势 周边市场利空主要来源于后危机时代全球经济恢复过程中体制和经济上的弊端未能完全解决,进而演变成不同程度的危机及各种风险事件。而这种突发性的利空往往成为本身就存在下跌要求的橡胶的走势转折点,上次是高盛“欺诈门”,这次变成了日本首相引咎辞职。周二日本首相辞职、日本政局动荡担忧引发日元及日胶跳水,从而成功打开橡胶第二轮下跌的大门。 而围绕市场的宏观利空远不是这么容易解决的。首先,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并未缓解,且有不断加重之势。虽然欧洲央行及IMF承诺了救助计划,但由于苛刻的实施条件及治标不治本的救助方法,危机并未解除:西班牙被疑风险已传至银行业,主权评级遭惠誉下调至“AA+”级;欧元区5月经济信心指标下降2.2点至98.4,欧盟信心指标下降1.9点至100.0;欧元走势正处在流畅的下跌通道之中。 其次,国内利空氛围不容小觑。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各项指标显示经济运行较为平稳,受欧洲危机影响尚不明显,但是恰好是国内高速发展的经济令市场存在诸多的收缩预期,比如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及更明显的价格型调控手段加息,以及国内对泡沫严重的房地产业的调控,都成为大宗商品及股市的“晴雨表”。发改委发布的《关于2010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指出,出台资源税改革方案,逐步推进房产税改革,这引起了市场普遍担忧。欧元区危机愈演愈烈暂时将国内加息预期压制,一旦周边市场企稳后,国内将再度面临通胀风险,市场预测6月CPI将面临着再度上涨,时刻在考验央行的忍耐力。国际市场上,朝鲜半岛的冲突也成为拖累投资者信心的因素之一,市场的利空不断,将成为引发及加速橡胶下行的动力。 从技术上看,沪胶极有可能再次陷入下跌通道之中,但是这个过程可能存在反复,主要看前期做多资金是否存在抵抗及周边环境的配合程度。橡胶自身供需的矛盾和周边市场的利空将进一步打压沪胶价格至更低,建议投资者保持偏空的思维去操作,尽量少参与反弹,每次小反弹的高点都是空单入场的机会。 责任编辑:刘健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