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投资视角 >> 产业研究

近期蔬菜价格行情解读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21-11-04 08:59:42 来源:首创期货 作者:张小凯

核心观点


第一,蔬菜主产区普遍雨水过多造成大幅减产,其中叶菜减产幅度大概在30~40%;


第二,周期波动到上行阶段。今年蔬菜价格自元宵节以后持续下降到端午,9月20日前后达到最低点。菜农缩减种植面积,导致供给出现缺口,9月下旬开始价格回升至今;


第三,人工成本大幅上涨。人工成本在蔬菜种植成本中占比大概在50%左右。农村人口深度老龄化导致今年同比大幅上涨20~30%;


第四,疫情原因造成全国蔬菜跨区调运在一定程上受阻,销区市场供给出现波动;


第五,煤电价格上涨,暂未传递到蔬菜批发和零售价格。一是,大部分大棚是日光棚,能源消耗很少。其他需要加温的大棚,目前还未到取暖阶段;二是,能源成本的上升主要通过增加化肥成本传递到种植环节。蔬菜化肥毛利率相比大田作物高,目前能源价格的上涨主要由化肥厂家和渠道消化,暂未传递到种植环节。


对蔬菜价格情况进行解读


低温、多雨造成叶类蔬菜减产约30%,价格涨幅明显。低温出现在九月下旬到十月中旬,气温类比于冬季,造成蔬菜长势缓慢,上市时间推迟,由正常情况下的40天上市,延长为50天;同期雨水增多,叶类蔬菜由于根系较弱、露天生长而容易受灾。低温和雨水两方面原因造成叶类蔬菜减产了约30%,进一步导致菠菜、香菜等叶类蔬菜的价格出现明显增幅。


低温、多雨导致多地茄果类蔬菜坐果率低,价格上涨后有所回落。同样因为九月下旬到十月中旬期间的低温、多雨,山东、河南、辽宁、河北等地的茄果类蔬菜坐果率很低,造成明显减产。西红柿,黄瓜,辣椒等茄果类蔬菜的价格在此期间有较大涨幅,如西红柿价格涨至8元/斤,价格目前有所回落,降至4元/斤左右。


低温、多雨扭转葱姜蒜类蔬菜价格的下滑态势,价格回升至历史高价的80%。葱姜蒜类蔬菜的价格从年后至九月中旬一直呈现下滑态势,受全国疫情影响,端午节对蔬菜价格上涨的刺激作用并未显现。从九月下旬开始,因为雨水多,气温低,高能源价格影响肥料等农资价格,葱类的价格回升至8元/斤,是年初10元/斤的80%。区域不同、蔬菜种类不同,蔬菜价格涨幅有所不同,但总体来说蔬菜减产了20%-30%。


劳动力占蔬菜成本高,且人工成本上升。云南的蔬菜基地里,人工成本占蔬菜成本的50%,并且人工成本增长了 20%,山东寿光增幅更大一些。原因在于人口的深度老龄化,并且年轻人进入农业的较少,造成了农业上的“用工荒”,人工成本上升。云南出现返乡从事种植业的年轻人,但种植技术落后于寿光。在南方的云南,疫情之后,蔬菜价格上涨,从江浙务工回归种地的人员增多,但云南在种植技术等方面落后了寿光约10年,产量不稳定,风险较大,云南的蔬菜产量与寿光相差一半左右,如云南的工棚产量在8000斤左右,寿光地区的温室大棚,大西红柿产量在20000斤左右,小西红柿产量在30000斤左右,辽宁地区短黄瓜产量在40000斤左右,茄子产量在40000斤。  


能源方面,十月份电力供应紧张,农药、肥料价格受到影响。从三月份,尿素价格上涨,原因是印度的招标,尿素价格上涨了50%,年初一袋(40公斤)75元,现已涨至150元左右,吨价原先是1700元,现在涨到了3100元,复合肥每吨平均涨价1000元,这些价格上涨让南方的叶菜基地有明显压力感,但北方大棚的农户没有受到很大影响,因为北方蔬菜使用的是氮磷元素,加上渠道和厂家的毛利率较高,可以消化这部分价格上涨,因此价格上涨还没有传导至农户手里,可能明年年初价格上涨才会影响到农户。煤电等能源只是影响农药、肥料等农资产品的价格,北方大棚基本上不需要用煤,取暖靠日光。


受前期疫情和雨水抑制的蔬菜消费出现反弹。正常情况下,从今年年后叶菜价格应该从高位到低位落,到端午节时蔬菜价格应有小幅上涨,但今年端午节并没有上涨,是因为受到广州、江苏、张家界、郑州的疫情影响,疫情阻断了跨区域销售,后又有大范围雨水,因此蔬菜价格一直降低至9月20日,云南很多蔬菜甚至直接打到了地里,因此现在蔬菜价格的上涨是一个反弹。


三类蔬菜大棚的成本结构各异。第一类大棚占地一亩种植七分,主要是老年人(60岁以上,75岁以下)种植,占比15%左右;占比较大的大棚是占地两亩种植1亩6左右,主要是40-55岁农民,一家有2-3个棚,一个棚的年收入约8万元,成本投入约2万5,因此2个棚收入约16万元,纯收入10万元左右(不计算人工的情况下,只靠自身劳动,成本是农药和肥料支出)。目前的发展较快的大棚类型是,一个棚占地3亩、5亩,甚至是10亩,机械化程度比较高(自动调节温湿度、浇水等),一亩地投入约10万,成本较高,主要依靠政府的投资和科研实力,以年轻人种植为主。



Q&A


Q1


气象灾害造成了蔬菜减产,请问是否有量化的数据?


