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A股市场IPO保持活跃,上市新股数量和IPO募资金额继续保持增长态势。Wind数据显示,截至12月15日,今年已有499家上市公司登陆A股市场,募资总额超5000亿元,创十年新高。业内人士预计,在全市场注册制大背景下,IPO数量增长将成为一个长期趋势。与此同时,新股发行市场化程度也在不断提升。 年内IPO数量将破500大关 又一大运营商即将回归A股市场。12月16日,中国移动初步询价将开启,随后的22日,将正式进行网上申购。此前披露的招股说明书(申报稿)显示,中国移动拟公开发行人民币股份数量不超过9.65亿股并在上交所主板上市,发行比例不超过发行后总股本的4.50%;拟募资560亿元。据了解,这一规模将超过中国电信的544亿元,成为近10年来A股最大规模IPO。 随着注册制顺利推进、一些大型企业的相继回归以及北交所的成立,今年以来,A股市场扩容速度明显加快。Wind数据显示,按上市日期统计,截至12月15日,今年登陆A股上市公司的数量即将突破500家大关,当前为499家,相比2020年全年的437家增长14.19%;募资总额5110.37亿元,较去年全年的4805.51亿元增长6.34%,创下十年新高。值得注意的是,近三十年以来,A股市场IPO年内募资总额超过4000亿元的仅有4次,此前3次分别为2020年、2010年和2007年。 “在全面注册制的大背景下,随着资本市场改革不断推进,IPO数量的增加将会成为一个长期趋势。”经济学者、允泰资本创始合伙人付立春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他认为,从市场层面考虑,无论是一级市场融资还是二级市场的交易,包括增发等各项指标都在持续改善,形成了一个比较良好的局面,这也为IPO数量的持续增加提供了基础。 安信证券也在策略报告中表示,注册制在科创板和创业板的试点推进顺利,为A股IPO带来了明显的变化。主要体现为:审核周期明显缩短、上市数量和融资规模明显增加、过审率先升后降。注册制改革带来的资本市场对服务实体经济和经济转型的支持效果十分明显。目前,注册制IPO已占全市场IPO比例的七成左右。 从募资结构来看,新能源、科技、医疗、信息、高端制造等板块IPO募资较为集中。《经济参考报》记者根据Wind数据进行统计,医药生物、电子和机械设备行业为年内IPO总额居前的三大行业,募资规模分别为826.34亿元、529.03亿元和521.32亿元。此外,还有通信、化工、公共事业、电气设备等10个行业的年内IPO募资总额超过100亿元。从单个公司来看,截至目前,年内共出现3家上市公司募资总额超过百亿,分别为中国电信、百济神州和三峡能源,募资总额分别为479.04亿元、254.84亿元和227.13亿元。 新股分化态势凸显 与此前相比,随着A股市场持续扩容,新股破发与新股弃购的频率也有所提升。业内人士指出,询价新规正在持续发挥作用,注册制下的新股发行市场化程度不断提升,IPO市场环境也将得到进一步优化。 12月14日晚间,“史上最贵新股”禾迈股份公布上市发行结果,网上投资者弃购数量为65.14万股,弃购金额为3.63亿元,弃购率为6.5139%,弃购金额和弃购率均是今年A股新股最高。不少投资者在交流平台上表示,一签高达28万元的价格令人“望而却步”,也有投资者担心定价过高而出现发行即破发的状况。 实际上,今年以来首发新股分化态势进一步凸显,新股破发时有出现。12月15日,百济神州登陆科创板首日破发,当日收跌16.42%。此前10月22日,科创板新股中自科技上市首日即破发,成为近两年来A股市场第一只上市首日破发的新股。随后,凯尔达、可孚医疗等多只新股盘中接连破发。而据W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上市的近500只新股中,已有18只个股上市首日收盘跌破发行价,36只当前仍处于破发状态。今年上市的尤安设计、四方新材、神农集团、中自科技、迪哲医药-U等个股相对发行价跌幅超过20%。 信达证券表示,新规影响下创业板与科创板新股出现的破发现象是市场化发行机制的体现。对比新股上市首日成交均价涨跌幅与发行市盈率水平,估值水平较低的新股不容易出现破发现象。上海证券也指出,新股破发导致打新收益率下降,倒逼机构投资者主动提升定价能力。当前时点,部分机构已调整自身的报价策略,并越来越重视对新股基本面的研究,IPO定价真正向着市场化方向转变,“无脑”打新将逐步退出市场。 付立春表示,未来资本市场改革方向明确,那就是以注册制为引领,带动市场化和法制化的提升,同时借鉴国际经验,提升A股市场的国际化水平。在其看来,当前市场的专业程度和机构化程度都在不断提升,趋势乐观。在这种背景下的A股扩容,也会对经济发展产生积极影响,让资本市场回归服务实体经济的本源。“不过,也需要在监管和市场化之间,在稳定和发展之间做好工作的权衡,从制度建设和提升规范性的角度去推动市场化程度的提升,实现资本市场的高质量发展。”他表示。 责任编辑:李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