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11月15日 星期五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产业&金融精选

“木头姐”:我们没放弃腾讯,五年内,特斯拉市值将突破3万亿!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21-11-04 13:47:31 来源:《红周刊》

创新投资的当红明星ARK创始人凯瑟琳·伍德最近又以“颠覆性”观点引起人们的注意,她说,她没有放弃腾讯,并指出腾讯在数字人民币国际化中的独特作用。她还说,十年内,创新型企业市值从7万亿美元达到220万亿美元,未来三十年人类治愈癌症也将实现。


这些观点是她在和盛宝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雅各布森的对话中提出来的。伍德看好一个创新的未来,也非常看好特斯拉的股价,她认为未来五年,特斯拉股价会从现在(注:10月12日)的800美元上涨到3000美元。“除了中国的比亚迪之外,没有其他汽车制造商能够像特斯拉一样如此迅速地扩大电动汽车制造规模,目前还没有。”


以下是精彩观点摘录:


未来10年,创新性企业市值从7万亿美元达到220万亿美元


斯蒂恩·雅各布森:Cathie你好,我们刚才在介绍你斐然的业绩。我本人作为一名证券投资经理,只是顺便一提,但是我的Alpha投资收益只有你的基金的5-10%,这太夸张了。你能给我们讲讲你的基金是如何做到的吗? 


凯瑟琳·伍德:我们常常说,可能大家不相信我们的预测,我们对指数增长的预判——它们都经过了大量建模分析——是超过大家的普遍预期的。但是万一我们对了呢,这就意味着,大家的基准投资组合可能就会陷入“价值陷阱”。而这些股票之所以便宜是有原因的。


如果我们预测对了,就意味着很多人会因为全球的广泛技术变革(带来的市场变化)栽个大跟头。很多人可能觉得这有点夸张,其实一点也不。2014年我们创立了ARK,因为我发现股权投资市场缺乏对创新方面的研究和投资,之前的科技和电信行业的泡沫破裂以及2008/2009年的金融危机也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恐惧。因此,基准投资成了安全之策。


但是,在未来5-10年内,基准投资也会不安全。这里有一组数据,2019年,全球真正变革性创新企业的市值约为7万亿美元,不到公共产权投资市场总市值的10%。如果我们的预测没有错的话,在未来10年内,这个数字将达到220万亿美元。在这个过程中,破坏性创新将产生创造性破坏。这是破坏性创新的另一面,传统世界秩序被破坏。


最近一次几大创新领域同时发展,还是在20世纪初,电话、电力和汽车的飞速发展。但我们目前有五大创新领域同时崛起,这是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目前,DNA测序、机器人(包括自适应和协作机器人)、能量存储、人工智能和区块链技术不仅在呈指数级扩展,而且逐渐融合。这种融合将带来爆炸性增长,比如自动驾驶出租车网络的出现。


自动驾驶出租车网络是三个主要创新平台融合的产物:机器人(自动驾驶汽车其实就是机器人)、能量存储(这涉及到电力)和人工智能。仅这一个机遇就将在10年内为全球带来约10万亿美元的收入,这是我们作出的预测。


这是接下来10年中,我们的生活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有些变化可能是我们想象不到的。ARK所要做的不仅是教育投资者,还要教育这一代人如何引导他们的子孙后代走向变革的正确方向,不要走创造性破坏之路,而要拥抱破坏性创新。


希望这些阐述有助于增加大家的了解。


斯蒂恩·雅各布森:你对中国股票的估值有什么看法?你看好中国科技平台和股票吗?鉴于你在投资行业的地位,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凯瑟琳·伍德:是的,在阿里巴巴受到监管后,我们就开始撤资了。但想要投资还是有办法的,我们做了减法。我们的旗舰投资组合中都是很稳健的公司。但是关于自动驾驶技术和机器人投资组合,我们还是投资了几家不一样的公司。


