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日晚,“央妈”年内第二次出手降准,而且是全面降准,将对经济、楼市、股市带来哪些影响? 释放长期资金约1.2万亿元 12月6日,中国央行宣布,决定于2021年12月1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本次下调后,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为8.4%。 央行称,此次降准为全面降准。同时考虑到参加普惠金融定向降准考核的大多数金融机构都达到了支农支小(含个体工商户)等考核标准,政策目标已实现,有关金融机构统一执行最优惠档存款准备金率,这样此次降准共计释放长期资金约1.2万亿元。 这也是央行2021年第二次全面降准。上一次降准是在7月15日,当时央行决定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 在此次降准之前,官方已释放降准信号。 12月3日,官方曾表态,要“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围绕市场主体需求制定政策,运用多种货币工具,适时降准,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促进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确保经济平稳健康运行。” 为什么降准? 央行称,此次降准的目的是加强跨周期调节,优化金融机构的资金结构,提升金融服务能力,更好支持实体经济。 一是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的同时,有效增加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的长期稳定资金来源,增强金融机构资金配置能力。二是引导金融机构积极运用降准资金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三是此次降准降低金融机构资金成本每年约150亿元,通过金融机构传导可促进降低社会综合融资成本。 为何会此时降准?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告诉中新网记者,从国际看,2021年下半年全球经济景气度有所回落,能源价格上涨、供应链紧张制约了各国经济复苏。从国内看,我国经济恢复的态势并不稳固,消费复苏乏力,投资增速不及预期。同时,经济恢复存在结构性矛盾,部分领域和中小微企业仍较为困难。 “央行在此时宣布全面降准,是非常必要和及时的,有助于稳定市场主体的信心和预期,促进实体经济稳步持续恢复,帮助企业走出困境、健康发展。”董希淼称。 在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唐建伟看来,此次降准也对应MLF(中期借贷便利)续作窗口。“按央行预计,此次降准将释放长期资金约1.2万亿元,而在12月15日即将有一笔9500亿元MLF到期,为今年单月规模次高。降准资金将部分用于置换到期MLF,规模和时点均对应合适。” 有何影响? ——巩固降低实体经济综合融资成本等政策效果 董希淼表示,央行在年内第二次全面实施降准,继续为银行提供长期、稳定的低成本资金,在增加银行体系流动性的同时降低银行资金成本,有助于提升银行服务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意愿和能力,巩固降低实体经济综合融资成本等政策效果,使银行让利实体经济、服务小微企业的行为更具持续性。 “降准之后,对银行来说,流动性更加充裕,资金成本更低,信贷投放意愿和能力都将提升。对企业来说,将更容易从银行获得贷款,贷款利率也有望进一步下降,融资成本更低。”董希淼指出。 ——房企资金压力可更快得到缓解 时至年底,房企“价格战”不断上演的背后,是楼市愈发明显的降温。“降准”带来的市场流动性充裕,在一定程度上也利好楼市。 “后续包括房地产在内的各市场参与主体和银行接触时,获得贷款的空间比较大,便利性更高。这也使得房企的资金压力可以更快得到缓解,具有积极的作用。”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 严跃进认为,贷款能力增强的情况下,房企的推盘节奏也会加快,至少会使得后续房屋销售不会太悲观。或者说,到明年一季度,部分项目结合宽松的房贷条件,销售节奏会加快,对于房地产市场的活跃和房企资金的加快回笼等有积极的作用。 ——对金融股等股市权重板块形成利好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认为,从股市方面看,降准为股市带来了流动性,也为投资人带来了信心,对金融股等股市权重板块形成利好。 “当前我国股市注册制下,IPO逐渐常态化,北交所启动后,资本市场股票标的数量有所增加,所以维持一定的流动性投放有利于资本市场稳定,能够让股市平稳度过岁末流动性枯水期。”盘和林表示。 是否意味着货币政策取向发生改变? 央行表示,稳健货币政策取向没有改变。将坚持正常货币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不搞大水漫灌,为高质量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也认为,这次降准并非货币政策转向宽松,而是在确保流动性合理充裕的前提下,更好地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加大对中小企业、绿色发展、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推动经济爬坡过坎,促进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完) 责任编辑:翁建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