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11月15日 星期五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证券要闻

年内A股可转债发行“遇冷” 创业板发债规模逆势上扬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21-10-22 10:30:05 来源:证券日报网 作者:吴晓璐

今年以来,上市公司可转债发行遇冷。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统计,截至10月21日,今年以来,88只可转债完成发行,同比下降47.62%;合计发行规模1945亿元,同比增长5.3%。其中,10月份以来,尚无可转债发行。


中证鹏元研发部高级董事吴志武表示,今年以来,可转债发行表现出四大特征:一是发行数量同比大幅下降,但发行规模同比有所上升;二是定向发行债券占比下降,期限结构拉长;三是发行主体级别范围缩窄,AA+级以上主体评级和债项评级占比提升;四是创业板公司可转债发行规模占比提升。


创业板可转债发行规模同比翻倍增长


今年以来,发布可转债发行预案的公司数量亦明显减少。截至10月21日,年内共有138家公司发布可转债预案(以预案公告日统计),较去年同期下降14.81%。


对此,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陈雳表示,一方面,去年年底,可转债新规的出台,对“爆炒”可转债的投机行为进行了严厉打击,市场炒作有所降温;另一方面,再融资新规出台后,企业融资途径更加多样化。


2020年12月底,证监会发布《可转换公司债券管理办法》,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完善交易转让、投资者适当性、监测监控等制度安排,防范交易风险,加强投资者保护。


吴志武表示,今年以来,由于受到宏观信用偏向紧缩以及股市整体表现不佳影响,可转债发行数量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


但是,今年以来,创业板公司可转债发行规模增长显著。上述88只可转债中,35只为创业板公司发行,发行规模470亿元,同比增长106.51%,占年内可转债发行规模比例24.16%,较去年同期提升11.84个百分点。


谈及创业板公司可转债发行规模占比提升,吴志武认为主要有两大原因:一是今年以来我国宏观信用偏向紧缩,特别是城投企业和房地产企业融资收紧,这两个行业影响的相关企业较多,进而导致可转债发行规模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但创业板公司大部分属于高成长性、创新型企业,广泛分布于信息、生物医药等领域,不仅不受房地产调控和城投企业融资收紧影响,还会受到政策层面的支持。二是可转债发行与股市行情有一定的关系。今年创业板行情表现相对较好,受到创业板行情影响,创业板公司可转债今年发行占比有所提高。


“从统计数据来看,今年前三季度,我国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8.7%,远高于房地产投资、基建投资和一般制造企业的增长,由于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较快,从而对融资需要相应提高,带来了相应公司可转债发行增长。”吴志武进一步解释道。


“创业板公司大多属于市值规模偏小的创新型中小企业,其传统渠道的融资成本高于主板市场的成熟企业。因此,更多此类企业选择了发行成本偏低的可转债以实现再融资。”陈雳表示。


发行期限拉长集中高评级主体


从发行期限来看,上述88只可转债中,仅1只期限为1年期以内。另外,3年期、5年期和6年期的分别有1只、4只和82只。而去年同期,1年期以内的可转债有28只,1年至2年期的有13只,3年至6年期的有127只。


对此,吴志武表示,我国可转债发行期限最长为6年,为了便于转股,目前我国公开发行的可转债期限一般分布在5年期和6年期。但由于定向发行的可转债主要用于并购,期限设计较为灵活。去年定向发行的可转债较多,期限较为分散。而今年定向发行的几只可转债期限主要是在5年期和6年期,因而可转债期限显得较为集中。


陈雳表示,对于发行人而言,发行可转债期限较长更有利于解决短期资金紧张的问题,短时间不用考虑还款压力。对于投资者而言,可转债券自发行结束之日起六个月后方可转换为公司股票,若发行期限较短,投资者需要在短时间做出是否转股的选择,而长时间的发行期限给予投资者更多时间选择。


此外,今年发行的可转债高评级债券占比大幅提升。据记者梳理,年内发行的88只可转债中,AA+级以上可转债占比为25%,较去年同期提升9.52个百分点。


展望四季度,陈雳认为,四季度可转债发行规模可能会小幅上涨。随着当前市场对于全球经济形势的担忧加剧,可转债具备的抗风险属性将会更加受到投资者青睐,发行人为更好募集资金或会更多选择发行可转债。


“虽然近期我国宏观信用政策有所微调,但仍没有发生根本性转向。因而第四季度可转债发行规模预计将会有所收缩。”吴志武表示。

责任编辑:李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