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生猪期货大幅跳空高开,一举攻破17000元/吨大关,盘初上探两个月高位17470元/吨,并触及涨停板,随后回落,最终收涨6.21%,报收于17185元/吨,为近2个月来新高,较9月底的最低价已上涨近30%。 20天,猪价大涨57% 现货市场方面,10月6日,国内生猪均价触底10.29元/公斤,养殖户进入深度亏损的周期,伴随着本轮猪价的大涨,10月25日,全国生猪出栏均价涨至16.19元/公斤,相比前一日行情涨幅1.05元/公斤,短短20天,猪价大涨57%。 据数据统计显示,10月25日,屠企报价全线上涨,猪价“涨翻天”,国内可监测的28个省市,生猪均价普遍上涨0.5~1.5元/公斤,其中,大部地区猪价涨幅超1元/公斤,南北市场,猪价普遍涨入“8字头”,在川渝以及江浙、广东等地猪价即将“破8冲9”! 具体来看,在国内北方地区,东北、华北以及西北市场,生猪出栏均价涨幅维持在0.55~1.3元/公斤,其中,东北猪价普遍上涨超1元,黑龙江行情涨至15.6元/公斤,涨幅达到了1.3元/公斤;而在华北市场,京津市场行情上涨0.55元,生猪均价涨至16.2元/公斤,河北、山西地区猪价也反弹至16.1元/公斤,猪价进入“8元/斤时代”!在西北市场,猪价上涨0.7~1元,新疆行情涨至14.3元,山西地区猪价冲高16.55元/公斤! 在国内南方市场,西南、华中、华东以及华南地区,生猪价格普遍涨幅0.5~1.5元/公斤,除了重庆、贵州以及海南地区猪价涨幅不足1元/公斤,华东、华中以及两广市场猪价涨幅普遍达到了1~1.5元/公斤,猪价上涨凸显!其中,浙江地区生猪出栏价格涨至17.3元/公斤! 猪价突变的背后 为何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猪价开始全面反弹?主要有以下三点原因。 第一、中央及地方猪肉收储也给市场带来提振。继国家第二轮首次收储3万吨储备肉全部成交后,河南省《河南省2021年省级猪肉储备工作方案》出台,开展省级猪肉储备收储工作。计划储备猪肉3350吨,储备期为6个月,继2021年11月至2022年5月。 第二、猪肉需求猛增。随着天气转凉,猪肉价格偏低,多地提前腌腊、灌香肠,加之收储影响,终端需求明显好转。从相关数据可见,上一周全国猪肉销量增加30%,其中3、4线城市以及农村销量增多30-50%,而北上广等大城市涨了20%。 第三、养殖户惜售。由于猪价持续处在成本线下方运行,为了减少亏损,各养殖单位压栏增重意向较弱,主要以顺势出栏为主,这也导致生猪交易均重不断下滑。据统计,截至9月底,全国生猪交易均重为123公斤,环比下降1.5%,同比下降5.4%。140公斤以上体重生猪存栏量占比下降至2.15%,较年初4.74%的占比几乎下降了一半,这导致市场肥猪供应减少。 真正的拐点还未到来! 猪价还能涨多久?接下来走势会如何发展? 中融汇信期货研究员吴晨表示,目前,当大猪供不应求时,生猪价格在上涨,养殖端扛价的心理在上升,压栏不愿出售,屠宰企业收猪难度大,进一步支撑了生猪价格上涨。从养殖利润来看,整个行业仍然遭受了极大的损失。但随着生猪价格反弹,损失有所减少,自繁自养周均盈利-208.44元/头,较前一周上涨271.75元/头。6月前外购仔猪在当前猪价下盈利-1061.3元/头,较前一周上涨361.75元/头。 中州期货认为,由于资本市场提前筑底,生猪期货价格先行启稳,股期联动改变了投资者心态,做空力量的衰减叠加生猪短期供需矛盾的加剧,引发生猪期现价格同步上行。目前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仍接近正常保有量的110%,能繁母猪结构优化叠加繁殖效率的提升,未来生猪供应相对过剩的局面仍将持续一段时间。 此外,国内冻品库存依然居高不下。海关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中国进口猪肉314万吨。由于冻品进口成本较高,冻品亏损较为严重,随着产品成为临期肉,冻品出库压力将逐步释放,预期冻品抛售将向猪价施压。 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负责人孔亮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预计今年四季度到明年一季度上市的肥猪同比还将明显增长,生猪供应相对过剩局面仍将持续一段时间,如不实质性调减产能,猪价低迷态势难以扭转,尤其是明年春节过后的消费淡季,猪价可能继续走低,并造成生猪养殖重度亏损。 光大期货认为,猪肉库存依然高企,同时能繁母猪产能去化需要时间,存栏量在三季度末相较去年同期依然高出了约17个百分点。此外,在猪价接连上移的情况下,下游消费产生了一定的抵触情绪,上周白条猪成交量大幅下降了约27%。也就是说,此次猪价的上移大概率为阶段性反弹,短期虽有保持强势的可能,但高度极其有限,从中长期来看,猪价维持弱势震荡的可能性较大,真正拐点大概率要到明年二季度才会到来。 私募排排网研究主管刘有华认为,猪肉价格目前正处于底部震荡,但还远未到上涨周期。从时间尺度来看,2006至今猪肉价格一共经历了4轮周期,前三轮一般在3-4年内完成一轮涨跌的过程,而此轮猪周期从2019年初至今,才2年多的时间。从供给角度来看,生猪产能仍将惯性增长,同时冻猪肉和进口仍保持较高的水平,可见猪肉供给依然较为充裕,但考虑到猪粮比一直处于低位,猪肉价格下降空间亦不大。 注: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七禾研究中心综合整理自网络 七禾网研究中心合作、咨询电话:0571-88212938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七禾网公众号! 责任编辑:翁建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