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11月中旬以来,由于房地产投资持续放缓和电力供应紧张的拖累,规模以上工业产出继续放缓,经济压力有增无减,市场对于货币政策宽松的预期再度升温。同时,市场对房地产政策放松的关注度提升,宽信用预期再度抬头,对债市形成短期扰动。受此影响,国债期货维持高位振荡走势,波动有所加大。后期看,最新公布的经济数据显示,社融增速仍在摸底中,地产投资下行压力不减,宽信用依然任重而道远,同时结构性通胀大概率缓解。 目前,债市交易逻辑依旧是:信贷需求不足+经济疲弱+宽松预期再起,中期继续看多。 货币政策宽松预期升温 稳增长重要性上升,货币政策宽松预期再度升温。11月19日,央行发布《2021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本次报告确认经济存在一定下行压力,保持经济平稳运行的难度加大,同时判断“通胀压力整体可控”,但要关注通胀预期。就货币政策的总基调而言,本次报告在“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稳字当头”的基础上,强调了“以我为主”和“做好跨周期调节”,这说明国内货币政策不会受国际上其他央行货币政策收紧的制约。货币端大概率稳中趋松,但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重要性提升,意味着央行流动性的投放节奏和规模整体较为温和。 本次报告中“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的基调仍在,但考虑到信用端稳定的信号较为明显,而宽信用则需要以宽货币为前提,流动性稳中趋松是大概率事件。央行可能更多使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定向投放低成本流动性。从去年开始,央行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的“下一阶段主要政策思路”中提及“再贷款”的次数明显增加,本次报告也强调“保持再贷款、再贴现政策的稳定性”“落实好碳减排支持工具”等,说明央行除了常规的OMO操作外,可能更多地使用再贷款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向市场投放流动性。碳减排支持工具等结构性工具属于定向投放低成本流动性,且“先贷后借”机制导致流动性大规模淤积在银行间的概率下降。但这些工具的使用情况或难以高频观察,使得观测央行流动性投放的难度上升。此外,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可能对总量层面宽货币工具形成一定替代效应。 财政跨周期调节“余粮”充足 短期财政支出仍偏慢,财政“余粮”充足,有望对冲经济下行压力。11月19日,财政部公布10月财政数据,其中10月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回落,支出明显回暖,1—10月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进度远高于往年同期,支出进度仍不及2019年同期水平。10月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转负,与经济景气度回落、企业提前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政策有关。10月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改善,与地方政府加快支出有关,科学技术、民生、债务付息等重点和刚性支出增多,而基建发力相对偏弱。10月政府性基金收入持续走低,支出力度仍显疲弱。1—10月政府性基金收入及支出进度远不及往年同期。一方面,10月土地出让收入仍处在降温期,与开发商资金链条趋紧、房地产税试点推行在即背景下房企谨慎拿地有关;另一方面,尽管10月专项债发行加快,但当月政府性基金支出延续疲弱,或与地方政府为跨周期调节预留空间有关。财政跨周期调节“余粮”充足,有望对冲今年底明年初国内经济的下行压力。一方面,今年12月份有可能提前下达2022年的专项债发行额度;另一方面,今年财政超收节支,预计将预留万亿规模资金至明年初使用。 新增专项债发行继续加速 数据显示,11月新增专项债发行继续加速,关注月末专项债发行情况。本周计划发行地方政府债1903.93亿元,其中新增一般债39亿元、新增专项债1751亿元、偿还到期再融资债114亿元。新增专项债发行规模继续增加,若原计划于11月发行的省份不出现大面积发行滞后,预计11月新增专项债发行将接近此前市场预计的5800亿元规模。截至11月25日已公布发行的地方债数据显示,11月以来,新增专项债已累计发行约3519亿元,发行进度已达到此前市场预计发行规模的60%。截至当前,全年新增专项债已累计发行3.07万亿,年内剩余待发新增专项债额度约3955亿元。 从计划于11月发行但仍未发行的甘肃、山东、湖北、浙江、贵州、厦门、江苏的新增专项债规模看,已累计1843亿元待发,再考虑部分未公布发行计划的省份,若11月下旬不出现大面积发行滞后的情况,11月新增专项债发行规模仍将接近于此前预期,这也意味着今年新增专项债额度大概率能发行完毕。后续仍需重点关注11月下旬的地方专项债发行情况。 责任编辑:唐正璐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