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天然气涨价对于欧洲和中国的用气成本、通胀压力影响一样大吗? 先说结论:不一样。 欧洲电、气、煤、碳的高度市场化和高度联动,整个体系非常容易受到天气等外生偶发因素影响。同时,欧洲天然气定价高度挂钩TTF,容易巨幅波动,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用能成本。 中国目前仍然是管道气、LNG双轨定价。与JKM挂钩的部分不到国内天然气总消费量的3%。以中石油定价体系为例,主体气源价格不受JKM等海外气价的影响。 中国能源品市场化推进到什么程度为宜?是否要形成类似欧洲的、气、煤、碳高度联动的市场结构?如何平衡市场化和保民生社会稳定?需要且行且思。 风险提示:能源品涨价过快压制下游需求的风险;天然气定价体系僵化,导致国企承担亏损的风险;天然气定价过度市场化,导致价格巨幅波动,加大国内整体用能成本和通胀压力的风险。 1. TTF和JKM都大涨了,对欧洲和对中国的影响一样吗? 今年秋天,天然气价格大涨,欧洲TTF和亚太JKM一度都出现30美金/Mmbtu以上的价格,但这对于欧洲和中国的用气成本、通胀压力影响一样大吗? 欧洲的天然气和煤炭需求具有高度外生性(总电力需求-可再生出力),也就是说需求和价格之间缺乏反馈机制。也就解释了为什么2021年欧洲能源品价格暴涨——在2021年前三季度,欧洲电力需求受宏观经济恢复、和冷冬天气拉动增长超预期;同时风电出力不好(欧洲可再生能源以风电为主、光伏较少),倒逼天然气和煤炭需求大增。而能源供给紧张时期,碳交易价格大涨是必然的,这一因素又拉开了天然气和煤炭的比价关系,使得天然气成为这一轮能源品涨价的绝对龙头。 欧洲“能源危机”给我们带来的反思:欧洲电、气、煤、碳的高度市场化和高度联动,在某种意义上相当于把定价权交给了外部因素,比如天气。我们讲的“市场化”,题中应有之义是价格和供需的良好互动,价格才能成为调节供需的信号。但是对于电力以及发电用的天然气和煤炭,需求刚性很强、且容易受到天气等外部偶发因素影响。想让价格去调节供需,结果就是价格的巨幅波动。 反观中国:中国的天然气市场化尚未形成,目前仍然是管道气、LNG双轨定价。与JKM挂钩的部分不到国内天然气总消费量的3%。以中石油定价体系为例,保供期平均涨价幅度也就在20%左右。JKM大涨造成的社会用能成本增加并不明显。国内今冬天然气保供提的最多的一个词是“压非保民”,就是压非居民比如化工、工业需求,保障民生需求。可能显得简单直接,但是不失为可以接受的手段。 2. 欧洲“电、气、煤、碳”四个市场高度联动 2.1 欧洲电力完成了市场化进程 德国、奥地利和法国是西欧最先开始进行电力市场改革的国家。在经历从独立分割的电力市场到跨国耦合后,欧洲逐渐形成了覆盖23个国家的统一电力市场。目前欧洲范围内最大的电力交易所EEX及其子公司EPEX SPOT是德法两国及周边国家的主要电力交易场所,分别负责电力期货交易和现货交易。 从欧洲一次能源结构来看,化石能源仍然是主体,其中占比最高的原油占36%,其次就是天然气占24%。 从欧洲发电能源结构来看,非化石能源(包括风、光、核、水、生物质等)已经占据一半以上;化石能源占比40%左右。这40%中,气和煤大约各一半(2017年IEA数据)。 非化石能源发电由于其高资本开支、高沉没成本、低边际成本的特征,同时具有易受天气等偶发因素影响的特征。尤其是风电、光伏的出力情况,就成了影响电价的重要外生变量。而天然气和煤炭的需求量,由电力需求和可再生能源出力情况外生决定。而两者如何切分市场,就取决于二者价格和碳价之间的关系。 2.2 欧洲天然气已高度市场化 全球天然气市场经历了从“固定价格”向“挂钩油价”向“挂钩气价”转变的过程,欧洲也是类似。