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初,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国际期货市场在国内长假期间发生了罕见的价格波动风潮,相关品种与国内呈现高达15%的差价,长假结束后国内市场出现了期货合约集体跌停的局面。在巨大的风险面前,期货行业的风险管理水准得到了一次真正的考验,说明我国期货业发展和管理正趋于成熟,能够应对国际性、系统性风险考验,初步具备了为国民经济深化改革开放和应对国际经济波动风险提供战略支撑和服务的能力。 一、系统性交易风险的化解,反映出我国期货业和期货监管正在走向成熟期货市场是风险管理型市场,既能够为经济活动提供风险管理平台,同时又是风险管理能力最强的市场。这一特性在此次国际期货市场空前的系统性风险价格波动中得到了充分印证,此次市场价格波动空前剧烈,由于市场结构和工具有限,对国内市场和投资者造成了很大压力。如果这种情况发生在10年前,肯定会引发大规模的混乱和危机,但是这次却通过监管部门、交易所、期货公司和投资者各方的积极应对,使市场风险基本化解。这说明我们的法规建设、市场制度建设和公司治理及整个市场风险管理的能力已今非昔比,表明我国的期货市场管理体系建设已经初见成效,投资者也开始成熟。 第一,完善了市场法规与监管体系建设。修订后的《期货交易管理条例》和四个管理办法充分总结了以往的实践经验和国际经验,顺应时代潮流,丰富和完善了期货市场发展与监管的理念。再加上高法出台的《期货司法解释》,形成了现阶段比较完备的行业法规体系,使我国期货机构和期货市场发展有了坚实的法律基础和保障。此外,以防范期货市场核心风险为目的,还建立了保证金监控中心,强化了保证金安全管理,使我国期货市场客户保证金安全管理处于世界领先水平。2007年投资者保障基金建立,使投资者保护工作不断深化,为期货市场风险管理构筑了强有力的后盾,特别是对提高期货行业社会形象以及期货机构的社会公信度具有重要意义。 2006年以来,中国证监会提出并建立了由证监会、派出机构、交易所、中期协和保证金监控中心构成的“五位一体”监管体系,表明我国期货市场已经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从监管部门他律到行业自律的完整的监管和自律体系。 第二,围绕深化期货公司的监管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一是强化了期货公司的法人治理工作,对“三会”制度作了系统规定,对营业部“四统一”管理作了强制性要求,同时推出了独立董事制度;二是根据行业特性积极创新设立了期货公司首席风险官制度;三是实行了保证金安全存管制度;四是在一户一码制度的基础上,大力推动开户实名制工作;五是对期货公司建立了以净资本为核心的风险指标管理体系,将对公司资本金的管理从年度管理提高到每月上报、并可以每日检查的水平,从而提高了期货公司的抗风险能力;六是将期货公司在交易所的结算准备金由50万提高至200万,提高了期货公司和交易所防范交易风险的能力;七是提高了股东准入门槛,期货公司股东的注册资金从1000万提高到3000万,有条件地开放了全资控股,使公司的抗风险实力明显提升;八是随着金融期货业务资格的推出,逐步推进公司的分类管理。 第三,大力推进市场诚信建设,深化信用管理。根据中国证监会发布的《中国证券期货市场诚信建设实施纲要》和《证券期货市场诚信档案管理办法》,我国期货市场的信用管理系统已经初步建立。在期货公司高管数据库中已经开始累积诚信记录,成为行业中最早建立诚信档案的领域。另外,会计师事务所与资产评估机构监管系统的启用,加强了对中介机构的管理,特别是诚信记录的管理。 这次风险处置效果好,除了管理措施得当外,投资者重视信用以及期货公司对投资者信用的管理也是功不可没。近两年,随着期货市场的恢复性增长,有关领导高度重视期货市场的信用建设,期货公司对加强客户信用管理的认识也逐渐提升,期货行业的信用系统已初步建立。北京地区今年年初开始由监管部门推动指导、自律组织牵头,在已建成的行业信用管理体系基础上专门建立了客户信用系统,大力推动期货公司开展客户信用管理工作。这对期货投资者注重自身信用起到了推动作用,同时也阻挡了少数不良客户进入期货市场。而且,客户信用管理工作的开展,还带动公司将信用原则贯穿到了日常管理工作的每个环节中,这都对期货交易信守合约起到了基础保障作用。 第四,大力倡导和推动市场风险教育。近两年,中国证监会高度关注投资者教育工作,并由中期协系统性地开展了面向全社会的投资者教育工作。今年以来,又强化了期货公司开户管理和风险提示工作,有效提高了投资者的风险意识。而期货交易所近年来围绕市场规则和风险防范新建立的制度,也发挥了重要的保障作用。 二、面对风险,市场各方从容应对,出手果断,措施得当 来自监管层和市场组织层面的积极应对,使风险化解取得了主动。近年来,期货部把跟踪市场和风险评估纳入监管工作日程,保持了对国内外市场动态的及时跟踪,提高了对风险防范的预见性。此次国庆长假开市之前,期货部及时预见了风险严峻性,高度关注市场状况,积极研究对策,并适时发出预警提示,使市场各方保持了应有的警惕性,及早采取防范措施,因而未出现风险失控的局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