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胶主力合约1009在冲高23000之后再次遭受打压,期价连续性下探,收盘期价跌破22000支撑,盘中期价最低下探21390点,期价下挫1120点,跌幅高到4.88%。从技术图形上看期价与前期5月17日最低点形成双底形态,但是现在从沪胶的金融属性和商品属性上期价都有可能继续跌势,笔者将从沪胶的金融属性和商品属性阐述期价下挫的因素。 CPI连续性上涨,货币流动性紧缩 5月份除了猪肉价格外,几乎所有的结构性因素都表现为推动CPI上涨的因素,特别是蔬菜和水果为首的食品价格的上涨带动了CPI的再次冲高。目前市场主流分析人士预测,下周公布的中国CPI同比增长有可能在3%-3.3%之间,远高于4月份的2.8%,首次超过3%的加息警戒线。 在CPI逐渐高企的同时,央行加息预期也越来越强烈,使得央行继续紧缩的财政政策,本周二央行发行150亿1年期央票,本周四央行再次发行1100亿3年期央票和50亿3年期央票。市场中央行继续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依旧显然。虽然本周市场到期资金量有1440亿,使得央行本周已经连续两周实现货币净投放,但是市场中资金仍旧偏紧。 6月2日中国银行发行400亿可转债受到市场追捧,市场冻结资金超过1万亿。再加上随后时间内农业银行的上市,以及交通银行等银行融资接力,使得市场中资金继续紧张。截至5月底银行间隔夜拆解利率大幅攀升至2.3725%,较上月底上涨1个多百分点,可见银行资金紧张。 在沪胶的金融属性方面,不断高企CPI使得市场中对于央行的加息预期越来越近,虽然现在货币紧缩仍旧继续,但是无法遏制CPI的上涨,使得最后央行只有采取加息遏制通货膨胀。笔者认为,今年央行至少有一次加息机会,在第二季度很有可能加息。 现货市场中供给增加,需求减少,呈现供大于求现象 天然橡胶生产国协会(ANRPC)在最新的月度报告中称,全球橡胶供应量在2010年将增长6.2%,至936.7万吨,该数据较上次预估的增产5.7%有所增加,中国今年5、6月的天胶产量将分别达到6.8万吨和7.9万吨,同比略有增加,这将大大增加市场供给。从而打破了年初全球受干旱侵袭时所形成的大幅减产预期。 笔者以泰国为例,每年4月份之后泰国进入割胶期,市场供给开始增加,但是今年泰国在4月份相续经历了红衫军的游行,天气异常炎热,连续性的大雨,使得天然橡胶供给增加却在5月底开始。笔者跟进的泰国USS3三个天然橡胶现货交易中心在整个4月份的天然橡胶日成交量都在25吨以下,在进入5月底之后开始增加,现在现货市场供给量在30吨以上,在6月2日成交量达到52.4万吨。随着之后割胶期的进行,市场中天然橡胶供给量还会有进一步的增加。 上述图型显示的是中国自2003年以来的天然橡胶月进口情况,从上述图形中也可以看出,每年天然橡胶除了在1月份左右为天然橡胶进口量比较大外,每年5月份左右为中国天然橡胶进口量最小的月份。由此可见,每年中国在5月份左右天然橡胶进口量再次。中国作为天然橡胶主要消费国,进口量在天然橡胶主产月份大幅降低天然橡胶的进口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打压全球天然橡胶的市场价格。 据中国天然橡胶协会轮胎分会统计,2010年一季度,协会的45家会员企业外胎产量7015万条,同比增长42%。其中,子午胎产量5829万条,同比增长47%。虽然现在天然橡胶国内生产依旧小幅增长,但是笔者之前在《沪胶短期反弹,中长期依旧承压》的文章中已经提及09年美国特保案对于2010年轮胎出口将有重创,使得第一季度中国轮胎出口减少18%。产量的增加主要是国内需求拉动,但现在有消息报道,现在国内汽车库存已经高到近200万辆,使得短期内轮胎产量可能有所受阻。而且上述图像也可以显示出,每年5月份之后轮胎产量会有小幅回落。 所以,在第二季度之后天然橡胶面临的市场情况,市场供给逐渐增加,但是需求将有所放缓,使得市场中供大于求情况明显,但是现在由于天然橡胶企业可能会补库存,使得天然橡胶价格不会大幅回落,高价现货又使得企业不库存速度放缓。但是在第二季度之后天然橡胶现货市场供大于求的显示无法改变。 综上所述:笔者从金融市场的资金流动性和现货市场供给情况分析,现在金融市场在加息预期增强的同时,央行仍是通过发行央票和股市蓝筹股发行可转债以及农行即将上市造成资金紧张,现货市场中天然主产国割胶期供给增加,现货市场中需求的减少使得供大于求。在上述因素影响下,笔者认为沪胶在6月份之后仍有一定的下行空间,期价有可能跌破20000整数关口再探新低。 责任编辑:刘健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