1996年英国率先完成天然气市场化改革,建立起了国家虚拟平衡点(NBP)并逐步发展为区域基准价格,后来陆续打造了荷兰TTF、德国GPL等十余个天然气交易枢纽。目前TTF是最主流的LNG贸易进入挂靠枢纽气价的气-气竞争时代。2019年,欧洲LNG进口中与油价挂钩占比32%,气-气竞争占比68%。随着历史合约到期,欧洲更加侧重签署气-气竞争长协,使用与油价挂钩定价的LNG合同量还将进一步下降。 2.3 欧洲四大市场高度联动——电、气、煤、碳 我们分别用EPEX、TTF、纽卡斯尔、ETS表征上述四者价格。 在欧洲碳交易市场还不成熟、碳价还比较低的时期,一度出现过气电厂受不了高气价难以生存的情况。比如2013年,EON公司决定关闭旗下一个位于德国南部巴伐利亚的天然气发电站,原因是严重亏损。当时天然气处在高位,但煤炭价格却十分低廉,严重挤压了欧洲天然气发电站的利润空间;而且当时碳交易市场十分不景气,这也令天然气发电的优势难以体现。即,煤电联动、气电脱钩。 2019年之后,欧洲碳交易市场的配额政策进行了更新,解决了配额过剩的情况。自此,碳价有效的将电、气、煤这三者紧密连接起来,形成了上面图2中四大市场的联动关系。 3. 中国天然气市场改革在中途 3.1 中国天然气一次能源占比较低,且下游结构工业多、民生少 中国和欧洲相比,天然气在整个能源体系中的地位,有两方面区别:中国和欧洲相比,天然气在整个能源体系中的地位,有两方面区别: 一是,中国天然气占一次能源比例仍然比较低,目前8%左右。煤炭仍然占一次能源比例超过50%。所以对于中国总体能源成本而言,关键因素是煤炭价格,以及煤炭价格对电价的传导能力,天然气价格的重要性有限。 二是,中国天然气下游结构中,工业+化工领域占比超过50%;城燃和发电等民生领域占比不到一半。天然气涨价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部分工业品成本,对民生领域的影响有限。 3.2 中国天然气定价方式中,挂钩JKM的并不多 我国天然气定价体系正在推进市场化过程中,目前静态来看,仍然是管道气、LNG两套相对独立的定价体系。 管道气包括国产气和进口管道气,定价以固定+浮动为主; LNG包括进口LNG和液化工厂的LNG,以市场化为主。 中国天然气消费结构中,进口LNG占比约29%。我国进口LNG气源的定价,目前仍以挂钩油价为主。2021 年我国在执行 LNG 进口长协中,与油价挂钩占比超过90%。与气价挂钩的不到10%,且并不全是JKM,也有部分新签合同可能与HH挂钩。如此算来,直接与JKM挂钩的进口气占国内天然气消费总量不足3%。 3.3 看实际操作过程中,天然气产业链如何完成涨价传导 以中国石油为例,冬季保供期的涨价规则,合同内气量分三档:居民气上浮5%;均衡量一(常规资源为主)上浮20%;均衡量二(LNG以及页岩气等非常规资源)上浮30~47%。合同外的气量属于现货代采,定价可参照交易中心价格,即不受涨幅限制。可以简单视作保供期实际涨幅在20%左右。JKM大涨造成的社会用能成本增加并不明显。 国内今冬天然气保供提的最多的一个词是“压非保民”,就是压非居民比如化工、工业需求,保障民生需求。可能显得简单直接,但是不失为可以接受的手段。 中国能源品市场化推进到什么程度为宜?是否要形成欧洲那种电、气、煤、碳高度联动的市场结构?如何平衡市场化和保民生社会稳定?需要且行且思。 4. 风险提示 能源品涨价过快压制下游需求的风险; 天然气定价体系僵化,导致国企承担亏损的风险; 天然气定价过度市场化,导致价格巨幅波动,加大国内整体用能成本和通胀压力的风险。 责任编辑:李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