企业不能一心想着盈利,否则就是与共同富裕背道而驰。所以像京东物流、京东、拼多多这种毛利率很低的公司开始迁入三、四线城市,以促进共同富裕,提供更便捷的物流,同时让那些地处偏远、以前从未网购过的老百姓也能有网购体验。


虽然出台了网络游戏方面的监管规定,但是我们还是没有放弃腾讯,因为中国政府希望数字人民币成为亚洲的储备货币。事实上,只有腾讯这样的公司才有能力协助顺利推广数字人民币。除此之外,我们还大幅削减了风险敞口。


从过去五年的收入增长来看,我们公司年复合增长率大约为48%。这期间特斯拉还被架在火上烤。我们对未来10年的预测是年复合增长率在50%到60%之间。这要看我们迎来的是熊市还是牛市。有几点原因,拿特斯拉构建的四大产业壁垒来说。


首先是电池技术,特斯拉是惟一一家汽车制造商——中国几家汽车制造商除外——特斯拉是惟一一家决定使用笔记本电脑和手机用电池来降低消费电子行业电池成本的汽车制造商。当时特斯拉做出这个决定的时候,汽车制造商像汽车分析师一样对此大肆嘲讽。笔记本电脑和手机用电池安全隐患的广告随处可见,还有屡见报端的飞机上电池爆炸的新闻,所以这类电池被禁,也因此它今天的成本才会这么低。


特斯拉的电池或电池组系统的成本比其他汽车制造商要低得多,如果这些汽车制造商想和特斯拉展开竞争,就得做好电动汽车赔钱的准备,很多汽车制造商为此绞尽脑汁。因此,相较于坚持做圆柱形电池的特斯拉,其他决定采用软包锂离子电池封装技术的汽车制造商还需要三四年的时间才能在成本方面赶上特斯拉。


第二点,从估值和增长的角度来看,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点。特斯拉是惟一一家自主研发芯片的汽车制造商。特斯拉这是向苹果取了经。想当初,诺基亚、摩托罗拉和爱立信在手机领域称王称霸的时候,苹果只能算是后起之秀。但是对于苹果这一后起之秀,乔布斯坚信手机以后不仅仅是一部手机,而是会成为人们口袋里的一台电脑。他的预测非常准确。


我永远不会忘记我第一次用手机上网时那种喜悦的心情。我当时就觉得这是革命性的创举。但是其他手机制造商并不这样觉得,他们没有进行芯片的自主研发,他们没有这样的远见。即使到了今天,苹果的市场份额下降到了12%,它也能拿走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的大部分利润。


剩下的两个产业壁垒是什么呢?人工智能芯片,它的重要性体现在哪里?自动驾驶!特斯拉也是当时惟一一家研发自动驾驶的汽车制造商。还有就是特斯拉收集的数十亿英里的实际驾驶数据。关于自动驾驶,人工智能专家Andrej Karpathy是权威人士。特斯拉现在有比其他公司更多的极端情况的算法、数据来进行系统训练。这些公司要后来居上根本不可能,因为特斯拉已经有超过一百万台的“机器人”,包括我的Model 3,我们在路上跑,就相当于在给特斯拉收集数据。


最后一点是无线软件更新,这一壁垒仍然存在让人感到不解。我的Model 3是2018年买的,我没有一次碰到过因为车子出现故障要进行返厂的情况。特斯拉可以自行诊断出汽车潜在的任何故障,然后在我发现或遇到这些故障就解决了。我唯一遇到过的故障就是轮胎扎到钉子。当然,这个故障是软件无法解决的。


这四大产业壁垒让特斯拉处于领先地位。我们估计特斯拉的股价会在五年内从今天(注:10月12日)的800美元涨到3000美元。


我们愈发坚信这一点,因为除了中国的比亚迪之外,没有其他汽车制造商能够像特斯拉一样如此迅速地扩大电动汽车制造规模,目前还没有。特斯拉也是走了很多弯路才走到这一步的。这与传统汽车的制造不同,完全不同。因此,我们认为特斯拉的市场份额……我们过去常说,特斯拉会在五年内占据电动汽车市场25%的份额。现在我们坚信,特斯拉会在五年内占据汽车市场25%的份额,而电动汽车将占汽车总销量的近一半。


