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规完善沪深港通机制,短期扰动不改长期趋势 12月17日,证监会就修改《内地与香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若干规定》公开征求意见,后续香港经纪商不得再为内地投资者新开通沪深股通交易权限,并设置1年过渡期。 沪深港通机制开通以来整体运行平稳,在扩大资本市场双向开放,引入境外长期资金,增加内地居民境外投资渠道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我们认为北向资金新规有助于进一步完善沪深港通机制,便利境外投资者投资 A 股市场,短期会对外资流入造成波动加大等影响,周五北向资金在连续12天净流入后,净流出65.62亿元,预计也受到新规一定影响。 但长期来看,在资本市场持续对外开放,A股吸引力逐步增强的背景下,新规对外资流入整体影响较小,主要有以下四方面原因:一、无论是从交易规模还是投资者数量来看,内地投资者通过沪深股通交易A股比例较小。二、政策给予充分过渡期,且过渡期之后还可以进行卖出交易。三,通过复盘过去几年北上资金大幅流出月份,一般为受到重大事件影响。四,整体来看,近年北向资金持续流入A股,看好中国市场。 2021年下半年以来,北向资金净流入持续回暖,7-10月份月度净流入连续增长,虽然在11月份有所回调,但进入12月份以来,北向资金净流入规模迎来大爆发,12月北向资金净流入已超750亿元,创下近三年新高。 近期北上资金青睐的行业以大金融和大消费为主。以申万一级行业区分,近一个月北上资金净买入金额前五的行业分别是非银金融、电子、化工、电气设备、食品饮料。 从北上资金交易总额占A股整体交易额比重来看,近几个月维持高位,均在10%左右,但较年初高点还有上涨空间,未来北上资金交易额有望继续上升。 截至12月17日,北上资金自年初以来累计净流入4,187.21亿元,已超去年全年的2089亿元水平,同比增长100%。展望2022年,海外主要经济体开启加息周期,部分外资存在回流压力,但是在人民币资产吸引力的逐渐提升以及历史收益率的吸引下,预计2022年全年北上资金净流入规模仍有望维持4000-4500亿元左右的净流入规模。 北上资金整体风格较为稳定,寻求长期配置的目的,且前瞻性更强,近期大规模流入主要由于我国经济预期边际好转,稳增长政策逐步发力有望提振经济,流动性处于边际宽松阶段,权益资产基本面预期出现好转。从历史走势来看,北上资金持续流入对市场情绪回暖和风险偏好提升有明显助推作用,有望有助于A股上演跨年行情。 大势研判 本周市场冲高回落,热点板块轮动较快,存量博弈特征明显,建议持续关注基本面和流动性变化情况。 从资金面来看, 目前A股成交额过万亿已成常态,截止本周五两市成交额连续第41个交易日突破万亿元,虽然在本周前四天连续小幅缩量,但周五成交量再次上行,交投活跃度依然维持高位。北向资金方面,本周五之前陆股通已连续12个交易日净流入,虽然周五净流出65.61亿元,但年初以来累计净流入已超过4000亿元,较2020年全年净流入规模实现翻番式增长,我们预计新规对北向资金长期影响较小,未来有望继续保持净流入,助推A股跨年行情。 宏观经济方面,周中公布的经济数据显示,我国经济继续稳定恢复,工业生产持续回升,但仍然存在隐忧。今年前11个月,货物进出口总额增长22%,在出口刺激之下,工业生产表现较好,前11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1%,保持较快增长。但值得注意的是,疫情反复影响之下,居民消费尚未完全修复,房企拿地依然持续下行。预计随着疫情好转和相关政策逐步发力,未来经济将加快恢复。 业绩层面来看,截至2021年12月18日,沪深两市共88家披露了年度业绩预告,业绩预喜率达82%,共72家企业,其中医药生物、机械设备和轻工制造行业企业较多。在业绩增速方面,我们以业绩预告净利润增速平均值计算,43家企业净利润增速在20%以上,占比较多的行业包括机械设备、电子、轻工制造和电气设备等行业。 近期市场存在部分扰动因素,但在流动性维持充裕和基本面稳中向好双轮驱动之下,A股长期向好趋势不改。后市建议均衡配置,把握三条主线: 一,关注年报预喜板块投资机会。目前沪深两市共88家企业披露了年度业绩预告,业绩预喜率达82%,共72家企业,其中医药生物、机械设备和轻工制造行业企业较多。43家企业净利润增速在20%以上,占比较多的行业包括机械设备、电子、轻工制造和电气设备等行业。随着年报业绩陆续披露,投资者对年报关注度将提高,建议关注年报高增长低估值板块的优质标的,尤其是近两年业绩连续增长的优质公司。 二,关注具备alpha属性的优质大消费龙头公司。近期北上资金持续流入大消费板块,我们认为随着消费板块提价潮开启,后市定价权强、具有品牌优势的企业有望率先受益,龙头公司成本端压力逐步得到缓解后,中长期有望享受原材料价格回落+盈利弹性修复的红利,2022年,消费品龙头公司有望迎来估值与盈利的戴维斯双击,建议关注alpha属性的优质大消费龙头公司。 三,科技股具备长期投资机会。科技股具备一定的穿越周期的能力,长期受到国家政策支持的硬科技行业受到宏观经济的扰动较小。半导体板块在创新周期、国产渗透率提升、行业人才回流的大背景之下,具备从产品迭代、品类扩张、客户突破三重因素叠加驱动,建议从国产替代、行业周期、市场份额提升几个角度进行标的选择。 风险提示:政策推进不及预期、经济超预期下行、外围环境超预期走弱。 责任编辑:李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