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指4合约上周大幅走低,主力合约IF1006收于2761.0点,下降3.64%,日均成交量放大至35.38万手,周五该合约的持仓量减至1.64万手,近月合约IF1007、远月合约IF1009 和IF1012分别收于2777点、2811.2点和2853.6点,本周跌幅分别为3.60%、3.42%和3.91%。相对沪深300现货指数来说,4合约均为升水。 现货市场方面,紧缩政策不期而至,A股市场上周大幅下挫,市场再回弱市。虽然上周外围市场企稳,但仍然无法带动国内股指期指攀升,业内人士认为,三原因导致国内国外市场走势呈现背离。 期指合约震荡区间被压制 从5月28日跌破20日均线以来,主力合约IF1006一直被压制于20日均线以下震荡。上周,从5月31日最高点2898.8点至6月2日2718.2点,6月合约被压缩在180.6点的范围之内,这比前段反弹区间(5月21—28日)的265点少了84.4点,活动区间减少了1.46倍。 近月合约IF1007则被压制在5日均线之下,从5月31日跌破前期平台之后,从最高点2914点跌至最低点2735,活动区间为179点。 远月合约IF1009,上周最高点为2941点,最低点为2772.6点,活动区间为168.4点,比前段反弹区间(5月21—28日)287点少了118.6点,活动区间大减2.41倍。 远月合约IF1012,上周最高2993.8点,最低2817.2点,活动区间为176.2点,比前段反弹区间(5月18—28日)的363.8点少了187.6点,活动区间减少1.93倍。 期现联动性强 联袂重归弱市状态 现货市场方面,紧缩政策不期而至,A股市场上周大幅下挫,市场再回弱市。 截至上周收盘,上证综指报2553.59点,周下跌102.18点,跌幅为3.85%,成交量萎缩至3801.96亿元;沪深300指数报收于2744.39点,下跌3.72%,成交2432.93亿元;深证成指报10187.20点,下跌2.94%,深市成交3403.77亿元。 一德期货分析师李婷婷表示,6月的前5个交易日,沪深两市大盘处于明显的震荡行情中,上周三尾市的反弹让市场重新看到希望,但上周四午盘冲高后指数继续回到绿盘,可谓是戏剧性的跌宕起伏。 几个交易日戏剧性的行情更加剧了市场对于6月行情看法的分歧。上周股指期货主力合约周跌幅为3.64%,上周五,期指在尾盘拉升,但依旧无法挽回收跌的结局。收盘时依旧受制于5日均线。 银建期货分析师周哲认为,上周期指合约的流动性进一步增加,投资者对于期指认可度进一步上升,资金入市规模进一步加大。从目前的局面来看,只要国内A股市场利空消息仍旧左右投资者的信心,那么利用期指进行做空交易仍然大有可为,同时,随着机构逐渐获准入场进行套期保值、套利的资金进一步加大,期指市场与股票现货市场的联系将更加紧密。 期指走势不容乐观 止损位2700点 国家发改委上周一发布通知称,将逐步推进房产税、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等方面改革,这对脆弱的市场形成了新一轮的冲击。 金鹏期货分析师王军指出,之前有所缓和的政策局面在上周发生转变,调控房价和经济体制改革举措再次出台,引发市场重归弱势。因此,期指近期可能会再次考验平台支撑的有效性。 在操作上,他建议投资者择机轻仓短多IF1006合约,并以2700点作为止损,而战略性中长期投资者仍可等待市场进一步确认底部后再进场做多。 李婷婷也认为,上周空头始终占据主力位置,短期内或将继续下探,下方第一支撑位为2700点,走势仍以震荡为主,中长期来看,受政策面影响,期指走势不容乐观。 外围市场企稳 无法带动国内期指攀升 上周,虽然外围市场企稳,但也并没能有效刺激国内A股市场以及期指市场。 上周三美国几大股指大幅上涨,道琼斯工业股票平均价格指数、纳斯达克综合指数和标准普尔500涨幅分别为2.25%、2.64%和2.58%,日经指数也录得2010年最大涨幅,上3.24%,而当天中国的上证综指和期指IF1006合约却分别下跌了0.73%和0.51%。为什么当前中国市场与外围市场产生了明显背离的现象呢? 王军认为,其原因共有三点:首先,国内市场虽然经历了大幅的调整,但仍处于弱市之中,投资者的信心不可能迅速恢复,除了前期深陷套牢的投资者外,不少近期抢反弹的投资者也在煎熬之中。 其次,当前中国出台的许多紧缩政策并不完全是对经济危机以来刺激计划的退出,而是对实现经济发展结构性转变的中长期政策转变,但是在当前政策叠加的效果下对市场的冲击也较大,将会是一个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较为痛苦的阶段。 第三,中国的证券市场仍然处在新兴加转轨阶段,而且今年更是历史性变革的关键时期,中小企业上市融资加速,近乎进入全流通时代,农行IPO等等,对期现货市场的冲击也是不言而喻的。 责任编辑:姚晓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