未来30年创新会带来奇迹


包括癌症都会被治愈


斯蒂恩·雅各布森:你接受采访的时候经常说的一句话是,相对于机会,你更愿意讨论风险。现在,我们遇到的能源危机。对于股票市场,我的理解是,由于投资遇冷,市场已经乏力了,还有由于科技的快速发展等原因,我们也不能再像过去那样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分析、调整。有电灯才会亮,有钱市场才会运转,这是最简单的逻辑。所以英国现在有了一种声音,就是每周工作四天。很明显这只是为了放慢发展的脚步,是吧?你们是如何对接下来的24个月的股票市场进行预测的呢?


凯瑟琳·伍德:这实际上会加速社会的发展,因为会有创新出来。疫情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我之前在“油管”上每周发布一期视频,从我所熟悉的经济学和金融学的角度进行形势分析。我们当时的看法是,世界将经历一场冲击,对我们整个社会体制的冲击。


因为疫情导致了很多问题。但实际上创新会解决这些问题,技术创新带来了更完善、更便宜、更快、更高效、更具创造性的解决方案。比如说,能源危机就将加速电动汽车普及。现在已经有了种种迹象了,就在今天,(最新消息)中国9月份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了202%,而与去年同期相比,汽车的总销售额是下降了13%,而特斯拉在中国的销售额增长了51%,因此,汽车电动化的转型正在加速。


关于你说的投资问题,我完全同意。现在许多行业出现了严重的投资不足。能源行业可能是最严重的一个,其中一个原因是养老金和基金会把钱投到了和ESG相关领域,大型能源相关公司开始将投资从传统化石燃料转向新能源,尤其是可再生能源。


现在的石油行业投资不足,就像以前的鲸油危机,当时鲸油是照明用油。我举这个例子经常被人笑话。当人们发现化石燃料后,对鲸油的投资就一落千丈。随着化石燃料开始占主流,鲸油价格的上下浮动非常频繁。现在的能源价格,尤其是石油价格,比我们想象的要高很多。这不是因为需求侧,而是供给侧导致的。石油需求在2019年曾达到最高峰,这一点毫无争议。数字可能不太准确,就是每天的需求大约是1.04亿桶。能源危机期间每天的需求大约是9000万桶。到了今年的话,每天的需求大约是9700万桶。


现在我们预测,能源需求将在2022年达到新高。如果没猜错的话,这个新高不一定能达到,因为如今价格上涨已经开始对需求产生一些影响。消费者的需求正在减退,而且他们也有得选。与70年代不同,当时OPEC卡特尔一家独大,虽然油价翻了两番,也只能咬牙坚持,因为我们上班要开车啊。我当时刚在加州拿到驾照,在加油站,一把油枪旁边四辆车等着加油。如今人们更多地待在家里,毕竟过去一年半都是这么过来的。相信,对于价格上涨,需求侧会作出反应。


关于风险,还有一件事。在美国,汽车库存变得很少,只够卖17天,而通常的库存约为60天。很多人告诉我,我对汽车行业的预测错了,因为疫情期间,为了避免公共交通,很多人买了新车或者二手车,二手车价格上涨了60%。那些车现在在哪里?它们虽然没有躺在经销商的停车场,但是停到了我们的车库里、我们的车道上、我们的停车场,这还是意味着库存过剩。我们本来可以不多买这辆车,反正对于美国来说是如此,如果不是因为疫情的话。


很多商品的情况也是如此。我们花了过多的钱购买商品,因为现在都是到网上买,而不是到店消费。在美国,过去商品的销售额只占消费额的1/3,但去年这一数字达到了40%多。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家里的库存过多,包括厕纸、消毒湿巾等商品,现在后遗症开始显现出来,许多这类消费品公司表示销售额开始下降。


为什么会这样,有什么影响,也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的,但是物价上涨应该不会带来工资的上涨。但是,技术创新将会加速,生产率将会提高,劳动力短缺带来工资上涨。许多人因为害怕感染而不想回去工作,所以生产率将会提高,抵消了工资上涨带来的负担。


斯蒂恩·雅各布森:这些是我们面对的风险。关于未来呢,你对未来有什么大胆的设想?在你看来,30年后的世界会是什么样子呢?


