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大的市场风格转变不会是一蹴而就,一定需要两方面的支撑:第一方面是基本面的支撑;第二方面是市场方向大的支撑。”拥有逾9年证券从业经验的肖瑞瑾,一直深耕科技创新,投资经历覆盖了完整的市场周期,他认为,科技成长行业的基本面趋势依然很强劲。 据悉,拟由肖瑞瑾管理的博时成长回报混合(014036)将于11月18日正式发行。该基金将聚焦具备持续成长性、估值合理或被低估的上市公司,主投具备竞争优势的创新型企业,包括科技、医药、消费、能源方面的创新,同时在港股市场发掘投资机会。 肖瑞瑾,博时基金权益投资四部投资总监助理兼基金经理,超过9年证券从业经验,历任博时基金电子行业研究员,拥有跨行业研究覆盖经历,从研究员一路历练为独具成长风格的基金经理。目前他共管理9只基金,其中管理满1年及以上的基金共5只,分别为博时回报灵活配置、博时科创主题3年封闭运作、博时科技创新A、博时科创版三年定开和博时创业板两年定开。三季报显示,由他管理的公募基金产品总规模超过120亿元。 谈理念:探寻确定性中的成长机会 作为博时基金擅长科技股投研的中生代基金经理,肖瑞瑾在成长赛道上已摸爬滚打多年,他在电子、计算机、新能源、互联网、医药生物、芯片等赛道有着深入的研究和实战经验,研究数据互联网领域则更早、更全、更深,是团队中当之无愧的“科技投资先锋”。多年沉淀下来,肖瑞瑾及所在团队实战总结出独具一格的成长溢价理论,并基于该理论延伸出包括第二成长曲线、远期市场可触达空间、TEAM模型等适用于成长股的投资方法论。 “我们发现很多行业个股估值给得很高,比如锂电池龙头、芯片行业估值都非常高,大家说估值这么高,为什么还要投资?我想说的是,高估值一方面说明行业成长很快,另一方面也意味着长期成长的确定性,空间越大,估值越高。”基于此,肖瑞瑾提出远期市场可触达空间研究框架。 肖瑞瑾建议用四个维度来观察:一是判断行业可触达的市场空间,即它能做的产品市场空间有多大;二是选择竞争力非常优秀、市场份额排名靠前的企业;三是需要关注企业客户的粘性或者复购率,复购率越高的行业,代表产品力越强,这种行业天生可以给高估值;四是护城河形成壁垒。从TotalAddressable-Market(TAM也称为可触达市场空间)、Leadership(竞争力和份额)、Recur-ringRevenue(重复购买收入)、Moat(护城河和竞争壁垒)四个英文单词中各取一个字母组合,即TEAM。“我们在选择、判断远期空间研究时,一定要符合这四个标准,才能适用远期空间,比如一步看到2025年或2030年,以非常远期的视角判断企业的价值。”肖瑞瑾如是说。 得益于这套独到的投研体系,肖瑞瑾管理的满2年以上的产品任职回报均超100%,展现出强劲的长期成长性。截至三季度末,他管理的博时回报混合累计任职回报168%,超额收益超140%(同期业绩比较基准区间收益为19.77%),获济安金信3年期五星评价。他管理的科技基金代表作——博时科创主题3年,自2019年6月任职以来,已成为翻倍基,取得了113.82%的回报(同期业绩比较基准区间收益为50.09%)。 看后市:科技行业投资的五大关键词 展望未来,肖瑞瑾表示,一定要关注估值和行业所处生命周期的关系,这也是企业最核心的意义所在。目前处在快速放量期的行业有芯片、锂电池、云计算、VR/AR,即将进入快速放量期的行业有半导体设备、半导体材料和信创相关行业。半导体、AIOT、能源创新是未来三年科技行业投资主线。总体来说,半导体、云计算、新能源汽车、光伏和数字经济是未来科技行业投资的五大关键词。 具体来看,肖瑞瑾认为,半导体行业最大的逻辑是国产化。“目前芯片行业国产化率非常低,中国芯片自给率还不到20%,有非常大的市场空间等待中国企业去开拓,对于这个行业,要有长期逻辑的保护,才会有长期持股信心,从中寻找长期优质企业进行持仓是一个不错的策略。”其二是云计算行业,肖瑞瑾直言这个行业比较简单,相对于美国而言还处在非常初期阶段,他认为随着中国人力成本的上升,中国的云计算产业未来五年会进入黄金时代。 对于大家所熟知的新能源汽车行业,肖瑞瑾则表示:“中国新能源汽车在全球处于强大的垄断地位,可以说新能源汽车是中国的优势行业,这个行业的成长路径非常确定,我们预计2022年全球新能源汽车的销量比今年进一步增长40%,如此高速的增长也会带动很多投资机会。” 第四,按照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中国的能源结构中,新能源占比至少接近50%,这对光伏行业将会产生非常巨大的拉动。肖瑞瑾预计未来十年光伏行业会维持接近30%的复合增长,能找到很多很好的投资机会。 关于数字经济行业,目前争论比较多,肖瑞瑾坦言:“一些互联网企业不是本身有问题,它们之前被资本裹胁,不得已做无序的扩张。随着政策的调整,相信有些企业会开始转向基础创新之路,一旦这些互联网企业完成自身的战略调整,相信中国的数字经济企业会进入一轮新的成长周期,也会有很多机会呈现出来。” 责任编辑:李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