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11月16日 星期六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金融期货金融期权 >> 金融期货专家观点

李志林:从反弹结构看振荡筑底时间可能拉长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10-06-07 10:03:03 来源:新快报

  虽然从3181点以来的下跌行情至今没有一天收盘跌破2530点,虽然每每靠近2500点时都出现绝地反击,似乎管理层和市场主力很在乎2500点大关的得失。但是,从市场多次反弹的气势、力度和结局看,振荡筑底的时间可能拉长。

  宏观调控的两难致使政策和消息的多元性和飘忽性。今年以来,有时说"要做好经济二次探底的准备"、"经济回升的基础仍不牢固",有时又说"当前的重点仍是防通胀";有时说"目前谈刺激政策的退出为时尚早",有时又说"加不加息主要取决于国内的物价";有时强调"保增长",有时又强调"抑过剩";有时强调大力发展区域经济,有时又强调要防止地方政府融资规模过大;有时要防资产价格泡沫,有时又要防经济滞胀。这相对于2009年围绕着"保增长"这个中心,所有的政策都体现稳定性和连续性而言,表现为太多的不确定性,即多元性和飘忽性。作为经济晴雨表的股市,便很容易将各种政策、消息都加以偏空的解读,造成下跌容易反弹难。

  高企的房价不跌,股市难以走出底部。自3181点的单边下跌,始于政府对房价过快上涨的调控。奇怪的是,在"国十条"和各地政府实施细则相继发布后,哪怕征收"房产税"的消息满天飞,房价依然坚挺,只是成交量大幅萎缩而已。但股市反应却雷厉风行,立竿见影,房地产股股价普遍被腰斩,股指一个多月暴跌22%。投资者既恐惧"国务院同意房产税改革"的政策高层次性,又忧心于"逐步推进"过程的漫长性,以及房价不跌还将引发调控政策的层层加码的危险性。因此,在房产税的"靴子"正式落地之前,场内外资金不敢轻易进入股市,股市的颓势难以扭转。一方面是因为房地产股历来是市场最具人气的板块,其被腰斩所产生的比价效应,拖累了大部分个股。另一方面,若房地产行业就此一蹶不振,会将银行、钢铁、有色、水泥、建筑、家电等几十个行业一起拉下马,影响经济增长,改变上市公司业绩和估值。因此,与目前房市政策观察期相适应,股市的振荡筑底也是走一步看一歩。

  超常扩容,使市场不堪重负。今年是股改的最后一年,流通市值比例将从去年的70%上升到90%以上,这本身就是一次天量扩容,照理应减缓股市的IPO和再融资才是。但实际的情况是:中小板和创业板每周发行和上市各8只-9只新股毫不动摇;沪市主板农业银行、上海银行、光大银行、宁波港、唐山港等大盘新股即将发行上市;各大商业银行即将再融资,总量高达几千亿,造成市场严重供大于求,资金匮乏,信心丧失,40%的新股"破发"。即便在目前2500点位置上,也丝毫不见扩容节奏放慢的迹象,只顾及企业和上市公司的融资功能,而不顾二级市场投资者的保值功能和盈利功能。尤其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在近十年经济总量增长1.5倍情况下,股指却回到了2001年的2245点附近,也回到了2006年底收盘指数2675点之下。要想扭转这种过度扩容导致的熊市,必然要靠政策改善,要等到夏季大扩容的高潮过后,市场才能真正确认底部。

  基本面甚差的欧美股市仍处高位,也使A股不敢轻举妄动。尽管经济一枝独秀的中国股市至今比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前的高点还跌了60%,而金融危机的发源地美国股市只跌了30%,主权债务危机重重的欧洲股市只跌了20%。照理,中国股市完全有理由达到4200点-4500点左右的相对应水平。然而,现在连2500点都岌岌可危。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管理层和权威媒体把今年以来从3306点-2482点25%的下跌,一味归咎于受欧洲债务危机的影响。而欧美股市现在都处在高位,前不久暴跌后现又大幅反弹上来。这样,每当隔夜欧美股市跌,A股就跌得更多;欧美股市大涨,A股就高开低走,担心它们当晚补跌而不涨反跌。中国股市已与希腊并列为今年全球最差股市,见怪不怪,只能有在低位苟延残喘的份。欧洲债务危机已成了中国股市不正常下跌的遮羞布。

  鉴此,以半仓耐心持有政策扶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个股,做低吸高抛是为上策。我相信,无论底是在2500点,还是在2200点,无论从经济、上市公司业绩、平均15倍--16倍市盈率的估值,还是与国际国内股市横向和纵向的比较,此区间建仓,无疑是又一次类似于2008年买房或抄股市1664点大底的机会。等到"秋抢"时节,机会定不会小。

责任编辑:姚晓康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