凯瑟琳·伍德:过去20年,是科技和电信泡沫造成了如今的局面。当时资本“头脑发热”地一窝蜂投资少数几个行业。我说的“头脑发热”的意思是指,技术还不够成熟,投资成本也偏高。举例来说,在DNA测序过程中,第一次人类基因组完整测序在2003年完成,花费了27亿美元和13年的计算才首次完成全人类的基因组测序,即使第二年成本猛跌75%,也并没有迎来DNA测序的黄金年代。今天,只需要500美元以及几个小时的计算即可完成全人类基因组测序。每个人都开始关心自己的遗传基因,问医生、找遗传学家。历史上第一次,我们可以发现我们基因组中的突变。为什么找到基因突变很重要?突变是疾病的最早期表现。现在,除了能够识别突变之外,还有一些疗法可以帮助解决部分问题,虽然还不能一劳永逸。


事实上,我们还在学习,疗法也在完善。最重要的治疗方法之一是CRISPR基因编辑和其他基因治疗。通过基因编辑、碱基编辑和引导编辑,我们不仅能够重新编程基因组并纠正编程错误,而且通过DNA测序、人工智能和CRISPR基因编辑的整合,我们将能够发现我们的身体何时开始进入疾病状态,以及癌症一期有哪些信号。


是的,在癌症一期之前就发现癌症,假以时日,我们一定可以成功。当然,可能需要很久的时间才能够重新编程我们的基因组并治愈疾病。技术的最终完善可能需要20-30年的时间,但相信接下来的10年我们就可以看到曙光。目前,我们已经开始采用免疫疗法训练我们自己的身体来对抗癌症,识别癌症,然后抗击它。


奇迹就是这么创造出来的,治愈癌症需要奇迹。


随着DNA测序、人工智能和基因疗法的渐趋融合,我们将看到更多的奇迹发生。医疗保健行业将发生彻底改变。现在面临的阻力也不小。在美国,我们将GDP的近20%用于医疗保健,是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两倍。我们将面临的问题是,成本将继续呈爆炸式增长,这可不是一个小问题。


医疗保健行业的未来情况和过去广告行业所经历的是一样的,在谷歌、脸书、推特和其他社交媒体出现之前,广告商常说:“我知道我的广告有一半是有用的。我只是不知道是哪一半。”对医疗保健行业来说更是如此。医疗保健行业的过去……都是靠这种猜测。每个医生和科学家都在尽力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但是在美国,有时候无头绪的猜测导致了一些没有必要的手术,然后诉讼四起。


拿甲状腺癌来说,超过一半的甲状腺癌手术其实是没有必要做的,化疗也是如此。基因组测序技术刚问世的时候,有一家公司帮助医生确定哪些患乳腺癌的患者需要进行化疗。大约有一半的患者化疗结果不理想,还拖垮了身体,得不偿失。医生们花了很长时间才肯相信这一结果,他们也花了很长时间才免于因假阴性检测结果被起诉。


新工具和新疗法的普及是需要时间的。新疗法的出现让人们觉得医疗保健行业将迎来变革,癌症不仅可以被治愈,而且成本降低了,因为消除了不必要的开支。拿美国来说,医疗保健造成了很大的负担。如果我们可以恰当、具体地识别疾病、确定疗法、实现治愈,那么这一负担无疑可以减轻很多。


(文中观点仅代表嘉宾个人,不代表《红周刊》立场,提及个股仅为举例分析,不做买卖建议。)


责任编辑:翁建平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