同期减产20-30%。


Q2


人工成本大幅上涨,并且人工成本占蔬菜成本的比重较大,达到了50%,人工成本今年也有20%的同比增长,是蔬菜价格上涨的重要因素,人工成本上涨的原因是什么?


农村存在人口深度的老龄化,当前的种植农户大都是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但当前已步入老龄化阶段,再加上60年代初经历的三年自然灾害导致了现在60岁适龄人口较少,劳动力出现了较大缺口。此外,年轻一代的人大都奔赴于大城市工作,很少留在家乡从事父辈的蔬菜种植工作。劳动人员主要是短期工,特点是流动快,通胀压力之下低价难以招聘到工人。


Q3


疫情之下,全国蔬菜的跨区调运存在一些障碍,可能对供给端有影响,您在一线有相关的观察吗?


今年的疫情反弹出现在 6月份的广州,首先是蔬菜不好跨区调运,其次疫情之下餐饮消费减少,从而抑制蔬菜消费,因此蔬菜价格下降。正常情况下,是蔬菜价格从正月十五过后有所回落,在端午节期间有小幅上涨,然后再次回落,至中秋节进入秋季后再次有上涨,然而今年的情况是从正月二十到9月20日,蔬菜价格一直在下降,9月20日之后,才开始上涨,因此蔬菜价格被抑制的时间过长。


Q4


传统大棚是日光棚,没有能源消耗,新式大棚存在能源消耗,两种大棚现在的比例如何,这个比例的变化趋势如何?如果未来新式大棚的占比变高,能源价格的上涨,是否会从现在的单一路径,即影响农资成本进而传导到蔬菜价格,扩展到两条路径,即大棚的种植的能源消耗成本的提升也会推动大棚蔬菜的价格?


在寿光,传统大棚中占地1亩以下,由老年人种植,占比15%,几乎快被淘汰。占地2亩左右的占比60%,这种大棚不需要煤电能源;新建的、占地10亩左右的,占比达到25%,对能源消耗也很少,只需要用少量电,几乎不用煤。未来趋势是上述第三种的新建大棚会增多,其机械化程度高,可以减少劳动力使用,降低人工成本。


因此能源主要还是通过影响农资,即肥料和农药,来影响蔬菜价格。通过影响大棚的能源消耗,进而对蔬菜价格造成的影响较小。从总体通货膨胀来看,未来蔬菜价格只会上涨,因为劳动成本较高,并且技术门槛和技术投入也在提高。


Q5


蔬菜种植的成本结构情况?


叶菜类(以小葱为例):地租1年3000元左右,1年种植5次(平均每次600元),农药300元,肥料300元,拔葱2吨1400元,摘葱200元,占总成本的一半。此外,人工成本也占总成本的一半,寿光现在一个劳动力300元,以前是220-240元,辽宁现在的劳动力成本在200元左右。


Q6


蔬菜种子的成本如何?


占总成本的6%-8%。


Q7


对未来的蔬菜价格行情怎么看?


年前的情况:如果气温快速回升,叶菜类的蔬菜涨价不会持续太长,预期15天左右后会有回落,但是年前会有销售高峰,回落比较平缓。茄果类的蔬菜由于种植周期长,所以价格相对稳定,只要没有恶劣的天气,不会出现大涨大落。


Q8


年后会不会随着气温的回升以及蔬菜产量的提升,价格产生回落?


叶菜类的蔬菜由于种植周期短,所以年后叶菜类的价格会回落;茄果类的蔬菜由于消费减少也会有所回落。


Q9


电力供应紧张,对于农资企业的生产有什么影响?对农资价格的影响如何?


电力供应紧张,会导致农资企业的农药生产出现短缺,但是由于是淡季,加上企业有库存,所以最终在农户这里没有造成农药价格的上涨,预期明年三月会涨,龙头企业的价格涨幅可以达到30-40%。


肥料价格受印度招标的影响已经上涨,尿素的价格由1700元涨到现在的3100元,后续价格上涨可能有抑制,复合肥平均涨价1000元,南方蔬菜的价格受此影响有所上涨。


但是电力供应紧张不会一直持续下去,预计明年3月份电力供应紧张会结束,恢复正常的状态。


Q10


今年的“拉尼娜现象“可能会导致冷冬,这种极端的情况会不会导致蔬菜的价格进一步上涨?往年有没有遇到冷冬的情况?


一旦出现冷冬,影响会很大,由于南方的蔬菜都是露地种植的,冷冬会使得蔬菜大区域的冻坏,严重影响蔬菜的生长,进而造成蔬菜价格的上涨。2009年、2005年、2008年出现过这种极端情况,但是整体的影响时间不会太长。

责任编辑:李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