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南非新型变异毒株Omicron牵动着市场的神经,欧美多国切断与非洲国家的航空联系,并实施边境封锁政策使得全球避险模式再度开启,商品和股票等风险资产大跌。而债券等避险资产上涨,十年期国债现券收益率一度下行至2.82%,距离年内低点2.8%仅一步之遥。考虑到目前变异病毒的传播能力、致病率和致死率并没有定论,还需要观察,短期市场可能存在过度反应,所以不建议投资者高位追涨期债。 收益率曲线平坦化 10月下旬以来,国债收益率振荡下行,同时十年期和一年期国债期限利差先缩后扩,反映市场运行逻辑从基本面向资金端转化。在经济悲观预期的背景下,长端收益率率先下行,压缩与中短期利率债的利差。而11月中下旬开始,随着降准降息的落空,长端收益率下行受阻,流动性宽松吸引投资者配置确定性更强的短债,国债期限利差逐渐扩大。11月底,受南非新型变异毒株的影响,市场避险情绪升温,长端收益率快速下行令曲线再度平坦化。目前,十年期国债收益率接近年内低点8月初水平,市场较为关心本轮国债收益率能否突破年内低点。暂不考虑新型变异毒株的影响,笔者认为,当前无论是经济基本面还是政策面,对债市利好程度均不及彼时,十年期国债收益率突破前低的概率较小。 基本面环境仍向好 从经济基本面来看,7—8月,国内局部地区疫情反复叠加极端天气冲击,令生产、投资、消费环比快速下行。9月以来,国内房企融资压力加剧导致信用风险走升,市场悲观预期再起,但是监管层陆续加码稳增长政策。11月,央行先后推出碳减排金融支持工具和2000亿元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定向推动宽信用。此外,监管层释放房地产边际放松信号稳定市场信心。央行发布的《2021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尽管央行继续强调“房住不炒”,但是提及“配合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共同维护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维护住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防止在处置其他领域风险过程中引发次生金融风险”,表明政策防风险的底线思维回归,后期房地产有出现下滑的可能性。由此来看,当前基本面虽有下滑压力,但是政策托底经济意图明显,经济增长压力或不及7—8月的水平。 从政策面来看,第四季度以来,货币政策始终维持中性基调,央行主推结构性工具和再贷款政策,并等额续作MLF。央行发布的《2021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删除“管好货币总闸门”的措辞,并强调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相比于7月降准后市场对货币政策进一步宽松的期待,近期政策层释放的信号已经给债市投资者更多提示,除非风险事件冲击,否则短期流动性宽松的可能性不大。当前,以同业存单利率为代表的短端利率已经和政策利率形成倒挂,并且倒挂幅度堪比7月降准后的水平,短期若无降准降息操作,债券收益率下行空间将有限。 后市两种演绎路径 目前,医学界对新型变异毒株Omicron没有给出确定性结论,投资者需要关注新型变异毒株对资产价格的影响。后续市场可能有两种演绎路径:一种情况是疫情发展较快,新型变异毒株引发重症率和死亡率显著上升,那么新型变异毒株对市场的影响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不排除流动性宽松的可能,届时短端收益率将快速下行,中长端收益率风险释放,收益率曲线出现牛陡变化;另一种情况是疫情控制较好,重症率和死亡率没有显著变化,意味着新型变异毒株对市场的冲击偏短期,随着避险情绪退去,长端收益率面临较大的反弹压力,若货币政策维持中性基调,国债收益率曲线将在长端收益率带动下出现陡峭变化。 未来市场将如何演绎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对比前几轮全球疫情,全球对此次新型变异毒株的响应较为迅速,多国及时切断与非洲国家的航班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病毒的危害性。因此,投资者需要特别警惕第二种演绎路径。短期内若新型变异毒株得到市场充分认知,并找到疫苗进行应对,那么前期由避险情绪推升的国债价格上涨将面临修复。而即使新型变异毒株作用市场时间更长一些,只要对国内的经济影响有限,年内债券收益率下行空间也将有限,十年期国债期货收益率恐难突破今年8月初的低点。 综上所述,在对新型变异毒株Omicron尚未充分认知前,市场风险偏好或有反复,密切关注避险情绪变化。考虑到当前期债估值较高,短期市场情绪可能过度以及中期宽信用政策可能加码,所以不建议追多国债期货。当前十年期至一年期国债期限利差仍处在历史中位之下,表明长端利率尚未计入信用扩张的预期和可能存在的通胀隐忧。市场情绪冲击过后,中长端利率调整压力大,或带动国债收益率出现陡峭变化。考虑国债2112合约临近交割,建议投资者重点布局多TS2203空T2203的策略。 责任编辑:唐正璐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